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一个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对中国式教育的反思(


在新西兰


朋友的女儿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在一个世界顶级的IT公司里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每当华人家长当着她的面表示要让自家孩子以她为榜样时,她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一再说自己很普通,就是个高级打工仔而已,千万不要向她学。   现在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半开玩地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春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据她妈妈讲她真的不管孩子的学习,在家里什么也不教,也不送孩子去任何特长班,她妈一提起来就愁,说她对待自己孩子像是放羊一样,极其不负责任。

  有一次过节聚会,当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的教育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她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她的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是同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属于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的人。毕业十年她去参加同学会,同学中有后来进了法学院当上大牌律师的,有从政已经是某个州众议员的,有在公司做已经成了CEO的。有个同学毕业后就冒险加入一个才组建的小公司,公司后来上市,他坐拥原始股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如果觉得这个同学在财富上比较成功的话,那么另外一个参加小公司的同学后来变成了公司合伙人,公司上市后他直接就进入千万富翁的行列。可是这个人还不算牛,有个同学自己创业自组公司,公司上市后给卖掉了,又建了一个公司又卖掉,现在正在搞第三家公司,已是亿万富翁。

  单纯从财富上看,他们这些打工的人在同学里不值一提。但是最潇洒的却不是上面那些“成功”人士,而是一个大学期间学习很好的男同学。他自从有了孩子,就辞掉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家庭主夫,因为他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照顾孩子的感觉,喜欢相妻教子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上学前他都不打算去上班了。他太太也做IT行业,收入足够家庭开销,而太太不喜欢做家务,所以他们夫妇两人正好互补。这个同学还有个兴趣是旅游,他们全家一有空就满世界去玩,已到过七十多个国家,以后打算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走走。同学里面属他没有压力最轻松自在,让生活节奏很紧张的上班一族们羡慕不已。

  同学中有几个华裔孩子,父母来自中国的大陆、台湾、香港等地,这些同学都是规规矩矩的打工族,就职于大公司,说起彼此的工作都乏善可陈。

  他们几个华裔孩子在校时学业优异,努力踏实,智力超群,可大学毕业以后,后续的事业发展却普遍不如美国同学。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她认为,我们的文化中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

  在中国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光以为把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父母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还有和进名校相关的活动中,而子女教育的其他重要方面,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享受生活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她和同学相比之后感觉自己所缺乏的。人的一生更像马拉松比赛,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性格的培养非常重要,超过了上名校。事业都是在大学以后建立的,名校的招牌在刚毕业的头一两年找工作时还有点用处,后来很快就会被工作经历所取代。

  因为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看重她的学习成绩,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绩看得极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不满的眼神。每次考试她都特别紧张,特别怕出错,这种情形后来就发展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有时明知搞砸了也没有多大关系,可是自己心理上就是接受不了。

  她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刚毕业的时候,她曾到谷歌公司应聘,当时它成立时间不长,急需人才,公司创始人之一面试她,还和她一起吃了午饭,特别希望她能留下来。可是硅谷的小公司多如牛毛,谁也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命运如何,会大放异彩还是像成千上万新创业的公司一样倒闭?虽然她敏锐地感觉到了搜索领域的前景,但是求稳的心态让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一家已闯出名牌的大公司。她的同在硅谷工作的美国同学当时极力劝她选择谷歌,说如果以后这家公司不行了就再找工作好了,实在不行她那么会读书还可以回学校读个硕士,有什么好怕的?可她就是没敢冒这个险。现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她当初选择留下来,公司上市以后她已变成了千万富翁。

  她说实际上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钱自己也不会花,搞点娱乐活动心里隐隐地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这就是小时候形成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的观念的后遗症。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作为一个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了、太谨小慎微了、太没有色彩了,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

  她说她就让孩子尽情地玩,孩子将来有兴趣有能力上名校就上,没有兴趣就不上,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身心健康,对自己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将来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本文摘自《意林》,作者蔡真妮)

评论
谢谢分享!

