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高考的鸡蛋花
作者:maylan
什么是鸡蛋花?就是在煮鸡蛋时,当锅里水烧开,鸡蛋往锅边一磕,双手在蛋壳两边一掰,蛋黄和蛋清顿时滑进锅里,蛋清在滚水催化下变成蛋白时,浮在水面上白色的泡沫和絮状物的总和称之为鸡蛋花。下面我就为大家娓娓诉说我的童年故事-----高考的鸡蛋花。
哥哥是1980年参加高考的,那年我八岁,上小学二年级。当年高考是全国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四年,高考的难度称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点都不为过;高考的成败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对于我们平常百姓人家更是重之又重。虽然哥哥从小就学习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在高考前的几个月也是挑灯夜读到深夜。看着哥哥的刻苦,省吃俭用的妈妈就寻思着托人买高价鸡蛋给哥哥增加营养,让哥哥拥有充沛的精力来备战高考。
当年小小的县城里没有自由交易的农贸市场和个体商店,城市居民所吃的粮油,肉类,蛋类等副食品都是在国营商店凭票购买。那个困难的年代物质很匮乏,供给很有限,还经常断货,就是吃上几块肥猪肉炸油后剩下的肉渣子,都是美味可口的牙祭。在高考前的一个多月,妈妈的同事小红阿姨,回乡省亲时帮妈妈买来一小纸箱的高价鸡蛋。
记得当初我把抱着纸箱的小红阿姨迎进屋,在得到纸箱里装着的是鸡蛋的答复后,就迫不及待打开纸箱,当拨开表层的谷壳见到一个又一个闪着光泽的鸡蛋,我兴奋地喊“妈妈,妈妈,你怎么买这么多的鸡蛋给我们吃呀?”我转身高兴地抱住妈妈,妈妈蹲下来,拍拍我的头,叹口气轻声地说:‘小妹乖,哥哥要考大学了,这些鸡蛋是给哥哥吃的,等你考大学了妈妈也买鸡蛋给你吃。”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满心的欢喜瞬时跌到谷底,心里涌起深深的失望,可也感觉到了妈妈话音里的颤抖。
当天晚上,妈妈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糖水鸡蛋走进哥哥的房间,放下碗吩咐哥哥吃鸡蛋又忙着去单位的活动室看电视了。听到妈妈出去的脚步声,我后脚就溜进哥哥的屋里,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碗鸡蛋问:“哥哥,鸡蛋甜不甜呀?”还在埋头读书的哥哥抬头笑了,接着把碗推到我面前,说:“小妹,哥哥不饿,你吃吧,小心烫着。”我二话不答就一边吹气一边吃鸡蛋,鸡蛋很甜很香,尽管我很想把整个鸡蛋都吃了,但还是意志坚定地留半个鸡蛋给哥哥吃。
就这样如法炮制了几个晚上,我都吃上了为哥哥高考特供的半个甜鸡蛋。可是这样甜美的夜晚还持续不到一个星期,因妈妈回家取遗忘在书桌上的钥匙而东窗事发了。我匆忙咽下含在嘴里的半个鸡蛋,胆战心惊地低下头,不敢张望移步过来的妈妈。哥哥急忙开口:“妈妈,不要骂小妹,是我让妹妹吃的。”妈妈并没有责备我,用双手捧起我的脸,轻声叮咛:“小妹,家里就这点鸡蛋,给哥哥考大学吃的,等你长大考大学妈妈保证买鸡蛋给你吃。”我用力地点点头,心里满是愧疚之情,可也看见了妈妈眼角里的泪花。
