在新西兰
Summary概述
天维网创建10多年来,网友们从留学生为主,过度到上班族群体为主,后来大家都结婚生孩子了,宝宝论坛相当火爆…… 现在,是时候,学童版隆重登场,开始火爆啦! 毕竟,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孩子的话题,是永远说不完的!作为新移民第一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学童家长资深代表“新西兰崔哥”说:“Kiwi 的孩子不会讲中文,很自然,我可以理解。但你作为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扎根新西兰,你的孩子如果中文水平“泰囧”,那就是父母不够细心,不够用心,不够严格,不够负责的问题了。(《让孩子学好中文很重要》)”
家有学童版2013年征文活动,在广大网友的积极配合下,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网友们回顾了自己的父母如何教育引导自己的成长,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应用到对子女未来的教育上面。特收录成册。希望能作为新西兰的华人中小学生,中文阅读的课外教材。也希望更多学童家长通过天维网家有学童版这个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分享我们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得失。
本书一共收录了参加征文的135篇优秀作品,包括学童作品47篇,大人作品88篇,共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为学童作品,其中不仅有中文作品,还有英文作品,书画作品,还有穿越作品(哈哈!~网友有晒自己童年时候写的作文)。中册和下册都是大人们的作品,内容有童年的故事,教育子女的经验,还有对孩子们未来的期望等。每一篇征文,都是用心写的!~ 想想我们多残酷啊,硬生生的把大家拉到二三十年前的童年,每一篇文字,在落笔之前,都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最关键的是:情绪的波动!才能写出来啊!能落笔成文的,哪一篇不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些作品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总结了我们父母那代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我们对子女的教育上面,少走弯路,建立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此,代表学童版的三位版主:WENDY_NZ,小雨点123, annie0002,鸣谢天维网给予积极的宣传支持,鸣谢各位版友的积极参与!
天维网简介(作者:天维网)
新西兰天维网(Skykiwi.com)是新西兰最具人气及浏览量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我们的宗旨是为读者和网友提供高质量的本地及国际资讯,内容包括新闻、时事、教育、移民、房产、导购、投资、金融、娱乐等各类最新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拥有新西兰本地最具人气和实用性的中文论坛,为本地华人加深对新西兰了解、加强社会沟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平台。根据2013年8月国际权威网站ALEXA排名,Skykiwi天维网在新西兰地区排名41位,是排名最高的本地中文网站。随着新西兰天维网注册用户和活跃用户人数的不断增加,其在新西兰华人社会中的信息覆盖率达到80%以上,是本地首屈一指的华人媒体。
继续收集前言!~
前言
前言一:
(作者:新西兰崔哥)
这一期学童版的征文活动,在Wendy、小雨点和Annie三位美女版主大力张罗和精心组织下,在广大网友尤其是家长和小朋友们的积极参与下,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涌现出近百部优秀作品,正所谓,日新月异,精彩纷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投稿的,阅览的,评论的,加分的,都在以不同方式,讲述或回忆自己或他人的童年往事。所梦,所想,所做,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句句话语,情真意切;篇篇故事,感人肺腑!
有这么多人在热心关怀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心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奥妙的中国语言在新西兰华人小朋友中,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我心甚喜,很受感动!
前言二:
(作者:maylan)
家有学童版块开展成长故事的征文活动,得到学童们和学童家长们的热烈响应,在短短为期两个月的活动中,投稿征文达到一百多篇。特别是看到在新西兰长大的小学童们把身边的故事用完美的中文来表达,深感欣慰,中华文化后续有人啊!
在参赛的征文中涌现了各种版本甜酸苦辣的成长故事, 拨响了人们记忆中的琴弦,引起了很多人共同的回忆。在此,我特别感谢家有学童版举办成长故事的征文活动,让我们开启尘封的记忆闸门,笔述曾经的童年趣事,叙说当年的岁月蹉跎;也让学童们了解父辈们成长的年代,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让我们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永远传承!
