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新西兰某些城市地震多发,例如惠灵顿,地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新西兰也有一些城市从没经历过破坏性地震,例如Whangarei和奥克兰。那么如何衡量一个城市的地震风险呢?
本文从一个建筑抗震设计的角度分析新西兰的地震风险,并与澳洲作横向比较。地震风险系数Z的引入,能让非专业的网友快速地对各城市的地震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估。
新西兰的地震现象,大体上可以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简单来说,地球的岩层是由一系列地质板块组成,板块的移动会导致板块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从而导致地震。所以,靠近板块边缘的地区地震频繁。
新西兰和澳洲的抗震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是相同的。而这两国各地的地震风险系数主要由Z 系数来衡量(也有其他次要系数)。也就是说,如果某城市的Z系数高,那里的地震就较频繁,等级也高。
澳洲是公认地震风险极低的国家。各大城市的Z系数都在0.12以下。例如,阿德雷德0.10,悉尼墨尔本0.08.
新西兰各城市的Z系数普遍较澳洲城市高。见北岛南岛图。
北岛的东南端(惠灵顿)处于地质板块边缘,所以北岛的情况就是,越靠近东南端的地区,Z系数就高,如惠灵顿0.40。反之,越往西北(澳洲方向),Z系数就低,如Pukekohe0.13. 值得指出的是,地震研究表明,自Pukekohe以北的Z系数是越北越低,奥克兰和whangarei的Z系数不高于0.13,和澳洲各大城市非常接近。
南岛中部被地质板块边缘穿过,所以西北和东南两端的Z系数低如Invercargill0.17,而中间的就高,如Kaikoura 0.42。
为了方便使用,二楼由高至低列出新西兰和澳洲各城市的地震Z系数。
就主要的,有历史记载自然灾害而言(地震,洪水,暴雪等),住在奥克兰会安全得多。
http://welly.china2au.com/news/2017-11-27/251095.html
保险公司打算提高地震区建筑的保险费,并降低非地震区的保险费。你家保险费是涨了还是跌了?
http://news.china2au.com/na/zh/2018-04-03/256151.shtml
评论
地震风险极高地区: Z ≥ 0.30
• Kaikoura: 0.42
• 惠灵顿;0.40
• Napier/北帕: 0.38
• 基督城:0.30 (2011年震后临时)
地震风险较高地区: 0.2 < Z <0.3
• 陶波: 0.28
• Nelson: 0.27
• 罗托路亚:0.24
地震风险中等地区: 0.13 < Z ≤ 0.2
• 陶朗加:0.20
• 剑桥:0.18
• 汉密尔顿: 0.16
• Huntly:0.15
地震风险低地区: Z ≤ 0.13
• Pukekohe: 0.13
• 奥克兰:0.13
• Whangarei: 0.10
• 阿德雷德:0.10
• 吉朗(Geelong, 墨尔本卫星城): 0.10
• 帕斯: 0.09
• 墨尔本/悉尼: 0.08
评论
怎么还有墨尔本,悉尼
评论
屯里是不是最安全的?
评论
不是D.
请看2楼,越北越安全。
评论
澳洲自古以来就是新西兰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评论
还没算火山啦
评论
LZ奥克兰有投资房吧?咱们中间很多中介有震感都不敢到处说。
危险不是来自历史数据和几率,而是下一次地震在不在你脚底下。汶川几率小,但震一次就够了。
单纯考虑地震风险的话,既然无法预知天灾,就选有抗震经验,房龄新,房屋抗震审查频繁,人口偏少的区域居住,应该比单纯躲避有价值。
评论
说的好。
想当年我带父母到黄金海岸某景点玩,参观的游客大多是kiwi.
该景点的澳洲老头厚着脸皮说:“Welcome, kiwis from the New Zealand State”.
我回应,:” thanks, we had a good time at the Aussie Island”.
