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有袋动物的“祖先”在中国,不是澳洲!中国科学家称发现1.25亿年前有袋类动物化石(图)

在澳大利亚澳洲新闻




本文已翻译本文由TheWashingtonPost、ScientificAmerican、PetWorld阅读,仅代表原出处及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说到有袋类动物,第一个想到的国家就是澳大利亚,比如袋鼠、袋狼、考拉等,这些有袋类动物集中在澳大利亚,这给了我们误以为有袋动物是澳大利亚独有的。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错觉。

原因是澳大利亚的有袋动物数量最多。

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有袋类动物不仅分布在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所在的大洋洲也有分布。

在中国、美洲,甚至亚洲其他国家,有袋类动物的分布与中国的起源有很大关系。

截图(4270).png,0

《科学美国人》杂志标题,意思是“已知最古老的有袋动物祖先在中国”

了解更多。

红袋鼠,有袋动物的代表种之一

有袋动物并非澳大利亚独有

澳大利亚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大陆,因为它位于一个叫做大洋洲的大陆上,大洋洲还包括新西兰和 12 个独立的国家。事实上,在大多数国家/地区的陆地上都可以找到有袋动物。

因此,严格来说,有袋动物应该主要集中在大洋洲。

除大洋洲外,美洲有袋类动物最多。它们共同构成了美洲有袋动物,包括负鼠和负鼠。只有一个科(Possumidae),但这个科下现存的物种有67种,几乎遍布南美洲乃至北美(North American Opossum)。

说到负鼠,有两点很有趣。

首先,他们喜欢背着自己的幼崽。二是遇到危险喜欢装死。

装死的时候,除了伸腿瞪眼,还会吐舌头,跟真死动物没什么区别,演技在线。

鼩鼱1科3属6种,3属6种。它们也是南美洲特有的有袋动物。

与鼩鼱不同,鼩鼱中的动物体型很小。与鼩鼱相似,它有小眼睛和细长的嘴巴。它是夜行性食虫动物,其育雏袋已高度退化。

Gopher opossum

除了美洲,其实我们所在的亚洲也有野生有袋动物,还有不止一种,多达17种,分为3科:蜜袋鼯科、负鼠科和袋鼠科,其中比较知名的是作为宠物饲养的蜜袋鼯。

这是一种类似于鼯鼠的动物。四肢与身体之间有一层膜,可以滑动。

至于负鼠科,是亚洲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有袋类动物,包括岛袋狸、苏岛袋猫、非洲袋鼠、灰袋鼠等亚洲袋鼠10多个不同种类和袋鼠家族。该物种是灰树袋鼠,一种主要生活在高大树木中的袋鼠。全身毛发以灰色为主,故名。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亚彭岛。

小结

有袋类动物约240种,美洲和亚洲84种,其余分布于大洋洲。

因此,有袋动物并不是大洋洲独有的。是的,但它们今天的主要分布确实集中在大洋洲。

有袋动物的进化路线

目前有袋动物的分布格局,一度让科学家们认为澳大利亚是有袋动物的发源地。一起�进入南美,然后到美洲,最远到亚洲。

不过,随着化石的不断出土,这种说法很快就被推翻了,因为科学家发现的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原始有袋类动物化石,基本上都是在美洲和亚洲发现的,也就是说,有袋类动物在澳大利亚,包括大洋洲,实际上是这里的晚期进化。

后来,科学家们在北美发现了最早的有袋类三角龙化石。它生活在大约 11,000 年前。

这时候,有袋动物的进化路线被改写了。有科学家认为,有袋类动物是在北美洲进化而来,然后进入南美洲,再经过南美洲进入大洋洲,再从大洋洲进入亚洲。

直到2003年,中国科学家才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了最早的有袋动物化石。

它生活在大约 1.25 亿年前,大约比在北美发现的原始有袋动物出现早 1500 万年。

截图(4272).png,0

截图来源:《华尔街日报》,标题意思是‘源自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袋动物来源的微型骨架’