随后的夜晚妈妈都是看着哥哥吃完鸡蛋才去看电视,同时也给我一碗浮着鸡蛋花的糖水蛋汤。虽然没吃上那半个鸡蛋,可是那白白的鸡蛋花依然香甜无比,一直甜到我的心底。当时的我一边品着鸡蛋花,一边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参加高考,就可以吃上鸡蛋了。就这样,吃着鸡蛋花的我陪着吃鸡蛋的哥哥,度过了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哥哥也如愿考上了上海的复旦大学。
随着1984年的改革开放和哥哥的大学毕业,我们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贸市场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比比皆是,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鸡蛋也不再是紧销的副食品,甚至在路边的小摊都可以买到。即使我没参加高考也如愿吃上了煎鸡蛋,炒鸡蛋,煮鸡蛋,卤水蛋,茶叶蛋,松花蛋------可萦绕我心,沁我心脾的唯有高考的鸡蛋花,那别样的香甜至今都还留存于唇齿之间,馨香永远······
评论
你们家除了有姐姐,还有哥哥哦~
评论
嗯,写得真好。我都闻到那个蛋花的香甜了。
评论
是的,我还有哥哥,他是老大,我给姐姐做陪读妹妹的时候,哥哥跟着爸爸妈妈在城里念书。等我到二年级也转学进城读书,不过寒暑假还是经常回奶奶家度假,所以Ckcui写的童年生活我大多也经历过。
为了不使文章内的人物太复杂,故在陪读妹妹那篇里没有提到哥哥,而在鸡蛋花的故事里也没有提到姐姐。因哥哥读中学时国内还是实施四年制(初中两年,高中两年)的中学教育,小学提前入学中间又跳级一年,故哥哥高考时我在读小学。哥哥从小成绩好,14岁上大学,当时村里的人,爸爸妈妈的同事都叫他“神童”,我一直在他耀眼的光环下压力重重,倍感艰难。
评论
评论
好温馨的文章, 再接再励,期待你更多的好文章.
评论
谢谢分享!!!!!
好厉害的哥哥噢。。。。。
真羡慕能读书的。。。。。
评论
刚刚把你的文章认真读了,真心感动。小时候去
评论
谢谢版主每天辛苦打理论坛,还有空重新再读我的涂鸦,感动至极!
不好意思,又是一篇忆苦思甜的回忆。
评论
有哥哥真好啊,羡慕嫉妒恨
评论
哇,很好奇你说的陪读。。。陪读的话,是不是要跟着姐姐做一样的功课和其他项目的活动吗?还是就是坐边上,不许说话。。。?教室里,冬天很冷吗?为什么很多农村的孩子,读书会比城里的孩子好捏?真的有很好的老师,愿意去农村教学吗?你们是不是,每天早上都有给老师准备做吃的,因为我听我一个农村的朋友说起,他在农村读书的时候,要帮老师做好多家务活的。。。。但他真的读书很好,我就不知道怎么会在那样的环境里,读那么好捏?老师的那些教学资料,哪来的啊。。。。
评论
哦,对了,忘了说,你写得真好。。。我还希望你多写点。。。
评论
写得真好!好羡慕你有如此优秀的哥哥, 给了你如此美好的的回忆。
本来觉得养一个孩子, 把最好的都给他,所有的东西都不用跟别人分,就是最最的善待他了。看了你的文章, 突然觉得,或许我忘记了给他更为珍贵的东西--- 手足之情--- 这个只有分享了才能得到的东西...
