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悉尼真是越来越热了,气温一度已经突破30度了,再加上马上就要迎来双旦,大家想好怎样度过这个夏季了吗?
很多妈妈都喜欢夏天带宝宝去玩水,游泳池、水上乐园或者去海边,都是很好的消暑选择。
年幼的宝宝玩沙子、捡贝壳,那一丝清凉别提有多惬意了。
但是,玩的开心的同时,妈妈们也要格外关注宝宝的安全。
毕竟,要是孩子在水里发生了危险,后果可是十分严重的。
01
提高警惕,溺水隐患不容小视
每年到了澳洲的夏天,都会提到一个沉重的话题,儿童溺水。
可能因为疫情我们忽略了,关于儿童因溺水死亡的报道,其实一直在不断发生之中。
2020年11月,7岁亚裔男孩在父母眼皮底下溺亡。
同样也是在11月,3名孩子差点被海浪卷走。
2021年1月,新州1周内发生近10起溺亡事故。
根据澳洲皇家救生协会,和澳洲冲浪救生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因为在家办公的父母,因身心疲惫疏于看管孩子,且一些地方因封锁停止了游泳课程。
全国儿童溺亡事件在疫情期间翻倍增长。
在过去12个月中,澳洲各海岸、内陆河流和泳池,共出现294起溺水事件,而该数字在2019-20年为245起。
新州同期发生的溺水事件为全国最多,高达99起,比过去十年平均增长5%。
令救生机构担心的是,全国过去一年婴幼儿溺水事件,增长超过100%,致25人丧生。
小学年龄段的溺水事件,也增加了56%。
另外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9年里,澳洲有超过500名4岁以下儿童,因为溺水不幸身亡。
其中40%的溺亡儿童,年龄仅仅在1岁左右。
对此,皇家救生组织表示,孩子刚开始会爬的时候,溺水的风险会增加三倍,风险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达到峰值。
02
悉尼溺水事故,幸好家长做了这件事
虽然每年官方组织和政府,都会再三提醒注意孩子玩水安全,可溺水事故还是在不断发生。
就在前段时间,短短两小时内,澳洲连续发生两起儿童溺水事件。
先是在下午12点40分,急救人员接到了一则报警电话,电话中称在悉尼西部,Blacktown Charles St的一处房子里,一名两岁的男孩被发现在后院的游泳池中,当时已经失去了知觉。
在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前,幸好男孩的家人学过急救措施,一直在给孩子实施心肺复苏术(CPR)。
等到救援人员赶到后,在现场对孩子进行了治疗,然后将他送往Westmead的儿童医院,很快孩子的情况就稳定下来了。
就在这起时间过去不到4小时后,大概在下午2点左右,悉尼中部海岸也发生了溺亡事故,一名12岁的男孩被发现在游泳池中失去了知觉。
急救人员紧急出动了六辆急救车,甚至还让医疗人员特意搭乘了直升机前往救援。
同样,这名孩子的父母,也在急救人员赶到前,紧急实施了心肺复苏术。
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表示,
“幸好孩子的家人知道如何使用CPR,不然孩子溺水时间这么长,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在孩子溺水的情况下,家长越早开始CPR越好,这大大提高了孩子存活的机会,帮助挽救了两名年轻的生命。”
进入夏天的澳洲,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吸引着人们一有空就想到水里玩耍。
碧海、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清凉解暑。
然而,欢畅戏水间,平静的水面其实危机四伏。
每一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事,但是,有时由于一时疏忽,孩子没准就发生了意外,所以平日里,家长们一定要学习急救知识,尤其是心肺复苏法(CPR)。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声明,心肺复苏(CPR)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判断意识
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告知无反应。
确定患者意识,注意轻拍重呼。
2、检查呼吸
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
3、呼救
大声呼救,并让其他人拨打急救电话。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检查患者呼吸及脉搏。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 px),胳膊要与患者身体垂直,双掌根按压。
7、打开气道
仰头抬颌法,检查口腔无分泌物。
8、人工呼吸
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 ml,频率10~12 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
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 30:2 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 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 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区别于大约100 次/分)
❖ 胸骨下陷深度至少 5 ㎝
❖ 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 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 避免过度通气
如果妈妈们记不住的话,就按照CAB方法进行。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03
妈妈们还要注意这些雷区
除了要学会急救方法之外,必要的防范措施也要小心。
首先,必须要注意的是:
1、孩子溺水很多时候,都是静静站在水中,很多时候大人就在身边而浑然不知。
2、溺水并不像电影里的那样,很多时候没有挣扎!没有呼叫!也没有平躺!
这些误区一定要警惕。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救?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怕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
并且孩子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导致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
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体溺水事件。
因此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的认识,采取科学的援救方法。
所以家长们真的要注意。
要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千万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范围之外。
儿童溺水防护8要点
中国教育部也发布了儿童溺水防护8要点:
1.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 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 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 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 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 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辣妈结语
千万不要说,新闻中发生的意外事故都是小概率事件,降临在自家孩子身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谁都无法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作为父母,要为孩子,提前做好安全科普教育,学会基本的紧急自救术,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安危。
将危险的种子,扼杀在萌芽之中。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