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看病,已被大家吐糟过无数次,尤其是急诊,“等到天荒地老”也等不来医生的情况比比皆是。近期,一名32岁墨尔本女子,苦等救护车6个半小时,最终死亡。这则新闻在华人社区引起轩然大波。1、女子等来救护车,也等来死亡 上周三(4月21日)晚8点左右,家住Caulfield North的一名32岁年轻女子突然觉得,四肢麻木、头晕目眩。她暗觉情况不妙,赶紧拨打了000急救电话。看新闻的描述,该女子可能是独居。救护车之后发短信给该女子,告诉她,他们不能准时到达。 后来,救护车又几次打电话给她,但没人接。 当救护人员赶到她家时,发现她家前门没有上锁。医护人员进入她家前,还先想办法制服了院子里的一条大狗。谁知,进屋之后才悲剧的发现,该女子已经死在浴室地板上。警方正在为死因裁判官准备报告,当局也仍在调查该女子的死因。 而就在这名女子出事的同一天,澳媒正好报道了,救护车的响应时间延迟最近非常严重。报道称,心脏病发作、脊椎损伤或有其他严重症状的患者,被迫在医院外的救护车中等待长达5个小时!这是一件“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维州的公共卫生系统已不堪重负。 2、“等”来的悲剧 “救护车”的存在,就是为了在危急时刻拯救生命的。可在澳洲,等救护车没等到,却等来了死亡。这不是活生生的人间悲剧吗!如果病人住在偏远地区、如果是发生在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这种情况或者有情可原,可这是在发达国家澳洲啊!新闻中Caufiled不幸身亡女子的兄弟,在家人过世后,也在社交媒体上痛批澳洲的急救系统,太讽刺了:“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我妹妹只有32岁......这里不是第三世界国家,甚至都不是远郊,她住在近郊Caufield!”Caufield的地理位置,给大家在地图上看下:这里是位于墨尔本市中心东南部12km处的近郊,著名的“墨尔本杯”赛马节就是在这个区的赛马场举行。女子兄弟的文字中透着悲愤和无奈。而在澳洲,因为苦等救护车或在急诊苦等而导致病人丧命的悲剧,这绝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墨尔本9个月婴儿急诊苦等一夜死亡 2019年5月2日,9个月大的男婴Zehann Singh在墨尔本的家中突然疾病,呕吐不止,父亲赶紧带他去The Northern Hospital看急诊。但是,他们在急诊室里等等整整一夜,3号早上才有医生来给孩子看病。可这时已经太晚了,孩子病情加重,虽然经过急救,但还是在5月5日离开了人世。而就在不久前,大家可能还有印象,西澳急诊发生的一起悲剧:澳洲7岁女孩看急诊,等来医生已没命。在2021年复活节小长假的第一天,家住Perth的7岁小女孩Aishwarya Aswath开始发烧。Aishwarya的爸妈对女儿发烧,刚开始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但到周六时,可怜的小女孩已经无精打采了。看女儿病怏怏的样子,父母开始觉得着急了,决定带她去Perth Children's Hospital看急诊。等他们到了急诊后,预诊的护士记录了小Aishwarya的病情后,一家人就开始在那里等了。后来小女孩的手也开始变凉,等他们终于等到医生时,一切都太晚了......Aishwaryade的爸爸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泣不成声:I lost my daughter!I lost my daughter!(我失去我女儿了!)实在令人揪心!目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服务局(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Service)开始对Aishwarya的死因进行内部调查,预计需要4-6周的时间。3、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医疗系统目前面临这么大的“公共健康危机”,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只责备医院,只责备救护车,显然不是症结所在,澳媒在近期也专篇报道过:维州救护车和急救系统存在的巨大问题:维州的救护车响应时间,正处于自2016-17年来的最糟糕的水平!数据显示,在2020年第4季度,墨尔本大都会区只有73.4%的Code 1事件在15分钟内得到了响应。Code 1事件是指需要开警报灯和警报器的非常紧急的事件,每耽搁一秒钟,病人的危险都会增加一分。根据指导方针,15分钟得到响应的患者比例至少要达到85%才行!但现实是:平均每4位患者中就有1位 没有得到救护车的及时响应。会不会有人因此病情加重甚至丧命,我们不敢想。但我们必须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之一是,急救部门人满为患,没有床位,救护车带着病人到了医院,也只能在急诊外面等,导致很多救护车资源因此被占用。专业人士称这种情况为“ramping”。统计显示:全维州一共有300-400辆救护车。在上周一晚上10:40分的时候,有多达120辆救护车都在“ramping”,其中17辆在Northern Hospital,14辆在Box Hill Hospital。Box Hill一辆救护车12个小时内只响应了2个急救电话,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ramping”;在Northern hospital,一个脊柱受伤的病人在救护车上等了将近5个小时才进去急诊!