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英文媒体上看到两篇有趣的文章,一篇叫“辞职潮”(The Great Resignation),一篇叫“离婚潮”(The Great Separation),说的都是疫情给澳洲人带来的深刻社会影响。
近几个月,我公司的确接连有4个人辞职,也在朋友圈耳闻了几起离婚官司。这其中的澳洲人心态变化,值得探究一下。
根据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2021年,美国就有3500 万人辞职,从一线工人到高级管理人员都有。澳洲也出现了类似趋势。
悉尼一个年薪六位数的大银行高管辞职时说,她离开的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种虐待关系。
她的同事都一直认为她是个“一份工打一辈子”的人,但从来没想到过她是多么心累。
她说她接了无休止的Zoom电话,疫情中第一次干了通宵,连续三个月每周工作 60 到 70 小时,一直身兼数职,但几乎没人领情。
她说她的主要痛点,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无法再忍受这种看人眼色工作的文化。她的裸辞,感觉就像走出一场虐恋。
那么,为什么之前没感觉被虐,疫情一来却悚然惊醒了?
因为在疫情中,人们的世界缩小了,错综复杂的人际网被撕裂,只剩下了直系亲属。
本来他们可以用不同的面目和心态出现在不同类型的场合,但如今辗转腾挪就是那一角蜗居。有人将在家工作描述成“在办公室就寝”,公事私事糅杂成一锅粥,想要片刻清净都无处可逃。
这种工作生活无法厘清的状态,让人开始反思人生,开始重新纠结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疫情中某些行业工作人员压力过大,比如医护人员。据调查,澳洲近五分之一的教育、紧急服务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基本工作人员考虑过辞职。
而且在换工作的时候,澳洲也不是首先考虑钱多钱少,他们想得最多的是忙不忙。有人接受采访时说,她愿意减薪6万,但工作必须要有灵活性。
说到底,更多的人不愿意继续做一个“困在系统里的奴隶”。
离婚的原因也是类似。
就跟热量的摄入一样,人和人的相处时间长短需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白天分头上班,晚上卿卿我我,这样才能相看两不厌。一天到晚腻在一起的,迟早会感觉到对方体内暗藏的尖刺。
因此,学校假期和圣诞假期通常是夫妻关系破裂的高发期,英国的家庭律师常常把每年1月份的复工日称为“离婚星期一”(Divorce Monday)。而近两年来,由于长时间的政府居家令,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内心的不爽,总要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熔断。本来花十年二十年才会达到的质变周期,如今几个月就可能完成。
2020/21财年,有49625对夫妻申请离婚,比上年增长了8%。
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1/5的澳洲夫妻认为疫情让他们的关系破裂,1/12正在准备离婚。
澳洲的“分居指南”网站统计,自2020年3月以来,寻求心理辅导的人增加了81%,寻求法律建议的人增加了90%,寻求防暴服务的人增加了78%。
有一个在悉尼专注于夫妻关系的心理医生说,疫情以来她的客户大幅增加,好多人都说疫情让他们已有的感情问题进一步恶化了。
因为夫妻分居,所以多有些家庭来说,本来住在同一屋檐下的,现在需要两个屋檐,两个人轮流照顾孩子。这样一来,悉尼的房子肯定不够了,成为了房价上涨的一只幕后推手。
当然,这里面也有“大难来时各自飞”的因素。像新冠疫情这种百年一遇的灾难,尽管澳洲政府已经尽可能地托底照顾,肯定会有不少家庭遇到工作不顺心、经济不景气、小孩不听话的麻烦。对传统家庭观不强的澳洲人来说,可能过着过着就没法凑活下去了。
说到底,更多的人不愿意继续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人”。
不管是"不想困住",还是"不想吊死",都代表了一种趋势,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摆脱对某些传统社会关系的依附,包括对雇佣关系的依附和对婚姻关系的依附。
疫情,只是这个趋势的催化剂而已。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