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每周光顾的奶茶店消费,悉尼小哥在商品包装上赫然见到“支那”二字,这令他胃口全无,掉头离开且决心不再光顾。
他告诉记者,“作为中国人,我见到这两个字非常反感。”
“支那糖果红茶 ”
周四(3日)下午约2点,华人Tom前往唐人街一家奶茶店准备消费,但无意间瞟到的两个字让他瞬间没了胃口。
他告诉App记者,进店前看到橱窗内有一款茶包,标签上写着英文名字“China Sweetie”,下面译作“支那糖果红茶 ”。
“支那?我觉得这两个字充满了对中国的歧视。”Tom说,“明明‘China’可以翻译为‘中国’,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用这样一个字眼。”
该款茶叶标签(图片来源:供图)
他随后翻看茶单,上面并没有这款茶叶,整间店也只有这款的标签中,“中国”被翻译成了“支那”。
Tom自称是这家店的“常客”,每周都会光顾,这也是他首次留意到上述标签。他称自己胃口全无,随即掉头离开,“真的,我心里瞬间就不想再光顾他们。”
他向记者表示:“作为中国人,我见到这两个字非常反感。这是日本入侵中国时期带有军国主义、种族歧视的字眼,不应该在这个时代再拿出来使用了。”
“无心冒犯,第一时间下架”
基于Tom的讲述,记者稍后致电该店询问和核实。店长Jocelyn表示,她并不知道“支那”的深层含义,获记者告知后,她第一时间表达歉意,并称“无心冒犯”。
Jocelyn承认,该茶已进货一年时间,其中文名称是茶店的设计团队所取。“他们都是台湾的00后、90后,太年轻了,根本不知道这个词的历史意思。”
最外面的茶包即为“支那糖果红茶”(图片来源:供图)
“之所以选这两个字,是觉得很特别,只是想取一个比较不一样的名字,”Jocelyn说。
据她讲述,不仅店内员工从未留意到翻译问题,也从未收到相关投诉,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她向记者表示,会第一时间下架并重贴标签,去掉“支那”。
“这‘支那人’三字,比‘贱贼’更难听”
据“维基百科”所释,“支那”一词源自梵语,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经佛教经典传入中国和日本。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跻身列强,并获得二亿两白银赔款及台湾与澎湖,部分日本人的态度由此对中国人变得轻蔑,“支那”一旧称便有看似食古不化的味道。
1912年宣统退位,中华民国建国后,日本内阁不再使用“大清国”或“清国”等词,公文书中开始使用“支那”或“支那共和国”称呼中国,未随即新称“中华民国”,在部分人眼中此后遂含歧视之意。
从1913年到1946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和民间多次要求日方停用支那一称。1913年10月16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驻日代理公使向日方要求废除“支那共和国”称呼,改称“中华民国”,但被日方拒绝。在《二十一条要求》交涉、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时,中方对日方坚持使用支那一词进行抗议,亦未获理会。1930年,国民政府明令拒绝接受使用支那来称呼中国的日本公文书。最终自1932年起,日本在外交场合中不再使用这个名词。
早在1915年,留日学生彭文祖在《盲人瞎马之新名词》一书中提议抵制和废弃用“支那”来称呼中国。此后,郁达夫也在小说《沉沦》中提到:“日本人都叫中国人作‘支那人’,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们骂人的‘贱贼’还更难听。”
有报道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后确认“支那”的称谓含有蔑意,因此于1946年责令日本政府不得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日本政府随即向全国发出《关于回避使用支那称呼之事宜》的通告,从此以后,“支那”一词才完全从日本政府的公文、教科书、报刊杂志中消失。
不过,在台湾,法院见解中则不认为此词必然是歧视用语,归属于言论自由范围,法律不干涉。
(注:因涉事茶店第一时间致歉并下架产品,故文章隐去店名)
(记者 艾欧)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