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私立学校“家长圈”说白了就是一个丛林...
是丛林,就有丛林的游戏,有游戏,就有游戏的规则。
Amy Huang是一位悉尼华裔妈妈,家中的两个孩子,都在悉尼东区一所知名的私立学校就读。
私校里的孩子乖巧听话,作为妈妈Amy却备受煎熬。
用她自己的一句话来形容:“把孩子送进私校,像我这样的家长,真是度日如年。”
新移民华人妈妈:挤破头向融入私校家长圈...
两年前,Amy全家移民到悉尼,家中的两个孩子陆续入读了私校。
和许多家长一样,Amy和老公选择私校教育,主要看重私校优良的师资条件和完备的设施,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学生更多的关注度与个性化培养...
Amy把能替孩子着想的一切都想好了,却从没想到,这样的选择竟给她自己带来了一块很膈应的“心病”...
“私校的家长圈,就像个大丛林,融入太难了...”Amy感慨地说道。
家中大女儿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作为新移民,也作为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Amy特别渴望能够融入学校的家长圈,这样可以多和其他家长交流,从他们那多学习一些经验,多了解澳洲教育的方方面面...
“我女儿同年级的学生家长们,有很多妈妈组成的核心社交圈,这些妈妈群有核心家长组织,经常一起探讨育儿经,也经常一起组织聚会,但通常都是小范围,自己圈子里的家长聚。”
比如之前英国哈里王子和梅根大婚的时候,这些妈妈也会组织一场家宴,叫上几个熟悉的家长一起来玩。
受邀的妈妈们穿上“婚纱”,玩主题轰趴...
“但是呢,如果你不是她们‘圈子’里的,有什么活动自然也不会把你叫上。”Amy说到。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就有圈层
起初,Amy以为所有的家长都像她一样,只是在接送孩子,或者学校有活动要家长参加的时候,才会聊上几句,虽然在这个过程中,Amy觉得这些家长和她的互动基本上都挺客气的,但隐约地,她还是感觉到,客气的表象背后还是有一层说不清的隔阂感
直到有一次她和另一位家长闲聊的时候,才从对方口中,知道其实有些家长早都“抱团”成一堆,一起做了很多事情,而她自己呢,连这样的“圈子”都不知道,更别提融入了。
一瞬间,她的感觉就是:被边缘化,被遗忘忽视了。
自从那之后,她也开始做起了“有心人”,留意观察这些“抱团”的家长们,有哪些特征::那些组成自己的核心圈子,抱团玩耍的妈妈们,通常在家里比较有钱,性格也比较外向,社交能力都很强,
如果再聊的来一些,不仅有圈子内的各种活动聚会,还会私下约着一起出国旅游度假。
“我不想被忽视,所以也试图融入进去了,但后来我发现还是不行。”Amy说。
好容易挤进“圈子”,呆不呆得下去,成了新问题...
进入这样的“家长圈”,呆不呆得下去,成了新问题。
Amy加入了一些妈妈群,平时接送孩子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多和这些家长们多聊几句,最开始,群里有活动,比如有其她妈妈办生日会、留宿会(Sleepover)之类的,她基本上都会去参加,
她也会主动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家庭游玩日(Play Date),把圈子里的妈妈和她们的孩子都邀请来家一起增进关系,“我这样努力去社交,其实除了自己想多交点朋友外,也是为了帮孩子拓宽一下社交圈,我担心因为家长之间彼此不熟悉,造成我孩子被其他同学社交隔离,家长彼此间走得近一点,互相家里的孩子相应地也走得能近一点”。
“但是后来我发现,家长圈真的进来容易-因为你说要加入,其他家长都客客气气的,也不会不让你进来,但是到后来能玩到一起的还是那些‘圈子’里的核心妈妈们,其她的妈妈真是来得快去得快,每一年都不一样,有的家长继续互相玩耍,有的家长一转眼就已经‘出局’,不知不觉就没人带你玩了。”
“没有哪个家长不想和其他家长融入一个圈子的,
至少,没人想做被排斥的那一个,所以呢,你呆过这样的圈子就会发现,圈子里永远不缺捧场客,不管大家的各自目的是什么吧,总之都是各取所需。”
“私校家长圈,不是那么好混的。”
两年时间,Amy进了“圈子”,也成了“边缘人”,她坦言,自己那两年简直度日如年,“说每天都是一场煎熬,都不夸张。”
就是那种想融入,但进去了又怕待不下去的感觉,私校妈妈圈真不是那么好混的...”
她也仔细分析过原因,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这些妈妈的语言和文化背景,Amy发现,澳洲本地长大的一些华裔妈妈,她们之间的语言、文化背景都差不多,互相之间交流起来也会比较顺畅。
除此之外,妈妈各自家庭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性格等方面,影响也很明显。
“私校里的妈妈穿的衣服,背的包,开的车...你住的地方,你的谈吐修养你孩子的礼仪你老公的工作职业...都是一些妈妈们会留心的事情。”
“那些家里非常有钱的妈妈们,有些是不怎么喜欢交际,你想和她们走近,她们表面上客客气气的,但实际上还是冷冷的;还有些贵妇妈妈们,本身有钱,还喜欢炫富,你和她聊天会感觉乏善可陈,这种人虽然没被‘踢’出圈子,但基本上人缘也不太好。”
“妈妈们之间聊天,除了孩子之外,就是老公家庭衣服包包...几次一交流,你就能感觉到自己有没有入对方的眼。有时候我都觉得说个话都要先想一想,毕竟我不想做被踢出局的那个。”
Amy其实也和其她一些家长聊过,她发现融不进圈子的家长不止她一个,“就是这样一种大家看破不说破的圈子,每个人受欢迎的程度,或者说在圈子里的‘地位’,真是有三六九等的。
呆久了,有些家长甚至跟别的家长再见到,打招呼的时候,心里都感觉不舒服,有压力,还有的家长就这样患上社交恐惧症了,有的家长后来还得了抑郁症。”
“这就是丛林法则,有人长袖善舞,也有人被‘打入冷宫’,就和食物链的顶端,和末端是一个道理。家长之间大家看破不说破就还能好好过。”Amy无奈地说。
私校家长圈里的“边缘人”,从看透到彻底放弃...
两年时间,Amy也已经逐渐了解了私校家长圈里,这样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个圈子是怎么玩的,谁能玩好,谁会出局,她也看明白了。
渐渐地,她也不再试图融入了,因为心太累,她转而开始修炼自己的心态了。
“我孩子现在也在一年一年长大,他们的学业也会越来越加重,家长们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也会更多的放在孩子的学业和前途上,到后来,圈子会越来越窄,玩的来的还能一起玩,玩不来的也就渐渐散了。我现在放弃了也看开了。”
“现在,群里,圈子里,朋友圈儿里,再有张罗着组织活动什么的,我也会看看,但不会像之前那样特别积极主动了,现在我就是看自己的时间和感受,有空,想去,就去,没时间或者不想去我也不去了。我是和我自己,孩子,老公过,不是跟外人过,不想再给自己弄的那么累了。”
在华人妈妈Amy眼里,澳洲私校的“家长圈”,就像一个“围城”,有人挤破头想进来,有人进来后却想着出去。
就像那句话说的,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孤单是一群人的狂欢。
妈妈圈里,你在家长圈扮演什么角色?哪种感触戳中你的心坎?
*以上内容转载自悉尼辣妈帮,YOYO丫米对内容或做细微删改,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