旁边一众鬼佬掩脸而笑。
评论
横向比较而已。
评论
火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不过新火山爆发的几率比地震要低得多。
评论
还是澳洲好哦。
评论
澳洲有蜘蛛、毒蛇
评论
简单列举些科学数据而已。给买房投资或定居的人做些参考而已。相对于其他城市,奥克兰的地震频率和强度低,是客观事实,这不是任何人可以改变的。
我相信奥克兰某些人可能经历过有感地震。可大部分人穷其一生,都没有过震感,这也是公论。
我在奥克兰住了10几年,从来没有感受过任何地震。我在市政府,建材店工作多年,接触的人很多。也从来没听别人说过有震感。相反,我的一个朋友在惠灵顿念了三年书,经理了8次有感地震。
危险是来自于当地的地质结构,而人们可以通过其来制定地震风险系数,历史数据和发生几率可以令系数更准确。
既然说的是风险,当然没什么绝对的,但几率小,强度低,那么就意味着更安全。如果都不讲几率或可能性,我们是不是都该到赌场混,事实上确实有机会赢大钱。
选房龄新,抗震等级好的的房子当然没错。可看看基督城大地震时,大部分都是死在学校(CTV),办公室,商场,街道(被破裂的砖头玻璃所伤)。没几个是死在家里的。毕竟,一般人并非24小时呆在家里。
再说,就算房子的结构经合理设计可以熬过大地震,但非结构的物品呢?家具,电线,水管,地毯,油漆?例如,地震时爆水管,房子淹了怎么办?修复费用也得上万吧。
评论
从地质综合来说,屯子里最安全,地震概率小,离开了火山,海啸也淹不到。
评论
贴个NZS1170就能加精了?
评论
有道理!看来可以考虑入手一套
评论
这逻辑.........
评论
海啸也是岛国的天灾之一,那么bay区的房子,海景房,走路距离到海边的房子都算是高危的。
另外澳洲有毒蛇和毒蜘蛛并各种奇怪昆虫,不好。
评论
akl 的房子的海景不是真正的外海,风险比较小(相对)
评论
评论
按上面的图来看,基督城的系数应该是0.2到0.25之间,为什么地震过后就可以改到0.3。
然后北帕的系数尽然比基督城还高,一直以为北帕很安全呢, 吓死拉, 我要把北帕的房子卖了,搬去基督城.........
评论
不知道Taupo如果爆了会怎么样
评论
奥克兰风险低?你都不看地震数据吧,这两三天在那个大地震发生大概几十分钟后的一个大余震就发生在离Pukekohe 95公里的地方。在地震带旁边,无法保证绝对无风险。
评论
楼主既然想从技术角度介绍,为什么不从斜穿过新西兰的断层开始
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断层,随便google下就有图片
地震产生的能量基本都是断层之间产生的,所以离断层越远越好
奥克兰更好的一点就是,即使Wellington地区的断层产生地震波,也会通过Taupo地区的土壤,从而吸收分散掉,这就叫seismic wave attenuation
评论
利用你的建材知识说说盖房抗震工艺,比单纯宣扬奥村更有意义。
基督城2010年前很多人一样没有体会过像样的有感地震。时间跨度远超你那十几年。2013年3月奥村地震有感觉的人参见当时屎盖。
你忘了火山灰导致大批航班取消了?没有地壳运动火山冒烟刷存在感吗?
包括这次,虽然你刻意地把震中的地震几率排第一显示你的数据可靠,又拿澳洲做参照点说越北越安全,可咱脚下终究是奥村,咱普通人不算,你说这次全都没感觉李冰冰跑个啥劲?
地震本身不杀人,你站空地十级地震也没事。杀人的是房屋质量。在哪都一样。奥村这几年遍地投机房,质量呵呵。咱们不能看不到风险光靠喊哪里是宝地。
地震不可控。靠选地方躲避只是自我安慰。规避风险的点并不在某地几率上。那太被动。
退一万步说即便奥村雷打不动,再涌来个几万人,几万台车,咱们得堵到出不去屋吧?治安有信心吗?
评论
相关的几率数据我们新西兰已经用了很多年,也经历了实际的检测,避免了大批的死伤。连澳洲也跟这咱们的标准走(采用简版)。这样的几率数据是否科学,合乎逻辑,保护公民,早有公论。而这样的方法也是国际通用的。
和你说的相反。奥克兰的地震几率低,并非由数据决定,而是由当地的地质结构决定,数据只是一个表达形式。而且帖子里写的最低的并非奥克兰,而是Whangarei.
