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拯救服务业,刻不容缓!

在澳大利亚澳洲新闻




高质量发展是大家一起往上冲,往上打!

作 者丨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重视硬核科技是必须的,但轻视、歧视服务业,是错误且危险的!

【危险的偏见】

服务业的眼泪在飞。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4月的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均继续下落,数值为疫情之初的2020年3月以来新低。

服务业持续下坡,已是当下就业和民生的最大挑战。数以百万计的酒店、餐饮、文体、旅游等服务性行业企业均已深陷困境,甚至关门歇业,很多人因此失去工作。

相比科技与制造,服务业的眼泪却显得廉价。

上海封控中,因为服务业坍塌而导致的民生问题备受关切,但在封控之于经济影响的讨论中,全网刷屏的却是工厂、产业链的停滞。即便产业链的关键——物流,也是服务业,但服务业却不是心疼的目标,工和产才是。

这种轻视,甚至歧视已非一日之寒。

或许是错失工业革命的教训,近代以来,国人一直有轻“商”(服务)重“工”(制造)的思维,美国发起科技封锁以来,这种思潮更不断掀起高潮。

包括网络上关于企业家的讨论,也是充斥着这种偏见。其代表性观点是,中国只有任正非、曹德旺这样的企业家才是企业家,其他都不过是商人。

如此论调,几乎等同于万般皆下品,唯有科技、制造高。

包括在科技中,没有直接从事制造的互联网平台与其他技术创新,也都被贴上虚拟经济的标签,甚至被扣上误国的大帽子。仿佛只有开工厂,搞硬核,才是有利于中国经济。

即便在主流产经舆论中,将服务业看得与科技、制造一样重要,认为服务业发展不好,同样会严重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声音,也是罕见的。

但事实上,服务业是极其重要的。

【规模增长极】

服务业有多重要?

2021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GDP占比分别为7.3%、39.4%和5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38.4%和54.9%。第三产业,基本都属服务业。

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规模崛起的最重要支撑。1978年,我国第三产业的GDP占比才23.9%,一、二产业分别为28.2%、47.9%。40多年过去,第一、二产业各自下降了约20个、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却增长了近30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论及对GDP的贡献,无论是整体规模占比,还是增长贡献,服务业都是远超制造业的。

中国经济的继续成长,也必须着重依靠服务业的持续扩容。科技很重要,制造很重要,但就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无论韧性与活力,还是规模与空间,服务业才是真正的天花板。

中国正持续加速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消费驱动的重点也在服务业。

消费基本可分为以有形产品为主的物质消费,以及以精神、体验为主的服务型消费两大类。这其中,物质消费的相当部分包含了服务业的范畴,比如商业服务及物流零售等,而服务型消费则基本属于服务业范畴。

总结起来就是,拉动消费,服务业不但是火车头,而且是大头。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当年大手笔布局文体产业时曾说过几句话,人类需求必然从生存性需求升级到享受性需求,体育、文化这些产业,说通俗点就是有钱,有闲,吃饱了撑着没事儿干找事儿干。

他的这番话,可谓是说出了消费驱动经济的发展路径:当物质消费驱动经济成长到一定程度,必须依靠服务型消费来扩容及拉动增长。

中国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导致差距的很大原因,正是中国服务业对消费的拉动还大大不足。甚至,多数人口除了教育、医疗等刚性需求,基本上还没有精神、体验类的服务业消费。

以中美对比为例,2021年,两国的物质消费已经相当接近,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8328.71亿美元,美国为74173.44亿美元。但两国的总消费规模却差距巨大,14亿中国人却比不过3亿多美国人。

这其中有物质消费人均不足的差距,但更大的差距,却在非物质消费,即彻底归类为服务业的精神、体验类服务型消费。单是看看美国人每年为体育、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等花了多少钱,情况就一清二楚。

从消费结构说,中国的消费驱动基本将以两大核心为目标,进行消费市场扩容并拉动经济增长:

一是进一步扩大现有约1.4亿中产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使其达到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与规模。这一增长将主要来自于服务型消费。如医疗健康、文化教育、娱乐休闲、酒店餐饮等等,这些也正是越来越多中产阶级的消费标配。

二是让目前还不够中产的庞大群体,在共同富裕之下,逐步达到中产消费水平,也就是再造一个,甚至几个相当于现有中产的消费驱动力。这里的增长,将首先以物质消费为核心,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将侧重于服务型消费。

而且,伴随消费升级,即便物质消费本身,其中的很多附加值,也要靠服务型要素来拉动和支持。甚至可以说:从温饱到美好生活的消费升级,核心就是消费从物质型到服务型的升级。落到产业经济发展上,就是——

