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充满阳光的生活方式和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免于受到来自欧洲难民潮的冲击。可以说,澳大利亚是生活以及抚养孩子最安全的选择之一。商业优势也在移民考量之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澳洲已经成为了中国“有钱人”的聚集地。这些“有钱人”也在影响着澳洲人甚至世界各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
其中,中国人“有钱”、“爱买奢侈品”、“炫富”的负面评价也不绝于耳。
华人一直都是奢侈品市场的有力大军,特别在澳洲,华人一直都是奢侈品的一大消费族群。关于许多华人热衷购买奢侈品的故事早已不是新闻。许多奢侈品店华人顾客比例可高达60%,其中包括本地生活的华人以及来澳旅游的华人。
另外,在澳中国留学生和代购群体也不容小觑。留学生中家庭条件好的比较多,尤其是中国的留学生。有一些留学生会进店买价值几百甚至上千澳元的商品,只为了‘希望有个好运气能考出好成绩’。代购夸张的时候可能一次某款产品全包下来。
1、“奢侈品傍身”的背后藏有怎样的诉求?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买奢侈品呢?
奢侈品,顾名思义是一个人无需再为柴米油盐皱一皱眉头的时候,用闲钱来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简单来说,奢侈品就是拿来炫富的。如果你有钱,我认为没有理由去阻止你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
这些站在消费品塔尖上的奢侈品牌,往往引领着每个季度的时尚和潮流。成为市场争相效仿的模版和标杆。人们凭借着对美,对时尚的追求,吹起了它供不应求的浪潮。
而例如爱马仕推出的定制款铂金包,卡地亚的定制款钻戒,往往体现了一种不可复制的尊贵享受。毕竟我们对那种独一无二的特别感,怀有原始的渴望。
另外,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封建等级的覆灭,奢侈品的出现,是人们潜在的对于身份、消费能力、的表现与外化。简单来说,就是需要一些特别的物品,作为标志,将自己和其他人区别开。并且能够轻易找到与你的职业、收入、消费能力相似的人。
纵观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我们发现主要消费群体并不是中国的富人群体,而是普通收入的中国年轻人。
由此看来,购买奢侈品也是人们对跻身上流社会的一种渴望。
莫泊桑的讽刺小说《项链》里:路瓦栽夫人,为了参加酒宴,向朋友借来一条钻石项链,因此成为了万人瞩目的焦点。
由此可见,对于一些收入普通,不富不贵的人而言,奢侈品可以满足他们对于社会上流人士的向往和期待。是对难以兑现梦想的安慰,对潮流时代的追逐。其实也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人们也会因为对自身处境的不安全感而对奢侈品产生诉求。
眼下中国社会越来越凸显一个怪现象,无论你的vintage服饰无数次的被朋友赞扬,无论你的成绩单被字母A占据的满满当当,无论你的才华横溢的光芒四射,似乎只有在拎起LV包的一刹那,才感觉得到踏实。
关键的问题是,他们真的踏实了吗?奢侈品能带给他们安全感吗?
很多挤在名牌店的中国人并非真的荷包鼓鼓,队伍中就不乏来自小康家庭的留学生,拿着父母工作或自己打工赚来的辛苦钱。他们追随着满街的亚洲面孔,在举止傲慢的店员面前,小心翼翼的询问着皮包的价格与折扣。最后拿起最便宜的一款,还担心看到店员不屑的眼神。事实上,连他们自己也知道,手上这款产品,除了有硕大的Logo以外,相当平庸。
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名牌的包包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再是炫富的手段,甚至超越了攀比的概念,而竟成了我们上班办公,出入餐厅、购物商场、社交活动的必需品?