李冰冰的微博只说她在新西兰,并没提她当时在哪城市。你这样说是强行把新西兰当成奥克兰。如果她在惠灵顿,有震动一点都不稀奇。
至于新火山,则是几万年一遇。想比新西兰几年一次的破坏性地震,时间跨度要大得多。做个比方,如果发生大地震的几率犹如买lotto中个几十块钱,那么新火山爆发就好比中了powerball. 这么低的几率,有什么好担心的。且不说火山爆发大多可以预测。
至于奥克兰的交通,生活质量。并非在本帖的讨论范围内。本帖只是做个科普,介绍些地震的常识,和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评估地震风险。目的并非阻止网友们住某些地区,而是让他们能够合理评估风险,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能够对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财产负责而已。
最后说一句,本帖讲的就是地震的风险/几率,这是有新西兰抗震协会的几代科学家工程师的智慧结晶。如果你硬要说几率数据无用,风险分析是浪费时间,你可以去投诉抗震协会。
评论
Lz犯不上抱权威的大腿说事。没人不尊重科学。科学恰恰讲逻辑,地震规律文献永远是震后总结。是死伤过后的总结。抗震措施可以在地震前实施,是伤亡之前的保障。
全国都在抖,即使你说你没感觉,可咱问问自己奥克兰的抗震措施在哪?老建筑评估了?危房加固了?你了解你区域的地震预案?离你最近的紧急安置点在哪里?如果你不清楚,身在这遍地七八十年代老房盖在坡上的人口密集城市,你拿大数据暗示选别的区域就是对自己不负责,这就是笑话。
想想日本吧。高频率屡次创纪录的大地震靠什么依然留在发达国家行列。重大死伤是次生灾害海啸导致,不是地震本身。他们抗震技术已经成熟了,没几个死在地震上。我们应该努力的是这方面。日本人算你说的专家了,也拿不出地震概率低的城市,他们考虑更多是提升技术和应急预案。环海国地震海啸你打算去哪个城市躲?
很恶心咱们很多中介和投资客,咬着牙喊这里风水宝地其他都不行。自己对房价担惊受怕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
评论
反正都是年限50年,importance level 2, z大算的seismic loading就大,需要的bracing member就大。理论上惠灵顿的建筑跟奥克兰的建筑都符合标准的话,都是一样safe。当然如果奥克兰一些新建筑质量差的话就是另外一个答案了。
lz话只说一半,用心还是太明显了
评论
楼上,如果认为引用科学研究得出的数据是抱权威大腿。那么你每天开的汽车,住的房子,吃的食物都与牛顿定律有关,你算不算是在抱牛顿大腿吗?
地震规律文献不只是震后总结,而是基于当地的客观地质特点,是地质专家探测所得,你不要本末倒置。
抗震设计就是基于你所不齿的,无视的风险数据来做伤亡之前的保障。这也保障了你的安全。
奥克兰少数人可能会有震感。他们应该是高层的建筑,才会有微弱的晃动。不过,相比每年几次的高风速(100kM/小时以上)造成的晃动,也没什么特别。
至于奥克兰的抗震措施。你真是找对人了。过去4年,我一直在做奥克兰老建筑的结构检查,地震风险评估和加固设计。涉及的建筑过百。奥克兰政府自基督城地震以来就一直检查老建筑的物业,大部分老商业建筑和多层的的公寓都被要求找工程师做风险报告。至于70~80年代(甚至更早)的老宅子,普遍使用木头框架,而且按照早期的抗震标准设计。所以抗震能力强,足以抵抗奥克兰本地的地震风险。所以被政府列为低风险,你大概没看过政府的报告,没参加过会议吧?
至于日本,你又再次试图偷换概念。日本关东大地震死的人多数是淹死的,但海啸也是地震引起的,那么也还是地震相关的伤亡。日本经历过多次大地震不假,抗震设计好也是真的,可是每次大地震死的人多也是事实,福井地震近4千,神户地震6千多,关东地震1万6。再好的设计也只能减低伤亡,不能完全消除当地的风险。另外,日本各地的地震风险也不一样,东面的就比西面的要高得多。住西面的日本人就更比东面的更安全。这跟新西兰类似:就地震灾害而言,住北面更安全。
我的帖子只是提供信息,让网友们可以明白他们的选择,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冒了什么风险。
你个人讨厌投资者和中介可以理解。不过如果否定客观实际的科学数据,会误导网友做出不恰当的选择,承担本不愿意承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