在Royal Melbourne Hospital,一个心脏病发作的病人等了将近4个小时!4、在澳华人一吐为快 而面对这则新闻,澳洲华人纷纷吐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不少朋友有过负面经历:摔头破血流,救护车1个多小时才来,7小时后医院才处理伤口“几年前和朋友在docklands溜冰,他摔跤磕冰渣上磕得头破血流,失血过多打着冷颤快要昏迷那种,救护车一个多小时才来,回医院又用了几十分钟(哪家就不说了,距离不远),全程没人紧急处理伤口。下午5点多受伤,到医院等到了晚上12点多才有医生来消毒缝针,期间催了护士好几次只说医生没空,医生来才能处理。缝针用的还是很粗的金属线,回国拆线时被国内医生痛批缝针技术太烂,会在脸上留疤……”流产大出血,到医院没床位 ,晕倒在厕所不省人事 “体验过这惨痛的经历。凌晨四点流产大出血。打电话,救护车很快就到。到Monash医院,没有床位,只能坐在凳子上等,因为要晕倒,照顾转到移动病床上,躺在走廊里。期间每二十分钟大出血一次,一直到下午两三点钟,晕倒在厕所里不省人事。临时来了医生马上来做手术。凌晨4点到下午两三点,不知道流了多少血.... 到了半夜11点,妇科医生来复查,宣布手术彻底,没有问题。让我马上办理出院,半夜老公从家里把孩子叫醒后一起来接我。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还想哭。”拇指切断急诊苦等2小时,包扎后医生说自己能止血 “5年前我提着我血淋淋切掉一小半的大拇指忍着巨痛在急症室等了2个小时,最后医生就帮我包了一下,包得像馒头大,我问什么时候能止血,他对我说,it will stop by itself.. 第二天我去clinic 继续找医生包扎上药,血流太多,第一天晚差点晕过去。”也有华人移民有过很积极的体验:孩子严重过敏、遭遇车祸,救护车及时赶到 “我在澳洲20多年,有叫过两次救护车,一次是三年前儿子不小心吃了坚果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当时都呼吸困难,我们打了000,感谢救护人员真的很快赶到,连着给儿子注射了两针Adrenaline。之后直接拉去了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也是直接被诊治,很幸运儿子完全恢复健康,我和老公真的很感恩!Medibank也把救护车的账单全额报销。第二次是前年我出车祸,撞上了一辆忽然出现没有Give Way的车(对方也是亚洲女车主,她全责,两辆车子都报废了)当时我的安全气囊打出来到我脸上,对方车主也是被气囊打伤了胳膊,好多路人停下来帮助我们,都是澳洲白人,我当时脚软从车里出不来,有人把我搀扶出来,有人帮助我们叫了救护车,还报警,还有人帮我们从旁边超市买了瓶水。救护车真的来的很快,救护人员也马上给我们做了检查,还好我们都没有受太大的伤。不过警察倒是在半个多小时后才姗姗来迟啊...这次救护车完全是不用付钱的,因为是交通事故,由TAC Victoria来cover的。感恩!!!”野外摔倒伤到脸脖,到医院直接处理伤口,并做核磁共振 “说一个积极一些的个人亲身经历,14年初到澳洲骑自行车在野外摔倒,脸部掌心面积擦伤,脖子扭伤,不知道怎么打急救电话,等一个多小时房东从City驱车赶来载我到北区一家公立医院急诊。进去房东和护士说明情况并且看到我血淋淋的脸立马推轮椅给我,大厅有起码十个人在等着看急诊,护士直接把我推进了里面病床进行伤口处理并上脖套,应该是磁共振一样的检查大脑,因为我说摔过后不记得身在何处,全程几乎没有长久等待。当时还在想澳洲医疗条件服务真好。还有人是“业内人员”,讲述自己看法:“我的孩子就是救护员。据她说,有三分之一的老人和再加上部分买了救护保险的人都是习惯性的乱叫救护车,送到医院后就发现她们根本没有任何身体问题,她们也借口已经好了,就直接逛商场去了,目的仅仅是想坐免费车上街。她们有个客户,每周六上午十点钟一定会叫救护车、到医院后一定会说已经好了,然后直接去医院对面的商场,已经几年如一日,受工作制度限制,谁也拿他没有办法。救护中心的资源就是被这种人渣都占用了。”“不要乱喷肤色人种问题了,这边急诊是真忙。我每天和急诊科打交道,都是熟人,有一次工作时突发疾病,人晕的不行了,急诊的同事们给我稍微检查,打了止吐针就丢一边了。岳父看急诊,等了3个小时才看到分诊护士,然后告诉他,还要等至少5个小时才能看到医生,当时我就在医院上夜班。唉,真是好忙啊。另外关于医生水平的问题,普通病可能不如国内的经验多,但是疑难杂症的治疗水平觉得世界一流。我在国内的亲身经历,加这边的工作体验。”更多的人表达愤怒:“尽量别生病,生病得看命”“这就是吹捧的高福利吗?这就是鼓吹的人权吗?简直就是荒唐!”“澳洲福利是不错,就可惜紧急急救工作不行。再不改革,解决这个问题也许还会有更多的人中招呀 ”......墨尔本又将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季,维州政府发言人说,自去年封锁结束以来,民众对救护车的需求激增。从去年九月季度到去年十二月季度,救护车出车次数,从68,500次增加到78,500次。而面对目前维州医院急救的公共危机,Royal Melbourne Hospital的医生建议:"可以召开一次峰会,把卫生体系的各级人员,包括GP、急救人员等等召集到一起,商讨一个方案,避免冬季的危机。Whitelaw医生称,可以进行审计,明确各个医院都需要什么资源,并为急诊部门增加更多的医护资源。也希望专家的这些建议真正的被采纳,政府真正的付诸行动。毕竟,人生虽无常,但生命最无价!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