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人争的岗位,和去澳洲,我选了后者。”
两周前,28岁的Lynn瞒着家人,把广州一份编制内的工作辞了,为了回到那个时常浮现在她眼前的澳洲大陆。
考了4次才考上的“铁饭碗”,说不要就不要了。身边人有惋惜,也有不解。面对质疑时,性格内向的她总是笑笑说,“值得的。”
“骑着小电驴上班,满脑子都是辞职和去澳洲”
3年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Lynn为了体验生活,申请了赴澳打工度假,那时的她一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顺利下签后,收拾行囊飞抵陌生的南半球。“澳洲的云走得很快,时间却过得很慢,”她这样回忆那段新鲜又辛苦的日子。
然而,刚开启的新生活,因突如其来的疫情提前终结。仅4个月后,她便无奈地从墨尔本返回了广州。
Lynn不舍得删去的澳洲照片(图片来源:供图)
回国后,她决定像身边同龄人一样,找一份稳定、体面的体制内工作。
Lynn报考了国内某一线城市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师编制,尽管录取率低至几千分之一,她还是决定全力以赴。“有编制的工作代表着稳定、福利、资源等等,大家拼命往体制内挤。”
然而 ,僧多粥少的报考环境远超她的想象。一年中,她连续失败了3次,直到第4次才终被录取,获得了编制名额,“觉得可以松口气了。”
Lynn(图片来源:供图)
Lynn满怀期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却逐渐发现一切和预想并不相同。早七晚六,以打杂为主的行政工作远远偏离专业内容,“复杂难处”的人际关系,让她感到说不出的疲累。
“每天骑着小电驴上班,满脑子都是辞职和去澳洲。”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期待重新“出走”。
看到澳洲重新开放国门后,她立即申请了签证。下签后,也曾纠结过如何取舍,但最终,她还是瞒着家人,把工作辞了。
(图片来源:供图)
她给这两年定义为,“舍弃一切,追寻心中生活的样子。”
时隔3年后,离开体制内的她,多了几分云淡风轻。Lynn把微信的背景图片换成了澳洲地图,这一次,她说要带着目标前往,“找回自信的我,充满笑容的我。”
“有得必有失,我更渴望自由”
与Lynn这个编制内的“新人”殊途同归,年近40岁的Q在纠结了3年后,于上周离开上海,踏上了飞往悉尼的航班。
在万米高空,她写下一段文字,作为“告别宣言”:
“再见,各类计划和反思;再见,各类形式主义;再见,写不完的课题和论文;再见,每天的学习强国。”
Q在飞往悉尼的航班上,她称这是“云层上的曙光”(图片来源:供图)
“腻了”,她说这是结束体制内近20年工作的原因。
在上海做幼师的Q,曾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收入。即便早已过了容易冲动的年纪,她还是递交了辞职申请,放弃了这份被很多人“眼红”的工作。
当她把离职的消息告诉身边朋友时,获得的是赞许和祝福。“有得必有失,我更渴望自由。”这是她和好友敞开心境所说的话。
Q离职后与朋友的聊天(图片来源:供图)
“大家都说羡慕我,但也仅仅是羡慕,没有行动,继续熬着。”Q形容自己是“一阵自由的风”,离开在她看来是“自救”之举。
她自称厌倦了“形式主义”,也再不能对职业追求的渐行渐远熟视无睹。“和我认为的幼儿教育是两个方向,我只想好好培养好孩子,仅此而已。”
飞往悉尼的航班起飞后,Q在空中俯瞰(图片来源:供图)
她说,悉尼和上海很像,又不像。两地的气候很像,冬季都会下雨。
不过,她说在悉尼更开心,“以前每天去工作两公里都要开车,现在每天出门坐公车,打心底里觉得自由的感觉真好。”
“别人挤破头要进来,你却要出去?”
32岁的C和妻子都是国内某省会机关的公务员。早年家中有亲人移居澳洲,夫妻俩也曾动过念头。
从动心到焦虑、再到失眠,最终还是放弃了。“公务员移民,面临的压力太大了。”对于移民计划,“还是把希望寄托在6岁的女儿身上吧。”
C的女儿(图片来源:供图)
几年前,听从父母意见,C备考2年,花费数万元考公补习费,终于在第三次省考时顺利考入心仪单位的行政编制。“2万多人报名,前几名分差在0.1上下,你说卷不卷?”他笑着说。
在中国,公务员岗位正愈发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就在今年4月,一名北大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的女博士考上北京朝阳区城管执法岗的新闻,曾令众人大跌眼镜。
C认为编制内的工作稳定、社会尊重度高、福利好,“是可以踏实过小日子的职业。”
即便衣食无忧,小两口还是萌生过去意。“有点不自由,也有点心累。”
C拍摄的“风筝”(图片来源:供图)
不良嗜好、高档消费场所、不当言论,这些都属于“敏感红线”,“要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形象,这是工作要求。”
逢至评级考核,熬夜加班是常事,“有时直接住单位”。
“可以不卷,但结果就是同事都疏远你。”他认为,当某个职业风气逐渐形成后,独立个体是没有选择余地的。
离职出国的想法,首先遭到了同在体制内父母的反对,“他们觉得不值。”
“别人挤破头要进来,你却要出去?”父母认为,在体制内工作到退休,是“最实际的路”。对此,C表示认同。
“抗争过,但最后还是不走了,盼女儿吧。”深思熟虑后,C决定回归“安稳”。即便现实生活很“骨感”,他还是选择了接受。
后记
这是一个“铁饭碗”,不言而喻。
北大女博士入职城管后,有网友曾感慨:
“宇宙的尽头,真的是编制。”
如此一来,选择离开的寥寥数人,便有如“异类”。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他们或许至少忠实于自己的心。
“体制内外,各有利弊,都是活法。”C淡然地说。
无论怎么“活”,只要尽了心,用了力,都值得被尊重。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