去年回国的时候,我曾和一位在国内生意做得挺大的叔叔促膝长谈。他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你如果回国找工作,一定记得先从澳洲带回来一两个名牌的包包,一块高级的手表,甚至是看上去很高档的文件夹和钢笔也得备齐。跟别人谈事情的时候,要一拿出手,就给别人感觉你很体面,很注重细节。这样你要谈的事情,一半就已经稳妥了。”
最近,有几个国内的朋友来到澳大利亚度假,本想带朋友去奥特莱斯买些比较物美价廉的实在货,朋友便一口否决建议,买就要买真正的奢侈品。
其实这几个朋友都拿着一份20几岁中国年轻人最普通的月薪-五千元人民币左右,依然执意要购买一个两万多人民币的香奈儿包。
而澳大利亚普通人月薪就约为两万人民币,却很少有人都穿着香奈儿,手里拿爱马仕,脚蹬LV鞋上街。即使,澳大利亚的奔驰、宝马、路虎这些车,销售价格低于中国,但在澳大利亚的路上并没有遍布奔驰、宝马。
2、澳人不爱奢侈品牌,渴望简单生活
那么,为什么普通澳洲人不热衷于奢侈品呢?
其实“奢侈品”在澳洲有特别的意义。它们代表了某一个圈子里面的人共同使用的某些物品。
假如你不在那个圈子里面,却使用了那些物品,就会给其他人看成是异类。在澳洲没有人愿意花钱毁掉自己的圈内形象与前途。你不是那个阶级的人,穿成那个阶级的人的样子也不会有人接受你。
假如某件比较贵的商品有更便宜的取代品的话,澳洲宁愿买便宜的那件商品,而不会花更多的钱去买一个奢侈品。用他们的话来说,花钱买牌子有点像“冤大头”。
英国巴克利2010年财富透视报告,其中有一段写到中国富人对财富和奢侈品的看法。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富有的中国人希望从外表上给与外界一个简单而有清晰的印象,即他们是有钱人。
“中国富人眼中(甚至是在很多人眼中)穿名牌服装、开名牌车、带名牌表、挎名牌包、抽名牌烟、喝名牌酒就会告诉世人我多有钱和我的社会地位有多高。”
事实也确实如此,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各国的名牌产品制造商都把眼睛紧紧盯在中国富人的钱包上,而以下的十大名牌产品似乎也成为富人和其社会地位的象征。宝马车(BMW)、路易丝·威登提包(Louis Vuitton)、奔驰车(Mercedes-Benz)、劳力士手表(Rolex)、乔治·阿玛尼服装(Giorgio Armani)、法拉利汽车( Ferrari)、劳斯莱斯汽车(Rolls-Royce)、宾利汽车(Bentley)、卡蒂亚(Cartier)、江诗丹顿手表(Vacheron Constatin)。
但其实,由于澳洲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这些东西只要是个中产阶级,只要想买,都不会是很难的事,而且在澳洲也没人将你开辆宝马、拎个LV包、戴个劳力士表当回事。以上这些根本不足以彰显有钱人的身份。
澳洲人对名牌奢侈品并没有太多的狂热,而且有钱人也不会把披金戴银或是穿着戴着名牌产品当作社会地位高上的标志。开车,有钱的买辆宝马、奔驰车,再有钱的玩玩跑车,钱少的买辆美国别克车、日本丰田车,反正都是四个轮子在马路上,谁也不比谁跑得慢。
一份有关澳大利亚最受欢迎品牌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澳人并不是特别喜爱奢侈品牌,他们更关心产品功能及是否能达到自己的预期。
广告及营销市场巨头M&C Saatchi通过对超过两万名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及英国的消费者进行调研后发现,绝大多数澳大利亚人渴望回归一种简单的生活,但与此同时,要是有一点珠光宝气予以点缀就再好不过了。
报告发现,在澳大利亚人最喜爱的20个品牌中,只有蒂凡尼、宝马和普拉达3个属于“奢侈品”行列,余下的品牌都非常大众化,包括苹果、吉百利、Vegemite和Bonds等。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民众在品牌选择方面颇具慈善意味,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红十字会竟然高居澳人最喜爱品牌的第二、三名,而苹果则摘得冠军。
从报告结果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消费者比其他市场的消费者更切合实际,他们更注重产品功能及是否能达到自己的预期。
其实,澳洲人不愿意用大牌来包装自己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喜欢彰显个性,标新立异,把自己搞得越小众越好,选择那几个所谓的大牌,显然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个目的。
相较于用奢侈品包装自己,澳洲人则更愿意把钱投入维系家人情感以及家庭基础建设上。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有些人倾尽金钱把大牌穿在身上,而澳洲人却用倾向于用金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家人和家庭谋福谋利,
哪个更有价值?你的答案是什么?