前言三:
一路寻找遗失的美好
——征文活动感悟小结
(作者:assel )
海外游子,人在旅途,漂泊的岁月,浪迹的生涯,忙忙碌碌,工作家庭,无形的压力,无暇停下前进的脚步,聆听自己内心的诉求。日子就这样被这些似乎很充实,又很现实的东西填满。也许这就是生活,在平淡中慢慢消磨着生命。曾经的渴望和梦想,心灵里那片美好的净土,早已不知隐藏在什么角落,也许布满尘埃,也许已然灰飞烟灭。
时间如流水,流走了青葱岁月,带走了烂漫,纯真,美好的少女情怀。一直以为人只有在老了后才会在摇椅里忆起往昔,唏嘘感慨。因着家有学童的征集童年往事的征文活动的一次机缘,驻足回首,发现那少女情怀在我心中从未远去,仍然那么美,那么好,如烟花般绚烂,令我在一缕香风里沉醉,在一抹夕阳中感怀。原来除了人妻,人母,我还是我自己,只是我没有去正视自己。
这是一个寻找回来的世界,一个纯粹的,珍贵的精神乐土。我想就这样坐在时光里,看着当年那个曾经年少,曾经灿烂,曾经做着白日梦的女孩子,认真地对她说,“拥有梦想真好!”
前言四:
活動后感
(作者:AUGUSTUS )
為期一個多月的兒童徵文活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點一滴,滴滴在心頭!這些由點滴彙聚成的江河,有父母的心血,也有孩子們的耕耘。在此,我有“兩感”:
感慨 -- 有志者事竟成。版主的敬業,樂業和專業激勵和感動著我們每一位參與者。她是一個楷模,它是一座方碑。(對,是她和它)
感悟 --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篇道理。這裡有著一份情,一份愛。普遍但不普通!
但願這個版塊能帶給家長們啟迪,我們不單交流經驗,我們還能彼此關懷,團結友愛!
祝願 “家有學童” 越辦越好,祝願家長和寶寶們健康快樂!
Augustus
28 August 2013
我們年少時追逐的“紅蜻蜓”,小虎隊被歲月殺成了老虎隊。我們也加入了"老爸老媽“的行列。來緬懷我們曾經的“好多夢還在飛”。
作詞:李子恆
作曲:長瀨剛
編曲:Ricky Ho
飛呀 飛呀 看那紅色蜻蜓飛在藍色天空
遊戲在風中不斷追逐牠的夢
天空是永恆的家 大地就是牠的王國
飛翔是生活
我們的童年也像追逐成長吹來的風
輕輕地吹著夢想 慢慢地昇空
紅色的蜻蜓是我小時候的小小英雄
多希望有一天能和牠一起飛
當煩惱越來越多 玻璃彈珠越來越少
我知道我已慢慢的長大了
紅色的蜻蜓曾幾何時
也在我歲月慢慢不見了
我們都已經長大 好多夢正在飛
就像童年看到的紅色的蜻蜓
我們都已經長大 好多夢還要飛
就像現在心目中紅色的蜻蜓
前言五:
回忆快乐,传递快乐
——征文活动感悟小结
(作者:LOST_NZ)
小时候总盼着早点长大,就可以不用上学,不用被老师管,还可以赚钱给自己买玩具。大人们总是说,儿童的时光是最快乐的,无忧无虑,那时候总以为大人是在骗自己。真的长大了,家庭,生活,工作的压力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长。再回忆小时候的时光,叹时光流逝,青春一去不复返。
这次征文,看到大家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又把自己拉回到了那个儿时不知愁滋味的岁月里。
有时候,快乐包围着你,你却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回忆快乐,感受快乐,愿所有的学童之家都有快乐的一生并代代传递下去。
前言六:
(作者:留下足迹,写于2013年8月31日晚11.45分 )
我也来写写,对此次活动的感言吧。。。
哇,还有15分钟,这次活动就要关闭了,凭良心讲哦,这次活动,真的在安版主的努力下,发动了多名版块的版主的力量,真的办得相当的不错,收获很大的。。。
在此想对安版主说声:你辛苦了!也给参与的每一位版主和网友们鼓掌!
