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6日)公布的澳大利亚年度通胀率(CPI)为7.3%(截止9月底),尽管超出市场的估计,但这个数字似乎已经在财政部和澳联储(RBA)的预期之内。
昨晚,澳大利亚联邦财长吉姆查默斯(Jim Chalmers)公布的预算案,与澳联储保持一致,均认为到今年年底澳大利亚的通胀将达到7.75%的峰值。
通胀维持在高位,不仅意味着所有在澳大利亚生活的民众都将面临不断升高的生活成本,同时也意味着澳洲联邦政府将面临更高的债务利息水平。
而外部环境更不容乐观——全球经济问题严重,英国大幅减税的迷你预算“惨剧”还在发酵——唐宁街刚刚送走了史上“最短命首相”特拉斯,迎来了首位印度裔的首相苏纳克。
因此,在对待预算上,澳大利亚工党政府显然是“谨慎当头”。整份预算案可以说没有太多意外,除了基本兑现了工党大选时的承诺之外,财长查默斯也明确了一点: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中,政府都会把改善赤字放在重要位置。
本次预算的标题叫做“Building a better future(创建更好的未来)”,那么对于每个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人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否有行业能够从目前这份预算案中有所收获呢?
经济预期下调,支出预期上升
博满澳财首席投资官魏睿昊指出,今年3月,前一任莫里森政府公布预算案时,全球通胀还没有如此快速飙升,东欧冲突也没有发生,经济环境的差别确实很大。
所以,在昨天的预算案中,新上任的工党政府无论是对全球还是澳大利亚的经济预测都做了明显的下调。
在选前,本来工党预计2022-23财年全澳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速会为3.5%,2023-24财年还能维持在2.5%;但是从新的预算案来看,工党已经把本财年GDP小幅下调至3.25%,下个财年更是直接降低到了1.5%。
GDP增幅的预期在下降,但政府支出的预期却在上升。
目前澳洲联邦政府的总债务已经接近9000亿澳元,相当于GDP的近40%。本来无论是此前的联盟党还是工党,在选前都预计债务比率会在这两年达到峰值,然后在2024-25财年后逐渐下降。而实际上,在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政府的开支仍会不断增加。
数十年来的高通胀、地缘冲突的爆发让此前的预测都无法作数。新预算预计,澳大利亚的总债务会不断增加,在2025-26财年达到约1.16万亿澳元,也就是在四年时间中会增加2600亿负债。
预算案甚至预测,十年以后,总债务与GDP的比例将达到46.9%。足见工党政府对于澳洲的经济前景非常不乐观。
由于澳联储不断加息,随着其中一些政府债务将在未来几年进行再融资,到时候所需要支付的利息超过4%,而大流行期间发行的政府债利息仅在1%左右。
因此,根据财政部测算,利息将成为政府增长最快的支出,未来十年的平均年增幅将达到14.4%。
不仅如此,在人口龄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政府一些主要的开支仍也会不断增加。其中最让外界讨论的就是:未来四年,国家残疾保险计划(NDIS)支出预计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至少达到600亿澳元,甚至超过国民医疗保险(Medicare),成为纳税人最大的负担。
负债累累,自然不能轻松地花钱。
魏睿昊指出,尽管工党长期给人以高税收高支出的印象,但这一次的预算案中,并未增加大额开支,反而小幅削减政府支出,正是源于对经济和财政预期的悲观。
前任联盟党政府在3月份的预算中通过发放现金、税收抵扣和削减燃料消费税等方式提供170亿澳元的生活补助资金,但也一定程度推高通胀,增加了政府赤字。新财长查默斯显然想要避免重复此类错误。
可以预期,不仅是此次的预算,可能在明年5月的预算中,也不会出现大量对生活成本提高的补贴。配合上六次加息的影响逐渐在房贷利率上体现,似乎在传递一种信号:是时候减少一点花销了。
利好技术移民,但商业移民是输家
不过,对一些在等待移民签证的华人而言,本次预算案较大的利好,就是落实了移民配额的增加。
为了解决澳大利亚持续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永久移民签证配额从16万增至19.5万人,其中技术移民类别增加了3.25万人,可谓是“最大赢家”。
