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好父母是怎样的(一)?
在新西兰
我们的观念决定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造就我们的孩子。
现在亲子教育的书很多,读起来容易可做起来不容易,也许这些书讲的很多方法和我们内心的观念是冲突的。改变亲子的关系需要从检查我们关于好父母的观念开始。
当想到一个好妈妈或好爸爸,你的脑海中浮现的形象是怎样的?
以下我们讨论常见的关于"好父母"的迷思。
我们觉得好父母应该是慈爱的,我们脑海中很可能浮现的是"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我们用事必躬亲,无微不至,为孩子做一切来表达我们的慈爱。当我们觉得这样才是好父母,我们的行为可能是成为孩子的佣人,总是对孩子的要求让步,拒绝孩子的时候,就感到内疚。孩子自然的反应是总是期望得到,不尊重别人的权利,慢慢变得自私,长大了社交关系很差。
我们觉得好父母应该让孩子守规矩,不错,可是我们脑海里浮现的是我说该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的场景,如果孩子不听我的话,就说明我没把孩子教得守规矩。以为完全地掌控孩子才算好父母,我们的行为是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求孩子绝对服从,父母总是对的,孩子总是错的。这样做孩子并没有变得守规矩,反而变得叛逆,伺机报复,掩藏真实感情,自暴自弃,缺乏自制力。只要父母不在基本上就不知道该怎么管自己。
现在流行的观念是"好父母造就好孩子",我们容易理解成孩子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要为之负责。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一定是我没做合孩子口味的饭,看着孩子不好好吃饭,就觉得自己不是好父母,有时会强迫孩子吃,追着喂,其实孩子吃饭是他的责任。企图承担孩子的责任,越俎代庖。防止孩子遭受任何後果,过度保护孩子,怜悯孩子,羞辱孩子。我们的孩子自然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缺乏自信和独立能力,期待别人给与,学会自怜自艾,将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归咎给别人。
别人说我是好父母我才是好父母。我们难道不是很容易这样想吗?你如果不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学校你就不是好父母,如果孩子的成绩中等,我们就觉得自己没有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的父母负责。我们不自觉的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挑错,过度在意别人的想法,为了让我们成为好父母而过度要求孩子。结果孩子相信自己永远不够好,泄气,总是担忧别人的想法,变成“完美主义者”。
有时侯恰恰是我们想当这样的好父母让我们耽误和伤害了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