3、越来越多在澳华人活成了真实的模样
曾有文章这样写道:中国人在澳洲的3种真实活法是:
依然保持勤奋工作的大多数;
从中国大陆带了丰厚资本来享受人生的富豪们;
以及得过且过型的〝非主流〞人士。
第一种勤奋工作的中国人,依然保持了在国内那样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的精神。这个优点注定了不论走到哪里,华人在社会上都属于收入较高的阶层。
这一点从澳洲官方发布的移民纳税情况就可以看出了,中国移民的纳税金额排在了所有移民的第三位,可以说为澳洲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对于第二种大陆富豪移民,这几年的明显感觉他们在澳洲越来越低调。
其实,在澳洲,连一个房产中介都要开个宝马、奥迪炫一下,因为车便宜。好车并不能说明什么。作为移民,并不会因为奢侈品、豪车就得到主流社会的接纳和欢迎。
而第三种得过且过型的〝非主流〞,这类人说直接点,就是吃低保,在中国如果只靠吃低保别想活,可是在澳洲却可以活得不错,至少是物质上还不错。但还尤其看重面子的华人大多不会选择这种活法。
但不管是以上的哪一种生活方式,在澳洲,任何人都可以卸下面具,面对真实的自己。在这里,没有人跟你攀比,也不会有人干涉你的生活,你的价值观也可以不同。
你成功了,也没多少人羡慕嫉妒,你失败了,这个社会不会让你走投无路。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真诚和简单,是这里人际关系的主流。
4、那么,澳洲人的奢侈品是什么?
在澳洲,谁想变成百万富翁?
没有人愿意了。
因为一项新的研究披露,澳人不觉得一百万够用。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全国的成年人都觉得,银行账户里有530万澳元,不包括房产,才会让普通澳人“觉得富有”。这个数据是平均家庭财富(74万澳元,包括房产)的七倍。数据来自于金融比价网站Finder.com.au对五大州的2,005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
20年前,对澳洲人来说100万元就算很多了。但是,最近几年的通货膨胀和突飞猛涨的房价改变了澳人对金钱与财富的看法。
如果现在的标准维持下去,20年后,澳人可能得有1,500万澳元才觉得富有,到2050年就得逾3,000万澳元了。
那么什么才是澳洲人眼中的奢侈品?