从工业制造向生活服务转移。

服务业拉动经济成长,也是所有发达国家一路走来的经验。打开他们的经济帐本,服务业都至少撑起了60%以上的GDP。以2020年为例,美国是约77%,英国是约73%,法国是约71%,日本约70%,即便被认为制造立国的德国也在64%左右。

中国的53.3%,与土耳其相当,不如乌克兰。

差距就是未来增长极。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服务业至少还有15到20个百分点的空间。可不要小看这15到20个百分点,对应百万亿起跳的规模,它是几十万亿的增量。

考虑到庞大人口基数,待我国真正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的空间就更加巨大。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增长规模和空间看,中国制造业已难以继续扩容了。到2021年,中国已连续5年货物贸易全球第一,当年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占全球21.2%,顺差近4.4万亿元。

在发达国家强调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争夺制造业,且中国可能面临更多国际贸易冲突等多重因素下,我们保住制造业现有的规模就不容易,争夺更多份额就更是艰难。

这也进一步要求,中国接下来的经济成长,必须甚至只能更加依赖于服务业。

而且,服务业从来都不只是单纯地服务或消费,包括科技、制造的突围升级,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它的支持。

在这方面,中国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空间也更大。

【质量助推器】

谈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与美国的实力差距,很多人的观点都是,我们差在了基础科研与硬核科技实力,甚至认为只是差距于此。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认知。

与发达国家,尤其美国相比,我们差距最大且同样重要的,其实是服务业,是各种专业服务能力组成的软实力。

以因果而论,硬核科技只是果,但决定果的关键因素,却是包含了教育、科研服务在内的服务业。这种能力的欠缺,更是影响我国科技突围与制造升级的关键。

在科技与制造领域,中国虽然有诸如“卡脖子”等问题,但至少已经拥有了一批世界级企业。而在专业服务领域,以世界性业务网络与专业竞争力而论,中国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我们没有世界性的品牌行销或广告公关公司,没有世界性的法律事务所,没有世界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世界性的工业设计或科研服务公司,没有世界性的战略或管理咨询顾问公司,没有世界性的酒店或餐饮品牌,没有真正能打遍世界的金融服务企业。

教育,医疗,也同样差距明显……

如此的后果是什么?

是中国制造要成为中国品牌缺乏专业支持,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会缺胳膊少腿;

是早年的曹德旺,要和美国人打反倾销官司,却只能请美国人的律师事务所;

是华为希望成为世界性现代企业,得找美国lBM等做咨询;是华为走向世界,得找法律、会计、品牌等专业领域的外资服务公司帮忙;是它被美国打压,也依然只能找美国的专业服务企业去应诉或游说。

美国的科技、品牌,甚至文化能长期称霸世界,很大程度上,正是靠了这些专业服务的支撑。

没有斯坦福、麻省理工大学,没有华尔街,就没有今天的硅谷;没有品牌行销设计,管理运营赋能,甚至好莱坞的文化输出,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美国大品牌,以及美国文化在世界各国攻城略地。

即便在狭义的技术、制造本身,这种软实力也是极其重要的。

台积电算是全球最有技术含量,也最专注制造,并同时做到两个极致的成功标杆,但其创始人张忠谋在谈到台积电为什么能成功时,特别强调的却不是技术攻关和工厂制造,而是:

首先得益于找对了策略:将芯片产业分为设计与代工,找到了代工的蓝海;其次是卓越的团队和管理运营。在张忠谋看来,这些软实力才是台积电成功的根本。

换言之,没有软实力,就没有硬实力。而软实力,有的直接是服务业,有的成长于服务业的土壤。

【强国必由路】

对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服务业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意义——就业。

在这方面,我们的一些认知也是落后于现实,更落后于发展需要。相当部分人至今认为,制造业才是中国解决就业的关键,若要保就业,就必须首先加强制造业。

不能说这是错的,但却不够正确。

首先,制造业早已不是中国就业的第一大渠道。据人社部数据,到2020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5064万人中,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分别为23.6%、28.7%、47.7%。即:服务业者最多,超过3.5亿人,比制造业多出近1.5亿人。

未来,服务业更将是就业的核心阵地,甚至是唯一有确定性高增长机会的大阵地。

无论正在加速推进的农业现代化,还是制造业升级,其核心都是以自动化、智能化提高效率,减少人力。城镇化,以及全球产业链重构,也都会进一步减少农业和工业生产者。

尤其是,中国若要保持制造业竞争力,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只有一条路可走:顺应数智经济潮流,走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之路。这也意味着——

