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写文章说过一句话,我说悉尼华人移民的足迹往往是始于内西,终于上北,这句话似乎成了绝大多数华人的宿命。
刚到悉尼,华人往往先在Burwood, Ashfield或者Auburn等地先租个公寓落脚,等混熟了,有钱了,就去上北或西北买个大House,这种属于典型的华人置业蓝图。住在北边了,代表你混出头了,已经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了。
但是你知道吗?我们以前老移民不是这么想的。
我十几年前刚来澳洲的落脚点是悉尼Campsie,我们这个区的人,周间和周末都会往Burwood跑,一是这里交通中转站,转车必须经过这里。还有一点是这里有电影院,在那个移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年代,电影是很重要的娱乐方式,看完后还可以在westfield逛逛,看看各种玲琅满目的商品。
当时我就想,如果能买在Burwood买一套房,人生就算上岸了,不用再坐400号bus折腾到这,出门就是火车站,去哪都行。想吃西北拉面的羊肉串,出门走几步路就可以。对于当年我们那帮人,谁在Burwood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公寓,我们听起来就如同今天听到谁在上北买了大宅。House更是不敢奢求,想都不敢想的事。
最近3年华人的置业偏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人的新生代确实要比过去的老移民有钱,过去在我们眼中天文数字的House,他们是绝对负担的起的,但无论是新移民还是老油条,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往北跑。有钱的住上北,中产住中北( Ryde一带),预算紧张对房子要求高的去了西北。
很少再听人谈起计划在内西Burwood一带置业的事,这里似乎像高中时代暗恋的班花,以前的刻骨铭心,这一刻在成长后全部烟消云散了。
根据Realestate.com.au的数据,Burwood的中价位自从2015年见顶以后,开始一路震荡下跌(红色线),在其它区域都屡创价格新高的情况下,到今年为止, Burwood2015年房产中价位高点还是没有突破。
在Burwood一些好街甚至出现了,原价买原价卖的情况。就算有人愿意买,Burwood普遍预算也在250万左右,一旦让他/她花更高的钱,除了极少数,大家都要犹豫了。
谈到Burwood衰弱,很多人会说北边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北边好?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自己越来越不愿意住在Burwood一带,这里有方便,有教育,有交通,离市区还很近。
无论是Huntsville还是Burwood,Parramatta河以南传统的华人区越来越不招人待见原因只有两个字------公寓。
公寓主要是在几个方面去影响当地的房价,第一个因素就是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在成人的世界里,人和人的交往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你只会和经济水平相似人能保持长期的来往。这个不是势利眼,而是收入不同的人是聊不到一块去的,你爱谈房产投资,总是谈最近买哪个房子比较好,比你钱少的人会听的很尴尬,总觉得你在他面前装B,而两个收入一样的人,彼此会探讨和交流投资心得。能分开加大彼此之间距离的不是种族,肤色或是你的学历谈吐,而是你们的收入。
当生活在一个区的时候,如果你周围的人都是和你收入相当,甚至比你高的时候,那个磁场和氛围你是可以感受到的。不只是说这个区印度人多了这么简单,而是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拿饮食来说,高收入人士多的地方会有很多咖啡馆和日料,学生多的地方会有很多麻辣烫和烤串,建筑工人多的地方会有很多早餐铺,这就是不同啊。
公寓的居民50%以上都是租客,当一个区如Burwood公寓本身就不贵,那租住在里面的人收入就更要低一个等级。当这个区的公寓开发越来越多,而租客也越来越多时,有钱人会开始莫名的觉得这个区好吵啊,好烦躁啊,其实是因为当地氛围和磁场变了。
有人说当你看到一堆垃圾时,你会自然而然也往里丢垃圾,哪怕那里不是垃圾场。当一个区域人口转换时,很多屋主会搬走,而且自己的House也不会整租,而是像群租房一样,隔开很多房间,分租给十几个人,这个其实进一步恶化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不但如此,当一个区不但盖了很多公寓,而且还是高密度大楼,这个会极度影响当地的隐私。
比如说当你能在后院看到高耸入云的公寓时,你在后院休闲娱乐时就会有所顾忌,你总感觉有人拿着望远镜在顶楼朝你家观望。
公寓影响当地的第二个因素在于规划,如果当地只是有公寓,但是公寓只是集中某个区域那还好说,最怕就是的分散在区域各个角落。
例如我们所熟悉的Eastwood,虽然老旧公寓多,但很多华人依然喜欢这里,除了这里是北区和学区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地95%的公寓和Townhouse 群都在火车站东边,韩国人那边,而中国城这边全部是低密度的House。
当一个区哪哪都是公寓,公寓和House混搭时,除非你是上东区,否则这个区基本废了。
举个例子,Ashfield的house在华人心中存在感比Burwood还低,除了巨量的公寓存量外,Ashfield还有一个特点,95%的街道上都有公寓,你很少看到Ashfield几条街呈现低密度状态,街上全是House没有公寓。
Ashfield 曾经的地王在Victoria street,最贵的House卖了600万,但就是这条悉尼少有的棕榈树大街,街上不但有公寓楼,还建了一个康复中心。
在70年代Ashfield是一个不错的区,但就是被这种2b的开发政策搞死了,如今Ashfield的主街Liverpool road的飞机按摩院马上要超过餐馆的数量,街上的教堂总是排满了等待拿救济粮的老人,哪里看都是一种衰败的感觉。
长期看我对这个区充满信心,但时间要拉长一些。
公寓楼散开在区域的东南西北是内西不少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campsie,Marrickville等区域。
第三个要素就涉及到地段的议题。Ashfield,Burwood,包括Hurstville 其共同点在于火车站方圆700,800米内建满公寓楼,这点和上北成鲜明的对比。
上北很多名街离火车站都很近,如lindfield Middle harbour road,走路步行到公寓几百米的事,属于典型的闹中取静。公寓主要集中在Tyrson road那一块,而且全部是中低密度。
其实House能涨的区域,都有类似的逻辑-----当地最精华的地段,能闹中取静的地段被House占据,而不是公寓。
比如说我自己投资的Erskineville,你可以看到火车站周围全部是保护区的排屋,而公寓集中在Ashmore street以南,当地的边缘地带。
只有house占据当地精华地带,公寓存量少而且在当地非主流边缘地带,这个区的房子才有不断涌入的置换买家,毕竟置换不但需要更大空间,也需要更好的环境。
这就是你不喜欢南区但又答不上来的原因。
我说这些并不是看不好内西,叫你们统统去买北边,实际上如果内西任何一个区属于绿化好,低密度,预算还能控制在200多万,那个区涨幅会很惊人,如这次内西一颗璀璨的明珠就是Croydon park。
内西有很多其它区域无可媲美的优势,这个又是一个单独的话题,很长,今天不展开。但作为一个主打内西和内城区的投资人和买家中介,我只是想劝大家避开那些你感受到,但又琢磨不明白的陷阱。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