当然,房子肯定算一个。
莱坊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高端房地产市场的受新冠病毒冲击最大,但澳大利亚的三个城市仍跻身全球豪华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前20名城市之列。
根据最新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城市指数,新冠疫情已经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豪华房地产市场。
被调查的45个城市的价格在第三季度持平或正向增长的比例下降至62%,平均增长率为1.6%,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此期间,悉尼,珀斯和黄金海岸的增长均高于该指数的年均增长。
新南威尔士州首府城市悉尼是澳大利亚排名最高的城市,排名第16位,下滑了5位,年增长率为2.3%。珀斯紧随其后,排名第17位(上升2.2%),昆士兰州黄金海岸排名第18位,年增长率为1.8%。
Knight Frank澳大利亚住宅研究部负责人米歇尔?西耶尔斯基(Michelle Ciesielski)表示,解封后购房需求激增推动了全球几个主要豪华房地产市场销量增加。
西耶尔斯基表示:“每年房价下降的城市比例正在缓慢上升,从2019年末的23%上升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38%。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一直在扭转这一趋势,悉尼,珀斯,黄金海岸,布里斯班,甚至受最严厉封锁的墨尔本也继续保持着正向年度增长。”
布里斯班排名第23位,每年增长1.1%。墨尔本下滑两位至26位,年均净增幅为0.3%。
由此看来,在澳洲,有没有买房?买在了哪里?按揭贷款的额度是多少?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轻而易举的出卖人们所处的社会阶级。
当前,年轻人是否可以买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在当前房产市场的位置。如果父母自己就是租客、如果父母有过高杠杆的按揭,如果是老龄化家庭,那么子女很可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有产者的子女最终会通过财务安排或继承成为有产者;无产者的子女如果无法出人头地,买房将永远停留在空想。
住房之所以是“奢侈品”,因为住房不仅仅是住房,它的身上已经承载了太多太多: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房子代表着不会流失的财富,它提供了经济保障,是财务安全的基石。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可以度过一个有尊严的晚年,甚至也决定了家族中后代所处的阶级地位。
除了房产之外,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在澳洲,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子女越容易进入顶尖大学。在澳大利亚排名前八的大学里,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人数比例相当低。
教育不公导致学生工作后收入不平等,收入较高的家庭财富将能更多地传递给下一代,会进一步扩大社会贫富差距。
社会不公平程度越高,代际流动性越低,教育已成为澳大利亚代际流动性降低的主要推手。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在软硬件配置上的差异是澳大利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最直观表现。
经合组织调查显示,目前约有60%的澳大利亚中学生就读于公立学校。公立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都明显落后于私立学校,但私立学校高昂的学费令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澳洲私立学校的收费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64%以上,大城市顶级私立学校的学生从幼儿教育到12年级的学费总额已经超过50万澳元。澳洲奖学金集团(ASG)发布的数据显示,悉尼更是目前澳洲私立教育最昂贵的城市。
在私校学费负担过重的情况下,选择公立学校的升级版-精英学校就显得理所当然。但考上精英学校所要付出的补习成本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想上精英中学,得付得起补习费;想上私校得付得起学费,交得起赞助费;想上质量口碑过硬的公立学校,还得付得起学区房的居住成本,想学习一门特长,想带孩子旅游见见世面,也需要大笔支出。
早就有人提出,我们所崇尚的西式素质教育,只是更大范围内的应试教育。那里的孩子,需要掌握比我们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靠家庭实力做支撑才能获得。
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西方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公立学校只提供有限的基本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买不起的人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
社会分层越来越精致,教育投资被认为是中产阶级实现进阶的重要途径。
教育投资的周期长、无封顶金额、持续性及其对阶级流动的巨大影响均表明:对澳洲人来说,教育投资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结语
社会在飞速发展,但是因为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资源和财富只向少数人聚拢。
有一点需要清醒的认识,任何时候,只要有族群的存在,就会有阶层,阶层之间就会有差异。因为族群需要分配利益。阶层的划分,本质就是权力、财富、智慧的分配。
高薪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壁垒在不断加高,技术的进步在加速,阶层的洗牌和分化,高知阶层碾压底层是常态,保持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是保持在本阶层,甚至实现阶级变更的关键。
事实上,澳洲的富人们早就纷纷规避公开的物质享受,转而把大笔资金投入到教育、退休和医疗领域——这虽然都是无形消费,但费用却比中等收入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任何一个手袋都贵许多倍。
咬咬牙去买一只好包,一双名牌鞋子的人。虽没有什么不对,但请一定别忘了在包里放上自己的梦想,并带着它努力奔跑。
因为现实是,你与你想要进入的那个阶级,相差的,真的不是几只包,几双鞋。
大多数时候,坚持阅读、学习比拎一个根本就超出自己消费水平的奢侈品包包更能带你朝着目标起飞。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