评论
很有意义的文章。。。。

评论
個人觀點。我們華人的看法往往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學習成績難道就不重要啦?小孩的“基本工作”就是學習。學習達到應有的水平,是小孩對自己工作的態度和擔待。
失敗的地方在於小孩除了學習成績,其他方面就乏善可陳的教育觀念。
記得當年獲得獎學金讀杜克大學的華人女孩在會上講,被選中是因為德智體勞美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圓”的學生。

评论
還有一個就是,人生要盡力達到自身可能達到的高度。而不是全人類的最高高度。
努力了,就如那本最坑爹的著名蘇聯小說裡的名句所講,不因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

评论

中小学的学习成绩真的不重要,读大学的时候能用到5%就非常好了
小孩的天性就是玩,读中小学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玩个够,成绩中上就足矣

我看过一个心理学家的分析(文章出处找不到了,腾讯网上看到的),她的看法是一个小孩在二十多岁前,必须玩够一定的时间,如果你不让他读大学前玩够,结果就是上了大学后拼命瞎玩,就像国内的大学生一样。人的本性不能压制,与其让他在大学里浪费时间不如在读大学前浪费。

而且人的视力在25岁之后就基本上不会变化,最容易近视的年龄是18岁之前。如果让小孩在中小学整天死读书,不仅学了没用,而且非常影响视力。

评论

中国人喜欢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用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用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好是坏。
你说的那本书本来不是那么写的,因为原版太消极,没人敢出版,所以才改了又改

评论
I've got two totally different kids. One is very hardworking and always pushes/challenges himself (perfectionist), in this case, I just let him play as much as he can; one is smart but cannot focus on one task, so I need to push him for him.

I believe individuals need different way of parent support with their study. For some kids who really enjoy study, the parents can leave themselves alone with their study and put more effort to guide them in other areas of learning: leadership, interests etc.

评论

其实学习说到底关键还是取决于孩子自己。建议没看过电影《最贫穷的哈佛女孩》看看那部电影,自己给自己定下一个什么高度,自己就能达到那个高度。很多优秀的孩子其实父母在学习上是很省心的,孩子自己要。
所以我认为做父母的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从小让孩子多见世面多接触新事物新活动,不要约束他们正常的玩耍,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他们鼓励和适当的PUSH和监管,就是我们所能做的。

评论
谢谢分享,很有启发.不过不要太注重学习成绩,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是很重要的.

评论

性格是出生就已经定下来的,不是什么可以培养的,应该顺其自然

评论

小孩自身的因素當然重要。但是作為父母,清楚自身情況,瞭解小孩。移民一二代應該中肯地,負責任地為小孩提供一定的前途指向。

评论
大家多多分享这些有启发的文章真的是一件好事

评论

Maybe he means EQ?

评论

大哥,看来你真的很会了解培养孩子,可是,你比如我家的孩子,现在基本上就喜欢玩,什么SWIMMMING,TENNIS BALL,喜欢运动和到处玩,我每天其实真的要逼着她读书写作业,如果不管,她根本不会自己主动学习的一种,象这样的孩子大哥你有什么高招吗?不过她才7岁半,我操心会不会太早了,而且对她的将来我都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其实我看她也没有什么运动天份的,就是玩吧.

评论

沒有啦。
只是多陪伴

评论

中国式教育的弊端还在于父母的心态。要么就是把孩子的成就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要么就是借由孩子替自己实现自己这辈子未能达到的高度。很自私的心态,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我小时候就反感自己老是被拿出来给大人撑面子,有被利用的感觉,真的感觉很不好,感觉不到真正的爱,感觉不到自己开心与否是否真被在意过。
所以我只要看到我孩子开心自信,外向活泼,又能保持求知欲,就很开心了。以后他们的路得自己去走,哪怕碰壁也是一种尝试。我教他们从骑车开始,就是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爬起来。关心要关心,安慰要安慰,伤口要及时处理,但是还是得自己爬起来继续。大人做的只能是尽量给他们提供良好环境和拉回正轨的必要引导。
我平时单独和孩子谈话,就是告诉他们我有多么爱他们为他们骄傲,同时也会和他们分享我白天的经历。成绩对我而言真的不是决定一个孩子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考上名牌大学只是人生的开始,以后的路还任重道远。