本次活动即将要结束了,我确实通过这次活动,有感想啊。。。通过看了我们新西兰崔哥的那些回忆童年的故事。。从他的回忆里,我有了一种灵感,那就是,我看到他一直在回忆回忆,他小时候的父母的点点滴滴。。。他真的有很多话可以说捏,哈哈哈。。但我总觉得有一种遗憾,那就是,他的父母现在不在他身边,听不到他心中的感受哇。。。所以,我的脑海里,突然想到,我为什么不从现在起,就时常听听我孩子心中,对妈妈的感受捏,我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我老的那天,让孩子们去回忆,对我去评价捏,。而且也许我不在我孩子身边,我无法亲耳听到和感受到捏。。。。
前言七
(作者:NewLynnHse )
这次的活动相信也唤起很多人童年的回忆。有一部分的人也许童年的时候家境并不是很好,日子也没有现在过得滋润,可是还是会很怀念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 其实现在有了孩子以后,我觉得除了在物质上尽量给孩子最好的,在精神上给孩子一个难忘的童年也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对孩子来说,不管房子多大,多美,玩具有多少,多先进,都没有父母情的关怀和时间来得珍贵。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段其实也没几年,大家要记得把握这段时间。希望孩子在若干年后再度回忆起童年的时光的时候,心理是甜滋滋而没有一丝的遗憾的。
前言八:
(作者:ddj )
童年,不知不觉已离她那么远。日子塞满了忙碌和琐碎,这么多年,我竟吝惜给予她一丝回想的空隙。感谢这次征文,读过的每一篇都让我静下心去回味。记忆是淡淡的,甜甜的,原来她一直在我的心里,从未稍离。
我的童年没有玩具,没有幼儿园,糖果和新衣服也来得很稀罕,可回想是那么快乐和神往,小孩子的世界,简单而纯粹,快乐真的可以和物质不搭边。
愿每个人的心里都固守着那份单纯和美好。
前言九:
********征文活动后感********
(作者:会员)
说起来惭愧,其实我是很少来《家有学童》这个版块的,一般都在车版混,尽管我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了。
这次的征文活动,我感觉确实不错,其效果和影响,已经是相当的成功了。
当然,这和三个版主WENDY_NZ, 小雨点123, annie0002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annie0002,要不是她不厌其烦的发帖给每一个网友,也换不来这么多的文章,我也不会从车版转来这里,在此要对她说声谢谢。
看了大部分的文章,感受颇深,这些年在心里的一些疑问和犹豫也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搬上了日程当中。
像我这种从留学新西兰到定居新西兰,在这里结婚生子的华人也算不少,
由于自己的工作原因,和华人接触的并不是太多,关于孩子方面的问题就更少讨论了,
所以当一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就通过各种渠道来吸收好的知识,靠自己的认知来做决定。
有一个问题在我脑中好几年了,一直没有想出结论,也就没有积极的去付出行动。
什么问题呢?就是作为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的华裔孩子,中文到底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呢?我何尝不希望他们学好中文呢?
尽管在家里都尽量要求他们讲普通话,简单沟通还可以,但是说到写中文,那可就完全不会了。
看着了一些孩子写的文章,就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想法,还是要让孩子学中文。
不能因为孩子不想写字,不想去上额外的中文课而放弃。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汉字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仅只是会说中文就行的。
最后,祝愿《家有学童》版块越办越好,
也祝愿这里的爸爸妈妈们,家庭幸福,
祝愿小朋友们茁壮的成长,永远快乐!
