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濕疹的種類
在新西兰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由西醫觀點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本病病因尚未明瞭,一般認為過敏體質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外界各種激發的因素是發病或加劇的誘因。急性皮疹如經適當治療,可在1~2周內治癒。如果治療不當,反覆發作,轉為慢性,病程可遷延數月至數年。
一、急性濕疹:起病急,可發於身體各部,但常見於前額、眼皮、頰部、耳鼻、四肢的曲側、腋窩、膕窩、女性乳房下皺折處、陰囊、女陰和肛周,呈對稱性、瀰漫性和多形性,表現為皮膚潮紅、出現疹子、水泡、脫皮紅斑、丘疹、瘡疹、糜爛、滲液和結痂、有點濕濕黏黏的,邊界不清,炎症反應明顯,癢或灼痛。也可有發熱和全身不適。
二、慢性濕疹:多從急性演變而來,也有開始即為慢性者,但在病程中,有時亦呈急性症狀。多見於頭面部、肘窩、小腿、陰囊等處,常局限於某一部位,皮損增厚粗糙,皮膚呈現比較乾燥、粗糙、有破裂或脫皮、鱗屑的變化。苔蘚樣變、脫痟、色素沉著等,邊界清楚,劇癢。
三.常見的濕疹類型:
1.異位性濕疹 (Atopic Eczema):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濕疹,患者的臉頰、手、腳及皮膚摺疊等地方會皮膚乾燥、痕癢、紅腫,此外亦會有水疱,滲膿、結痂和變厚等現象。此病的成因目前仍然不明,但可能是患者對環境中的某些物質過敏而導致,而這些物質本身是對人無害的;另外,亦估計此病與遺傳有關。大部分患者有個人或家庭性的敏感、哮喘和枯草熱等病。病人涉及不同年齡人士,但以 5 歲以下小童為最多,大部分小童患者的病情都是輕微的,而約有六成患者會在青少年期間痊癒。治療的方法主要是用藥物如潤膚劑類固醇藥膏等。
2.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這是因為皮膚長期接觸過敏原而產生的過敏反應,它可使皮膚出現痕癢及紅疹等徵狀。這些過敏原本是無害的物質,而常見的過敏原有橡膠、香水、鎳 (皮帶扣、牛仔褲鈕,耳環常用的物質)。最有效的處理方法是避免接觸過敏原。
3.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這是因為皮膚長期接觸一些刺激物質 (如肥皂、洗潔劑、化學品等)而引起的反應,患者會出現皮膚乾燥、紅班、水疱、痕癢等症狀。常見的患處是雙手,俗稱「主婦手」。有效的處理方法是避免接觸刺激物品,或接觸時穿上保護手套或衣物;一些患者亦需要加上藥物治療,如類固醇藥膏。
4.小兒脂溢性濕疹 (Infanrile Seborrhoeic Eczema):
患者通常是 1 歲以下的嬰兒,而引起的原因不明。通常會先在頭皮或大腿內側等位置出現,再而擴散至其他範圍 (如面部),患處會出現紅疹、結痂,亦會有黃色的蘚屑黏著頭皮,但患者卻不會有痕癢和疼痛等不適。此病通常會在幾個月後痊癒或於兩歲前自動消失,而使用潤膚劑亦會減輕病情。
5.成人脂溢性濕疹 (Adult Seborrhoeic Eczema):
患者通常介乎 20 至 40 歲之間,而病人初期會有頭皮屑出現,再而擴散至面部、耳及胸口等地方。患處會呈現紅腫及皮屑脫落,此病與瓶形酵母菌的出現有關,需要時可用一些抗真菌藥物治療。
一、禁忌之物
1. 忌致敏食物及發濕、動血、動氣食物。注意腥發動火及致敏食物,如蛋、牛奶、魚、蝦、蟹、牛羊肉、鴨、鵝、花粉、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等。
2. 忌辛辣剌激食物。飲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避免辛辣剌激物如濃茶、咖啡、酒、菸、辣椒等。
3. 忌用過敏藥物。
4. 在日常生活預防及調理上,應避免接觸過敏原,如油漆、洗潔精、橡膠等。
5. 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曝過度曬陽光、熱水燙洗、用力搔抓等。
6. 衣著以棉質為佳,要寬鬆通氣利於排汗。
7. 此外,要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宜適度運動,增加免疫力。
二、宜食
由於本病患者多由火熱、濕邪之毒相互為患,故飲食宜以清淡為主,避免過敏食物。
平時飲食宜吃具有清熱解毒作用之品,用量宜斟酌。如︰綠豆、綠豆皮、黃瓜、苦瓜、冬瓜、絲瓜、黃瓜、瓠瓜、菊花、蕺菜、甜菜、金銀花、赤小豆、薏苡仁、白扁豆、茯苓、金針、水芹、荸齊、蛇肉、鯽魚、烏魚、泥鰍。
這資料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
分享給各位
最近我們家二寶受到濕疹嚴重困擾
去看了專科臉部是屬於第1種、頭皮跟脖子是屬於第4種
開了五種藥膏
十天後還要去複診
昨晚上擦了終於睡得比較香甜
希望濕疹快快遠離...永遠不要再回來
评论
谢谢分享!你的专科是哪里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