评论

好多内容被编辑掉了

评论
自問不是要小孩成就什麽。但是在教育上,我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
對於相對嚴格要求,主要出於一些感受和體會。
小孩要求按時完成功課,作業整齊認真,要忍受一些小小的不快,做完自己的任務再玩。這些其實我並不太在乎其出來的效果。這更多的是對小孩的習慣和德育培養。一個人多有才華,沒有守時的觀念,沒有責任感,做事不認真,不懂妥協合作,一切都會在長大以後的事業上有影響。
老是認為管太多,其實在新西蘭這樣的教育體系中,管的一定多不到哪裡去。
小孩有小孩的路子。完成良好教育以後,隨他們怎麽發展。當看著子女自立,不再躲在自己的羽翼下的時候。身為父母,感覺的只是開心和欣慰和不捨放手的糾結。就像每個父母看到小孩有女(男)朋友的時候的感覺。所謂炫燿,簡直不值一提。至於小孩成長得比自己好,比自己出色,試問那個父母沒有這種美好的祝願呢?
插話本文的轉貼。是有感慨的。我們移民第一代,總希望小孩能去一個高度。但是,往往也迷失了。以為第二代就能一步登天了。文中什麽議員的,就清醒一些。省省吧。人家是有一個完整的網絡支撐的。讀名校只是一個漂亮的臺階而已。找好自己的定位,借助一個好臺階,踏踏實實吧。

评论
Nothing is impossible.

评论

这位大哥说的在理。

评论
中国式教育有一种家长要把孩子的一辈子都安排好的那种劲头儿。春蚕到死丝方尽,可怜天下父母心。啥事都安排好了,尽量避免错误,少走弯路,这是我小时候最恨听到,但又常听到的叨叨。不过我还是很感激父母的精心栽培。所以啥事都有两面性。教育不能卡严实了,也不能大撒把。基础教育还是要有的,性格培养也很重要。个性上胜不骄,败不馁,自信,做事情有恒心,有野心,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评论

I agree with you on this point.
Decision making is a leadership skill and parents need to give the kids opportunities to learn this skill and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decisions from early childhood. Let them try, let them fail, help them rise from where they fall.

评论

Some people would not  follow a normal pathway planned ahead by parents...Who quit Harvard and entered a field where he'd got real passion in? Bill Gates. His parents had a law career in mind for him while he just followed his passion and quit uni study. This kind of man is innovative and revolutional hence changes the world.
Dream your life, and live your dream! That's what I am gonna to tell my kids.

评论
都是无用的马后炮,这女的要不是MIT毕业的,那来这么多时间反思。
说穿了就是“外国月亮更园,别人比自己好”。MIT都毕业了,连自己喜欢什麽都不知道。

想想那些连大学都考不上的,99%都在工厂里领最低工资。
如果她不是MIT毕业,只怕Google的见面机会都没有。

“她说她就让孩子尽情地玩,孩子将来有兴趣有能力上名校就上,没有兴趣就不上,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身心健康,对自己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将来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这又看出来这女的根本就是无脑,知会人云亦云。

玩吧,玩到大了,只能找妈妈要钱买房。
玩吧,玩到大了,只想找个有钱老公,然后继续玩。
玩吧,玩到大了,发现别人都开好车,只有自己开个烂车,领个最低工资。
玩吧,玩到大了,发现那些ceo,明星原来小时候都不玩。

评论
谁告诉你CEO小时候都不玩的?呵呵。

评论

IBM的创始人的儿子是个花花公子

评论
LS想说明什么?富二代是花花公子?不是很明白。

评论

我想说CEO也可以小时候天天玩,比如  小托馬斯·J·沃森

评论

同意:),爱因斯坦不也小时候天天玩,玩到15、6岁才开始觉得要做点正事了。
其实关键还是十来岁青少年期,一般所谓的好学生都是那个时候开始自己要进步的。但好学生又绝不是光指智育方面。
孩童时代不玩那不是扼杀孩子的天性吗?话说回来,现在我孩子正在学习呢,那个悟空识字游戏呵呵。

新西兰子女教育

请问东区这边 有没有古筝老师

新西兰东区这边 有没有古筝老师? 评论 有,我们就在学 评论 您能告诉我地址吗? 英文教学吗? 我女儿中文听不太懂。 谢谢 评论 could you pls pm me? 0225121985 erin. thanks 评论 东区有个,但是评价 ...

