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我爱亚裔女生,她们绝大部分都很爱玩,我喜欢这点。” 来自悉尼的24岁华裔女生雪伦·江(Sharon Jiang)在她的手机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后“忍不住翻白眼”。 雪伦·江在约会交友软件上曾收到信息,对方询问她是否能成为其“第一个亚裔对象”。(Supplied )雪伦是文化播客“疯狂亚裔女生(Crazy Biatch Asians)”的主持人。她说,这不是第一次她在网上收到有迷恋亚裔女性的“恋亚癖(Asian fetish)”的白人男生给她发的信息。 雪伦在社交软件上接收到一条信息,对方称爱“亚裔女生”(Supplied )何为“恋亚癖”? 米歇尔·昂·盛博士说,西方男性对亚裔女性的痴迷往往与历史上对亚裔女性的刻板印象有关。(Supplied )比起“恋亚癖”,许多中文读者可能对它的另一个英文同义词更为熟悉:黄热病(yellow fever)。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传播学高级讲师米歇尔·昂·盛(Michelle Aung Thin)博士解释,“恋亚癖”是一种性化和物化亚裔女性外貌的现象。 这一概念还包括了西方男性对亚裔女性的刻板印象:她们温润顺从,容易和男性发生性关系。 雪伦说,她在六个月前删掉了约会软件。直到那时,她仍不时在约会软件上收到有“恋亚癖”男性的信息。 她回忆自己曾收到一名男子发来的信息,对方指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亚裔女生”,并询问雪伦能否成为他的“第一个亚裔对象”。 雪伦说,她刚开始收到这些赞美她的亚裔外貌的短信时,她还是很高兴的。“我认为在约会这个情境下,人们都想得到认可和被需要。人们用约会交友软件就是为了寻找浪漫交友的机会,”她说。但随着雪伦想的次数越多,她对这些短信就越感到不舒服。“这些带着‘恋亚癖’的信息并没有什么积极意义。这些信息其实包含着种族歧视,有贬低的意味。” “我喜欢中国女人”凡妮莎·李在使用交友软件时,常看到一些男性在个人简介中表明自己对亚裔女性的偏好。(Supplied )28岁的凡妮莎·李(Vanessa Lee)在马来西亚出生,小时候随家人移民到墨尔本,如今从事银行业。Vanessa使用约会交友软件已有数年,她说,她现在对在交友软件上遇到有“恋亚癖”的男性已经习以为常。 凡妮莎说,她从未在交友软件上表明她懂中文,然而有一次,她从一位刚配对成功的白人男性对象中收到一句中文信息:“我想X你。” 她也多次在平台上看到一些白人男性在自我介绍中表明自己对亚裔女性的偏好,这让她感到不舒服。 凡妮莎向ABC中文记者展示了一则她在平台上看到过的男性自我介绍:“我快30岁了,我喜欢运动和旅游。我现在从事金融业,我曾经在中国教英语。我在寻求一段严肃交往关系和朋友对象。我喜欢中国女人。我想快点安定下来,建立家庭。我很喜欢亚裔女性,想生几个混血宝宝。” 凡妮莎曾在Tinder上看到有人在简介上写明,“我爱中国女人”(Supplied )“很多人真的不懂,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出来的,”凡妮莎说。 凡妮莎说曾向非亚裔的朋友抱怨过这些信息,但他们却不明白凡妮莎为什么会介意这些信息。“他们觉得这是对你的赞美,只是说明对方喜欢我背后的亚洲文化。” 28岁的伊莎贝拉·许(Isabella Xu)来自中国,现在在墨尔本担任教师。伊莎贝拉说,她在使用约会交友软件时,也常遇到配对成功的男生在谈话中提及自己“喜欢亚裔女生”或者突然夸赞“亚裔女生很可爱”。 伊莎贝拉说,每逢这个时候她就会提高警惕。 “他不是因为喜欢你这个人才跟你交往或者做朋友,而是只是因为你是这个种族、因为你看上去是这个样子(才交往),”伊莎贝拉说,“就好像是你失去了个人的身份。” “我觉得对于那些有恋亚癖的人来说,他们在乎的只是你亚裔的身份,他们不会珍惜你投入到这段关系的时间和感情,”伊莎贝拉说。 旗下拥有Tinder、Hinge等多个在澳大利亚受欢迎的交友软件的配对集团(Match Group)发言人在一份给ABC的声明指出,配对集团禁止任何包含种族歧视和暴力的内容。 “我们旗下所有的软件平台均有举报功能,方便用户举报任何有冒犯性的信息,我们也鼓励用户向我们举报任何不容接受的行为,以便我们的团体调查和采取适当的行动。” 有Hinge用户在其简介上写明,“我喜欢亚裔”(Supplied )而交友软件Bumble的发言人在一份给ABC的声明中表示,Bumble对仇恨、挑衅和欺凌“零容忍”。 “我们非常重视我们的屏蔽和举报功能。我们不会容忍任何种族歧视,或者鼓励任何会导致我们的用户遭受种族歧视的行为——无论这是出现在对话框还是用户简介上,”发言人说。 “除此之外,我们还投入了AI和机器学习工具去识别带有种族歧视和不良行为意味的字词。” 对亚裔女性的双重歧视邓诗薇博士是悉尼大学性别学高级讲师(Supplied )上月,美国亚特兰大三所按摩院发生枪击案,事件导致八人死亡,其中六名为亚裔女性。事发后,当地警方和传媒通报指疑犯有“性瘾”,将其行为定性为仇恨犯罪为时过早——此番言论引起美国亚裔社区强烈不满。 而在美国当地的“反对亚裔仇恨”游行活动中,针对亚裔女性的性别和种族歧视也成为讨论焦点。 悉尼大学性别学讲师邓诗薇(Shawna Tang)博士认为,亚特兰大枪击案是亚裔女性在西方社会遭遇性别和种族双重歧视的例子之一,而这种双重歧视的根源,可以追溯至在西方在19世纪对亚洲开展的殖民活动时期。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在亚洲国家推行的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强迫许多亚洲妇女成为性奴隶,”她说。 “非常不幸的是,久而久之,亚裔女性被附上了妓女、性对象、性工作者等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也融入了西方文化中,”邓博士说。 悉尼大学澳中历史高级讲师索菲·洛伊-威尔逊(Sophie Loy-Wilson)博士表示,受西方殖民影响,澳大利亚也受到了西方文化中的种族歧视的影响,但澳大利亚本身就有歧视亚裔女性的历史根源。 在如《蝴蝶夫人》等西方戏剧中的亚裔女性角色常带有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Wikimedia Commons: Madame Butterfly47)1855年,维多利亚殖民地立法禁止亚洲移民进入澳洲。这是全世界第一部禁止亚洲移民的法律,也标志着白澳政策的开始。 在澳大利亚,绝大部分亚洲移民为男性。他们来到澳大利亚后,他们的妻子或侍女也一并跟随他们前往澳大利亚。 这些亚裔女性移民为了生计,被迫从事低薪工作,同时还要面对因语言不通带来的生活困境。 “在当时,主流社会将亚裔女性描述为没有自我意志的奴隶,”洛伊-威尔逊博士说,“亚裔女性要么是亚裔男性的奴隶,要么就是广泛地被看作奴隶。” 洛伊-威尔逊博士表示,美国在19和20世纪发生的针对亚裔女性的歧视事件常常有据可查,但澳大利亚在这方面少有记录。 尽管如此,洛伊-威尔逊博士指,当时澳大利亚的亚裔社区要比美国的规模小,因此更容易成为种族歧视的目标,在遭遇种族歧视后也更难寻求帮助。 “我认为这个国家是有问题的,”洛伊-威尔逊博士说,“我们需要认识到,对于许多在澳大利亚生活的亚裔女性来说,她们并没有感到安全。” 该如何区分真爱与恋亚癖?索菲·洛伊-威尔逊博士说19世纪至20世纪时,许多初到澳洲的亚裔女性被迫从事低薪工作。(Supplied )澳大利亚华裔作家杜筱琪(Jessie Tu)的小说《孤独女孩是危险的》入选了今年的史黛拉文学奖(Stella Prize),她在书中探讨了亚裔女性与白人男性之间的两性关系和平衡。 在和非亚裔的男性交往时,亚裔女性可以如何区分对方是真心的,还是有“恋亚癖”?杜筱琪说,爱情,是关注你所爱的人在乎的事物。 “如果你只是抱着‘恋亚癖’的想法去接近别人,你只是将你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而一段的健康的两性关系,应该是你去倾听的你的伴侣说的话和她们的想法,”杜筱琪说。 而在伊莎贝拉看来,在判定对方是否有“恋亚癖”的其中一个方法,是看对方如何看待亚洲文化。 “作为亚裔来讲,你有自己的文化,然后你的文化是你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可能也同时塑造你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你的文化背景,”她说。 “那如果这个人对你的文化方面感兴趣,是基于想要了解你个人的话,我觉得这样是可以的,而不是因为你是这个国家、这个文化背景的人,所以对你感兴趣。” 雪伦就认为,要区分对亚裔的赞美与“恋亚癖”的确有难度,因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留意 “恋亚癖”的迹象。 “如果有人是试图加强亚裔女性的刻板印象,或者说一些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评论,那么即使那些话听起来像赞美,还是有问题的,”她说。 但雪伦强调,跨种族交往并不是坏事。“如果双方互相尊重,跨种族交往是可以美好的。”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