即便我们的制造业更强大,制造业可提供的就业,也不会更多,甚至会更少。

这些年到过工厂的朋友,也都应该有个共同感受:越先进的制造业,需要的人越少。

这些因素叠加的残酷现实就是,制造业的就业不是我们想保就能保得住的。中国的新增就业,几乎只能向服务业找出口。

靠服务业新增就业,也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成功关键。以美国为例,其服务业的就业到1990年代就已超过70%的比重,如今更已接近80%。包括德国,其服务业就业,也已达到超过70%的比重,比我们多出超过20多个百分点。

服务的重点是人,中国拥有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的人口规模,就更要靠服务扩大就业,靠服务满足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靠服务拉动经济。

而且,可以说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打好了有利于创新扩大服务的基础设施,那就是很多人不满的——互联网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冲击了一些行业,但也通过连接扩大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联系,将传统模式下的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为发展消费和服务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撑与空间。

可以与任何地方的人连接并一起工作,也可以购买任何地方的商品和服务,这就是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体现。因网、因服务而生的2亿灵活就业者及自由职业者,已是最好的证明。

服务业已经无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了,所以提出制造业回归;制造业已经无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了,所以必须加强服务业,这也是中美两国经济竞争格局发展演变的必然。

中国正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从价值链的低中端向高处攀升,这势必会冲击美国诸如苹果这样,依靠强大软实力通吃全球各国的企业,进而削弱其服务型经济成长力。

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美国制造业回归是被逼的,是防御的。他们努力打压中国,但也正在做最坏打算:一旦中国与之分食全球市场大蛋糕,他们还有制造业来捍卫根本利益。

中国也可以说是被逼的。否则,就无法掌握更高价值,就只能永远做打工人:消耗最多的资源,干最累的活,却无法拉动消费,继续扩容经济发展,进而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

所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是要摆脱打工人窘境,提升整个经济与生活水平,这才是更大的棋局。实现这个目标,绝不只是某几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是要大家一起往上冲,往上打!如果眼里只有科技制造的高质量,最终也不会有科技制造的高质量。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服务业。

事实上,党和政府也一直在加强服务业的发展,最高领导人即曾明确指出:服务业因其独特的轻资产、软要素等特点,更加需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生态。

所以,我们实在不该偏待与歧视服务业了。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应该包括拥有世界最领先的技术和制造,也应该包括——

让中国的专业服务,中国的体育,中国影视也被世界需要和拥趸;让中国的快递小哥、餐厅服务员、出租车司机,都能真正有自信、有尊严地工作并过上美好生活。

而当下的一个迫切问题是,服务业,尤其广大中小业者,已经到了最危险时刻。

怎么活下去,已经不只是他们努力奋斗就能解决的问题。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文新闻,澳洲经济,时事,华人论坛动态,悉尼本地消息,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澳洲新闻,澳大利亚华人网,澳洲华人论坛

澳洲新闻

珀斯一所小学被纵火,造成10万澳元损失

澳大利亚珀斯一所小学昨晚发生火灾,造成10万元损失,警方正在寻找纵火犯。 晚上9点左右,消防队员接到大楼起火的报告后赶往苏比亚科小学。 据悉,行政大楼在火灾中受损,消防队员花了一 ...

澳洲新闻

悉尼司机行车记录仪记录疑似保险欺诈

澳大利亚悉尼一辆汽车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了一名涉嫌篡改保险的女子的奇怪视频。 Reddit 上上传的视频显示,周三,一名男子在悉尼西部贵格会山 (Quakers Hill) 的 Barnier Driver 上开车,一名女子突然 ...

澳洲新闻

墨尔本 Box Hill 七栋公寓楼项目获批

澳大利亚墨尔本东部一栋七套公寓大楼已获得批准。 规划部长索尼娅·基尔肯尼 (Sonya Kilkenny) 将于周一宣布批准 Box Hill Central North 总体规划,该项目耗资 15.7 亿美元,根据政府加速住宅开发的计 ...

澳洲新闻

新州长薪资增加21万至70万出头

澳大利亚阿尔巴尼亚政府提出了一项修改州长工资的法案。 以下为法律解释备忘录: 宪法第三部分规定,总督的工资在任职期间不得修改。该法案修订了《州长法案》,将州长的总工资从 495, ...

澳洲新闻

73岁“自行车贼”死亡,被判入狱35年

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臭名昭著的自行车抢劫犯因一系列武装银行抢劫案被判处 35 年监禁,但他不会在监狱里待太久。 Kym Allen Parsons 被南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判处 28 年不得假释。 加急判决是为了允 ...

澳洲新闻

第三阶段减税将于下周一生效

澳大利亚在宣布数年、大幅修改数月后,第三阶段减税政策终于将于下周一(7月1日)生效。 与其他减税措施不同,这些减税措施不会在您报税后立即全部记入您的银行帐户。相反,您可以从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