评论
我做陪读妹妹的时候就坐在姐姐身边,上课时不说话不吵闹,安安静静的,也不可能和姐姐一起做功课,因为也听不懂老师的课呀。下课了,就和姐姐的同学一起玩啦,跳绳,踢毽子,小布袋,老鹰抓小鸡等的。实际上姐姐比我大三岁多呢,我开始做陪读妹妹时才三岁出头,为了不让读者怀疑我的记忆力,也为了更贴近真实,才写成姐姐大我两岁。写陪读妹妹这篇时,和姐姐通了不少电话来确认我的回忆。但写鸡蛋花这篇,则不用和哥哥沟通了,写好后直接给他过目就是了。和他们聊起这些往事时,我们都流了不少激动的眼泪,不过他们都夸我没有白疼爱这个小妹。我也对他们说了,瞧我这小妹有多爱你们,为了交Annie的作业,我努力地回忆童年记事,可在我的心里眼里除了爸爸妈妈外只有哥哥,姐姐给我最深的印象,最温暖我心的回忆。
评论
赞一个啊。。。。我是老油条了,我。。。。。哈哈哈哈哈
评论
那个年代,虽然生活苦,但是人人都充满希望。
看到文章,仿佛把我带回记忆逐步模糊的那个年代。谢谢作者。
80年也是人生的大转折之年,拿到移居批准书,等待人生第一次移民。
评论
谢谢鼓励,看到你签名栏里玲琅满目的鲜花盛开,袭人的花香扑鼻而来。
评论
是的,你可以为你家大宝贝再创造一个新生命,那么他就有妹妹弟弟陪她一起成长了,除了父母之爱,还有手足之情。
评论
当年乡里小学的教室还不错,是砖瓦的平房,窗明几净,玻璃完整,自然在冬天时没有凛冽的寒风穿堂而过,当然也没有中央空调,但是可以承受,毕竟南方的冬天不会让人冻得直哆嗦。当时的建筑条件要比普遍农村百姓家的土墙好很多,估计是乡里中心小学的缘故,也算是乡里的门面之一,差不到哪里去。乡政府也在八十年代中期改为镇政府了,我觉得家乡的镇政府还是很重视教育,镇政府大楼有多气派,中小学的教学楼就有多气派。
我家乡离市区相距约20公里,车程差不多一小时左右,国道线从家乡贯穿而过,很多来来往往的客车,因此交通也很方便。当时学校的老师大部分是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校的,确实有不少是城里人,也留得住城里老师。小部分是乡里因历史原因上不了大学(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有识青年来任教。我们学校都是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一教材,还是很正规的。我们乡应该算是沾了一点人杰地灵之气,考出了不少大学生,我爸和我妈也是五十年代初跳农门的早期大学生。
评论
至于你问的早上要不要给老师准备早饭,平时帮老师干家务活,我们学校真没有。我想你问到这问题,可能是受云贵两省,青海,西藏等支边教育的志愿者的所见所闻的影响吧。我家乡虽然地处农村,但绝非落后。但是位于山沟沟里的自然村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因为学生很少,有些小学也就是2-3个老师,甚至只是一个老师,即当校长又当所有年级、所有科目的老师,谓之单人校,条件可想是单调艰苦,村民或者学生也是出于感激而主动帮忙的。故家乡的教育部门为了表彰这些在艰苦的第一线老师,教龄满30年以上老师给予离休待遇。
伴随着计划生育的成果出现的是生源严重萎缩,很多自然村甚至人数较多的村庄都取缔了小学,由家长自行接送,比较富裕的村庄则由委出资提供校车服务每天接送孩子们到附近学校上学。单人校也不复存在,成为历史的一笔 。
评论
又及,我想有理想有梦想的贫困山区小孩,如果资质不是太差的话,唯有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才能冲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当今的拼爹社会,估计靠读书来改变命运的理想也越来越不实际了。
我也很怀念以前的求学时代,那时只要你读书好,老师不管你家境如何,不看你相貌美丑,不论你爹娘是谁,你都是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羡慕的偶像。
评论
评论
没想到前辈竟是在共和国刚刚开启历史大门之际,80年就迈出国门闯进西方的开拓者,高人也!
评论
谢谢你的所以答复。。。。
评论
不是的。80年还读初中,学校刚刚做试点,高中转3年制,从那一届提高学习水平。突然收到不知等待多少年,公安局批准随父母到香港团聚的申请。懵懂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改变了日后的轨迹。
评论
原来鸡蛋还可以分鸡蛋花呀,楼主妈妈真是巧手主妇,既照顾了哥哥,又不疏忽妹妹。
很团结,很感人的家庭之爱!温暖的家庭是爱的港湾!
评论
小时候的回忆总是那么美好
评论
是的,我哥哥高考后,中学又重新改为6年制的学制。还是很羡慕你这么早就去香港接受东方与西方的同步教育,幸福的一代!
评论
别样的香甜至今都还留存于唇齿之间,馨香永远
评论
过来加分,重读了一遍全文,再一次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