新西兰子女教育

请教中学择校问题

新西兰我家是女孩,目前在国内读6年级,有计划想让她后面来新西兰读书。 我们的基本情况是,有NZ PR,目前国内就读东部省会城市二流公立小学,班里大概稳定在前10吧 来新西兰考虑租房上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宝宝出生证信息更改需要多久?

新西兰我家宝宝的出生证上我跟老公的名字和我们的护照名字不一致,因为当初出生登记的时候我们还加上了自己的英文名。但是没想到会影响孩子重新换护照,大使馆说父母名字必须一致。 ...

新西兰子女教育

remuera primary 还是 st Kentigern boys

新西兰这两年都在国内生活,两男娃都到了可以上小学的年纪打算回来读小学,国内环境确实不好而且太卷。现在比较纠结,这两个学校该选那个,孩子体育跟学术都还行,老外朋友建议remu ...

新西兰子女教育

Epsom normal primary school

新西兰如题,大家都听过的学校,有了解的家长说说吗,最近的学校情况如何,校风可好?种族比例合理吗?学习抓得紧还是放养?印度校长之下果真是印度学生人数失衡?过来的家长推荐吗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回国生后宝宝怎么回新西兰

新西兰我和我老婆都是中国护照,这边PR。 老婆要回国生小孩的话,请问宝宝是怎么申请新西兰的签证呢? 能直接申请新西兰PR吗? 请有相关经验的朋友分享一下, 宝宝大约要多久才能回新西 ...

新西兰子女教育

万圣节狂欢派对(Free)

新西兰万圣节狂欢派对 时间:10月28、29日 1-4PM 东区地址:559 Chapel Road East Tamaki(周六) 中区地址:Silver Rd Epsom ,EGGS(周日) 活动内容 百变小咖秀 亲子逗趣竟技 亲子创意手工DIY Face Paining 抽奖活 ...

新西兰子女教育

After School Care 中文课

新西兰我的孩子2024年初在Cornwall Park District School 读小学。请问,这个学校附近有学中文的after school care吗?能直接接孩子去,然后下午5点,家长下班之后去接孩子吗?微信JackieJing2021 谢谢! ...

新西兰子女教育

请教几个学校如何,谢谢

新西兰想了解一下学校的具体情况,如Mt Eden primary school, Remuera primary school, Victoria ave school 请有了解或者有孩子在学校的宝爸宝妈们不吝赐教,任何方面的信息都欢迎,万分感谢! 评论 ...... ...

新西兰子女教育

Albany Massey附近羽毛球俱乐部

新西兰大家好,我是一位新手宝妈,对羽毛球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找到一个业余水平的羽毛球群组,与大家一起练习和交流。我目前的时间比较灵活,傍晚是我比较方便参加羽毛球活动的时间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关于中区的校区问题~~~

新西兰想请问有经验的大大们,中区有哪些校区推荐呢? mt eden, mt albert, grey lynn, one tree hill 附近? remerewa ???? 小学+初中+高中 类似东区有的区是在 鸽子山小学+BBI + maclean高中 还有些是point vi ...

新西兰子女教育

送报纸的工作在哪里找啊

新西兰在奥克兰找一个送报纸的工作(paper runner)到底在哪里找啊,别的说的都很模糊,自己也找十几个小时了,根本找不到,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或者除了这个还有没有什么小孩可以干的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儿童启蒙游戏编程教程PyGame

新西兰----------------------------- 转载 ------------------------------------- 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使用的开发环境是基于Windows。 我这里尽量用最简单的步骤来完成一切。 首先我们需要在电脑中安装Python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