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好父母也成“祸害”? 不能忽视孩子精神灵魂的成
在新西兰
看了http://baby.sina.com.cn/edu/12/0203/2012-03-02/1236201487.shtml 好父母成“祸害”, 作为心理咨询师和两个孩子的母亲我立即被这个话题吸引了。怀着很大的期待看完了这篇文章后,觉得不满足,文章没能解答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有着幸福童年的孩子成年后也会陷入迷茫和阴郁?难道仅仅"不能过度保护"就可以解决?而且也看不出文中提到的什么都有但仍感空虚的女孩的父母曾对她过度保护。
丽齐有要好的朋友、亲密的家庭,以及———极度空虚的感觉。她告诉我,之所来咨询,是因为她“总是不高兴”。她说她有一对“棒极了”的父母,出色的兄弟姐妹,爱她的朋友,极佳的教育,很酷的工作,健康的身体,漂亮的房子。她的家族史上没有抑郁病人。但她老是失眠,犹疑不定,怕犯错误,无法坚持自己的选择,老认为自己不像父母一直评价的那样“惊人”,觉得“心中总有一个空洞”,为什么?这个案例里没有漠不关心的父亲、求全责备的母亲和其他放任自流、爱贬低人、乱七八糟的照料者,问题出在哪里?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往往觉得沒有能力,缺乏自信和独立能力,期待別人給与,学会自怜自艾,將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归咎于別人。而丽齐能干,独立,不象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她最大的抱怨就是无可抱怨, 什么都有了!她让我想起在电影"白色"里的富翁,有世人所羡慕的一切,但觉得极度空虚而想要自杀, 因为他/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圣经:传道书)。
忽然想到人这一辈子有个阶段感到迷茫和空虚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难道我们想要为孩子抹去这个阶段不是"过度保护"?想到此,作为两娃的母亲我也泰然了。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也觉得陪伴我的来访者经历这一段远比追寻他们的父母有什么没做好或太好更重要。
尽管如此,我仍然想作为父母我们能够做什么,使孩子不至于在迷茫和空虚中走不出来呢?我们该如何在孩子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之路上给予帮助?
老公给我的回应"我想经常带孩子去山里"很朴素,却给我很大的启发。我相信经常带孩子去山里会给孩子带来灵里的成长,因为孩子与自然越近,越能感受生命的魅力。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促进他们的精神及灵的发展的机会。我的导师Dr Hans Everts在关于孩子的教育上强调全人模式,强调我们要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我们做父母的,对于身体,智力,情感,道德方面常能给予关注,但关于精神和灵方面则比较不够,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自己在这方面也无暇顾及。我们忙着挣钱,忙着培养自己和孩子的能力,忙着自我实现,那么实现了自我之后呢?关注自己及孩子的精神需求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自己及孩子迷茫和空虚的问题,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一个出发点,让我们去探索我为什么要活着的问题。
评论
看来不能让孩子什么都有,有也要假装没有,要让他自己争取一些东西,才知道生活不易、父母不易。
评论
父母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难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