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社交媒体的兴起,打Tag、贴标签、加话题成了人们找寻同兴趣群体,或结交朋友的快速途径。
列标签也是年轻人们介绍自己或是认识他人的一种便捷方式。
多年来,海外留学生们由于生活在异乡,一直被贴上了“见多识广”、“自理能力强”等等标签。
而学成归来的学子,也大多被认为是“优质海归”。
图源:Shutterstock
然而,随着2020年初COVID-19疫情袭来,留学生们被迫在家上网课。
“夜猫学生”、“函授海归”等标签也逐渐浮现。
为了按时毕业,留学生们不得不克服时差问题,熬夜上网课。
然而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海归”毕业问题了。
很多原本计划留在海外的学生,也选择了“回流”。
图源:第一财经
2020年的春招,对许多留学生来说十分艰难。当时海外留学生约有160万人,许多学生直接回国求职,海归就业竞争开始变得尤为激烈。
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留学生回国求职同比增长67.3%,二季度同比增幅高达195%,
疫情之前,国企、事业单位、银行销售岗等工作并不是海归就业的首选,如今也出现了数百人争一岗的情况。
以银行为例,要求入职后先做两年前台柜员。
以前看上这个岗位的学生不多,但现在连一些商科海归硕士 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
图源:知乎
但相比国内本土的毕业生,海归留学生不熟悉本地市场,不习惯职场以及生活。这让留学生失去了以前的光辉 和回国后竞争力。
随着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海归废物”的标签也应运而生。该标签来源于豆瓣小组 “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
图源:豆瓣
随着归国留学生数量暴增,该小组订阅成员从最初几百人,迅速涨近3万人。
如小组名字所示,“互助”才是“协会”的内核。
小组里的讨论包括如何求职、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海归”还是“归海”(回国后又回国外) 等话题。
图源:豆瓣
很多迷茫的留学生们都聚集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留学和回国经历。
有的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有的人抱怨现实残酷。
该小组中的一名成员小A 分享了自己的回国经历。
在英国留学的小A 学的经济学专业并不是门“硬技术”,再加上一些欧美院校的商科专业里,中国学生甚至超过50%,她决定尽早开始准备就业。甚至在回国的飞机上,小A都不浪费时间,用心准备面试。最终,小A进入了一个小型国企。
图源:Shutterstock
然而工作仅一年多,小A就想要辞职了。
她发现自己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和大部分留学生一样,每当和不了解国外情况的朋友聊天,小A总是遇到很多难以回答的问题。
她常被问到:“现在国际局势那么动荡,为什么还要出国?”
“外国是全体免疫,那多危险啊?”
对于这些本无恶意但令人尴尬的提问,小A无奈也理解。
经历不同,别人很难对留学生的遭遇感同身受。
与很多回国和即将回国的留学生一样,小A一直在考虑:“工作是什么?我到底要什么?”她直言:“回国后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好像被吸走了快乐和灵魂。”
图源:搜狐
在国外留学时,小A经常当志愿者,体验不同社会工作。
但是回国工作后,再也没有这种想法了。每天和同事讨论带娃、八卦这些话题让小A觉得有些厌烦。因此下班后的她,经常一个人待在屋子里,完全失去了社交欲望。
在“海废协会” 中有一篇帖子写道:
在海外读书的学生们打过工、留过学,已经看过这个世界,在知道自己想做么、能做什么的时候再去做选择,是更好的时机。
对于这些求职中的归国留学生来说,也许困在局中的时候会很难受,但过了这段时间再回头看,就知道自己哪些选择是不对的,哪些路是走错的,会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新评判。
留学生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迷茫?在回国和留下的“十字路口”前,你是怎么选择的呢?你认为这两个选择都有什么优缺点呢?
欢迎留言交流啊!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