后记
作者: WENDY_NZ
此次学童版征文活动非常成功,火热程度真的超乎想象,一下子结识了那么多热心的爸爸妈妈们,最感谢的是美兰姐,见面以后发现美兰姐不仅热心肠还是大美女。
征文结束了,我们还在期待颁奖典礼,说实话我现在非常的紧张,因为答应了要作主持人,现在又不能后悔了,哈哈。希望那天大家不要期望太高就好了。
话说回来,此次学童版征文活动非常成功,作为妈妈,我认真读过每一篇文章,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很感动,那样的文字被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写出来是那么真实,可以看出大家都用真心去叙述,用真情去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生活在新西兰的每个华人家庭都能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
作者: 小雨点123
这次征文活动,使我勾起了对儿时的记忆。那时,左手握着妈妈的手,右手拉着爸爸的手,是最最幸福的时刻……时光飞逝,现在,是我牵着女儿的小手,唱着歌儿欢快地往前走。生命就是这样在延续,一代接一代。昨日父母给我全部的爱,今天我也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我的孩子们。从参赛征文中,也深深感到学童妈妈爸爸们那份浓浓的眷恋与期盼-对父母,对儿女,对童年,对今天。感谢所有爸爸妈妈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份纯纯的情感,欢迎随时来学童版交流。
评论
沙发~~~~~~~~~~~
评论
辛苦了版主。。
评论
这个活动确实办的很有意义,不错。
今天分用完了,明天一定加!!!
(话说已经过了12点了,怎么还是没有分。)
评论
鱼姐姐,我在收集活动感言,小结,你也写一篇吧!不用多,一两百字就可以了,就写写你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
评论
你多写几个字! 一两百字吧。。我在收集活动感言呢,能得到你们的肯定,相当的幸福和自豪啊!~~
评论
说实话,真的佩服你的回复方法。
没有浮夸的词汇,非常真诚,也没有长篇大论的文字,简单明了,还让人无法拒绝。
我今天不行了,这两天一定写。
评论
。。。。。。。
评论
最佳点评员,你也帮我写一两百字的前言吧,就简单叙述下这次征文,以及你的感受,一两百字就可以!~
评论
哈哈。。。其实我是挖了一个新坑。。进坑的都要写,哈哈
评论
那啥,字多了,就没人爱看了,简单最好:)
评论
正因为看出来了,所以才说佩服啊
评论
呵呵~~~~
我是肯定要写了,对吧???
评论
Summary。。。书什么时候做完呢?
评论
快了,你要么?免费送!~~
评论
其实已经作完初稿了,现在更新一些最后几天发表的征文,还有前言。。。。你对这次征文有多少了解?从围观者的角度,写写看?
评论
也不难写,就简单说说嘛!~
评论
嗯~~~放心。
说了这两天写,就一定写。
从不食言~~
评论
看帖子一目十行的,看完基本等于没看,所以等书。。。
评论
单独发帖就可以,我再给你一个精华。。你数着点儿,精华满五个,就一个换一个飞跃勋章(一年有效的)
评论
你对电子书和传统书,有什么评价?
我觉得电子书比较环保,省纸
评论
不要再挖坑了。。。。。。。嘿嘿~~~~
评论
电子书如果用传统屏的话比较伤视力,不推荐给小盆友看。。。
电子纸屏幕还不错
评论
评论
电子纸屏幕
求解释 ———— 高科技?
评论
看传统书也很伤视力啊!我的眼镜(现在都带隐形了)就是因为看大书而带上的
评论
弱弱的问一句:你是学童家长吗?
评论
Kindle就是电子纸屏幕,不改变显示内容的话不需要加电,也就不存在刷新率的问题。电子纸可以反射自然光,有光的条件下不需要背光,而背光刺眼和持续刷新是电子屏幕损伤视力的主要原因。
评论
看传统书只要没有阅读方式的问题对势力的损害很小的,我看了这么多年书视力一直不错,去年才开始戴眼镜,原因是这几年电脑用得太多
评论
年龄早就够了,但是距离学童家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