截图(4271).png,0

根据华尔街日报 2003 年的一篇报道,1.25 亿年前的 Sinodelphys szalayi 床发现于中国辽宁省东北部。这一发现加深了有袋动物的起源、扩散和命运之谜。

如今,有袋类哺乳动物主要以负鼠和袋鼠、考拉熊和袋熊等澳大利亚物种为代表。

中国有袋动物体型与老鼠差不多,平均体长约15厘米,平均体重30克。它是一种高度树栖、食虫的有袋动物。

这也意味着中国是有袋类动物最早的起源地。胎盘和有袋动物至少在 1.25 亿年前分别进化。此时,有袋类动物的路线从中国向亚洲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蔓延,其中一部分进入北美洲,然后是南美洲,最后进入大洋洲。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有袋动物的起源地亚洲,有袋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

相反,有袋类动物迁徙的最终目的地大洋洲十分繁盛,才有了今天有袋类动物的分布格局。

为什么有袋类动物会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

从有袋类动物的迁徙进化来看,亚洲应该是有袋类动物最多的,其次是美洲,最后是大洋洲,但是现在顺序倒过来了,原因也差不多一:高级真兽崛起。

过去有袋类动物很繁盛,像现在这样能卖的食肉动物并不多,比如剑齿猫、狮子等,这些动物即使在今天的社会中也是非常强大的食肉动物。

胸腺素重建

不过,这些动物虽然很强壮,但不如猫、狗等肉食性哺乳动物和后来出现的熊。 1、有袋类幼崽的“早产”需要长时间呆在育儿袋里,而新兴的食肉动物可以心无旁骛地把幼崽放在安全的地方,这使得有袋类动物无论是肉食性还是草食性,只要出现在有袋动物的区域大型食肉动物是新引入的,它们成为猎物。

新兴的哺乳动物恰好在亚洲和北美繁盛,所以原始的有袋类动物被压制了。

大洋洲不同。早在5000万年前,古老的瓦纳大陆就发生了分裂,导致大洋洲与其他大陆分离。大洋洲虽然有食肉有袋类动物,但袋狼之类的体型太小,捕食能力有限,不会影响有袋类动物的整体进化。而且后来袋狼被人为灭绝,这让大洋洲,尤其是澳大利亚几乎不可能了。它变成了有袋动物。�天堂。

袋狼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袋类动物能在美洲和亚洲生存?

答案很简单,这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绝招”。

让我们从美洲的有袋动物说起。它们在竞争中幸存下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体型小,不会成为大型捕食者的首选猎物;猴子的尾巴勾住了树枝。

所以体小,树大。掠食者当然不会将它们视为主要猎物。

让我们来看看亚洲的有袋动物。有袋类动物在亚洲生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岛屿化。大多数亚洲有袋动物生活在东南亚。一些小岛,这些小岛真的是捕食者的威胁

第二个物种也是树栖的,大多数亚洲有袋动物生活在树上,这使得它们的威胁较小。

生活在马来群岛的有袋猫科动物

总结

有袋动物不是只是它不是澳大利亚(甚至大洋洲)所独有,它甚至不是有袋类动物(亚洲,目前指的是我们国家的东北部)的起源地),后来经过长期迁徙才来到这里。

只是,有袋类动物作为哺乳动物的一个进化枝,无论是生存还是战斗力,都比真正哺乳动物的后起之秀要差很多。所以当这些动物兴起的时候,亚洲和美洲的大部分有袋动物都消失了,只剩下大洋洲,很早就和其他大陆脱节了,更适合有袋动物的生存和进化,所以现在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本文译自《华盛顿邮报》、《科学美国人》、《宠物世界》。仅代表原始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文新闻,澳洲经济,时事,华人论坛动态,悉尼本地消息,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澳洲新闻,澳大利亚华人网,澳洲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