并且,政府为签证审理还追加了3610万澳元,以加快移民审批速度。国际学生的毕业后工作权利年限也全面延长两年时间。
但是对于商业类移民,本次的预算案却并不友好。不仅投资移民数量大幅削减,国际高端人才项目(GTI)配额也从上一财年的8448人降到了5000人。
这样的移民配额设置虽然可以为澳大利亚争取更多的海外劳动力,但可能也会让澳大利亚在全球高净值和高端人才的“争端战”中落于下风。
另外,魏睿昊认为,配合目前工党实施的育儿补贴和产假增加等政策,一定程度上会有益于恢复本地生育率,改善澳大利亚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过低的问题。
新能源未加码,电动车有助力
由于全球能源危机持续,加之今年大选后很多支持碳中和环保议题的独立议员当选,这让工党是否会推进更激进的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也成为预算案的关注点。
但显然此次预算案的中心是改善政府赤字,工党只是维持了竞选许诺的200亿新能源促进政策,没有额外加码。
不过,在全球大力推动电动车产业的背景下,联邦政府显然也非常希望能加快电动车在澳的使用。
在预算案中,有3.45亿澳元的款项将用于削减电动车税收;5亿澳元用于减少交通排放,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在117条高速公路建设电动车充电网络;到2025年,政府采购也将有75%为电动车。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车可以抵扣附加福利税(FBT)和5%的进口税。也就是一辆5万澳元的电动车,可以为雇主节省最多9000澳元的成本,个人使用工资抵扣也可以一年节省4700澳元。
这不仅对想要购买电动车的人是好消息,也将有利于比亚迪、蔚来等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把更多电动车买到澳大利亚来。
另外,虽然没有加码新能源,但工党在清洁能源使用方面的预期没有变。对于投资者和科创公司而言,仍可以“顺势而为”,在政府激励政策下,寻找相应的投资标的和业务发展方向。
写在最后:
撒钱容易,“赚钱难”
大流行以来的每一次联邦预算都几乎是“撒钱”,以刺激经济复苏。这也造成了一些人认为,本次预算案,工党政府可能会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力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主要因为高通胀已经替代大流行成为经济“主题”。
财长本人此前表示过,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扩大经济供应潜力和提高生产力。
然而,生产力改革通常需要数年才能收到效果,通胀问题却迫在眉睫。
当前政府之所以急于改善赤字情况,一方面因为现在政府的大量收入均来自矿业繁荣,尤其是去年铁矿石价格的飙升以及今年煤炭、天然气价格的走高。但即便是联邦政府自己,也无法把这一“意外之财”当作长久收入。
财长在接受彭博社(Bloomberg)采访时已经表态,他将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大部分收入“保存起来”,因为随意花掉这笔钱不仅可能推高通胀压力,也并不利于赤字修复。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税收体系过于依赖个人所得税,而对消费、土地、采矿和能源资源收益等被动或非劳动所得征税过少。
理论上,政府应该考虑提高商品及服务税(GST),而不是总让特定的纳税人群体为社会服务买单。可实际上,这对于执政党来说,几乎是“政治自杀”,极为不利于选举。因此,现任工党政府还是先从跨国企业税收监管入手,希望从牵涉面较小的部分获得额外收入,可这种做法多少有些“杯水车薪”。
对于在澳大利亚生活的人而言,需要适应一个长期赤字的局面。
不过,大家也无需过于悲观。首先,澳大利亚的债务水平在全球发达国家中仍属较低;其次,联邦政府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期要远低于市场水平。
从金融市场的反应来,预算案的影响显然比不上今天公布的通胀率。而这个没有任何大规模刺激、有些平淡的预算,反倒可能更有利于澳联储控制通胀的举措。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