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美国教育中的吃小灶
有人比喻说:每一个孩子像一粒种子,生根、发芽、成长。种子自己最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苹果种?是葡萄种?还是一棵小草种。然而成年人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种下的是什么,却在看到其他种子开始发芽时,焦虑、不安于我们的幼苗,我们有时多浇水、有时多给其光照,更有甚者,拔苗助长。违背了自然的规律、扭曲了天性的发展。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整个社会,无数的家庭背起了沉重的负担。我无言。刚从家长会回来,来看一看美国的因材施教吧。
课本:过去的博客我曾谈过,一年级根本没有课本,现在上了二年级,开学3个月,课本统共拿回来三次。当然,你不必为此担心,课本只是提供给家长、老师一个教育的方向和范围,作业和考试几乎都与课本无关,这就杜绝了孩子死读课本的现象。
作业:二年级的作业(语文和数学一共)时段是十分钟。数学纯粹的加减题一张纸(反正两面),一共80道题,周一发下来,周五交回学校。数学概念题一周会做两次,基本上与日常生活相关,比如读表、点钱、量身高。语文作业周一到周五基本都有,周五通常要求阅读一篇小说;周一至周四基本上是词汇练习,虽然句子及词汇在我看来都不简单,但题目总是生动有趣,圈圈、画画、或走走迷宫2-3分钟就完成了。孩子们写得乐不思蜀。我观察女儿通常在写完作业后,用刚学的词汇、句子自做主张地配上一幅插图,有时会写上2-3行小诗。其实,作业通常要求准时交,但老师基本不批改。作业做成什么样子,完全是孩子们的兴趣使然。
上课:全班24个孩子,分成6个小组,4个小课桌拼成一组学习。老师会根据他们的阅读水平分组,同组的小朋友阅读水平基本相当。除了一本所谓的“课本”是全班统一的教学内容外,其他的学习内容全部是以小组为单位、分发不同的阅读材料。比如,女儿的小组4个孩子,阅读基本上达到4年级水平,所以他们每天在课堂学习的全部是4S组的读物,老师会根据不同的读物分发不同的课堂练习题。其他各组有阅读二年级初级书目的,有读二年级高级书目的,各不相同。数学也是同样。全校一共3个班,数学课是混班上的,根据每个单元的小测验结果,老师会通知你到哪个教室去上课,掌握好的孩子就去A班(那里的教学速度相对超前),基本掌握的就去B班;没学好的,就去C班(重复教学,直到学会)。
做为第一代移民,我对美国的教育体系了解甚少,谈到辅导和抓学习,真的是无从下手,唯一可做的就是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平台,那就是利用这里的免费图书资源,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良师益友----图书。
图一为教室里的图书(右侧,满满一排)
教室里阅读一角
小学校里的图书
(文章来源:http://blog.bandao.cn/archive/54014/blogs.aspx?BlogID=1796625)
评论
很佩服你每天都可以阅读这么多好的文章,厉害厉害。我已经觉得自己上班够闲的了,没想到还有比我闲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