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4月,国内的家长们已经开始集体焦虑了!
很多家庭要面临教育路上第一个正式选择—“幼升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已成为很多家长的座右铭。
从怀孕开始,就开始绞尽脑汁为了打造一个完美宝宝开始努力了:喝进口奶粉、用高级纸尿裤、补钙补脑补维生素?孩子几岁上早教课、几岁学英语、几岁学跳舞?等等。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中国父母普遍有焦虑情绪的困扰,小到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学走路,大到选择什么样的学区,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等等,无一不是在焦虑中艰难抉择。
国内竞争那么激烈,很多家长想着带着孩子移民海外也许能省点心。
没想到,到了国外也一样:好学区的房子,顶级私校的名额,还有一个时间自由可陪读能接娃送娃的家长,这三道起跑线就像是三座大山一样压在华人父母的身上。
在悉尼,好学校学区房基本都是两百万到三百万澳币。
好一点的房子突破五六百万不为过。
很多所谓学区只有好的小学,中学又面临要换区换房或者考到好成绩读精英中学(重点中学)。
考不上重点中学的,可以选择口碑好的私校,不受学区限制。
但好的私校不仅要提前报名预缴定位费,还需支付昂贵的学费赞助费,平均一年至少三四万澳币。如果家里就一个娃,两口子工作稳定还可以应付,如果家里孩子多,负担起来就非常吃力。
也许有人会说,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你以为给孩子花钱进了好的私校就高枕无忧了吗?
大错特错。
私校的孩子拼的是综合实力。
成绩好的孩子必然是进尖子班,有更多机会;成绩不好的就必须要有个特长,音乐、体育、艺术等等总要有一样拿的出手的,否则在班上在学校里都找不到存在感。
所以大部分在私校的孩子,除了学习成绩,素质培养也不能怠慢。
而对于父母,拼得不仅仅是财力,还有时间、精力和资源。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移居澳洲以为可以远离竞争和压力,可是这里的竞争压力也不小。
中国父母不管到哪里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都要竭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好教育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属于少数人。
没时间,没金钱万万不行!
在悉尼,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普通双职工家庭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难题:“孩子对不起,爸妈只有一双手,搬砖就没法抱你,抱你就没法搬砖!”
很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忙着赚钱,牺牲了陪伴孩子的时间,缺少陪伴和沟通。
于是导致一些华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双重“代沟”:除了两代人的代沟还有文化和语言上的隔阂。
由于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远离中文语言大环境,习惯于用英文表达。
而大部分新移民的英语也不是很好,就造成了语言不通,沟通不顺。
一开始,家长会送孩子去中文学校学汉语,后来因为学业压力太大,课外活动太多,没时间学,慢慢的就放弃了。
再后来,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中文对话就只能重复每天不痛不痒的问候:吃了吗——嗯;作业做了吗——嗯;没和同学吵架吧——没,考试考的怎么样?—还可以。
汉字也不认识几个,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也看不通。父母想和他们用中文深度沟通,不愿听,也听不懂。
我有个朋友跟我说,每次一想到,我家孩子长着中国人的脸,连最基本的中文对话都说的结结巴巴,我真的接受不了!
还有人说,我小时候看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舒克和贝塔这些经典动画片,好想和孩子们一起看,如果他们一点都不知道,我会觉得好遗憾!
还有的人的说,我对他们的中文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达到我的英文水平就可以了。
可是学语言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父母不花时间,学生没有兴趣,不肯下苦功夫坚持学习,那又怎么可能学的好。
我们当年可是每天都有英文课啊,学出了也不过就是英语四级六级。想要学好中文真的不容易。
于是,越来越多的家庭放弃了孩子的中文的学习,还经常自圆其说,孩子长大了如果想学中文,自己会去学的。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学语言的黄金时间一旦错过,想要重新拾得的机会也不多了。
有位诗人说过,只要还有血脉相连的母语,异乡便不是彻头彻尾的异乡。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真的忘了血脉相连的母语,那故乡也终究成了回不去的异乡!到那时候我们焦虑的岂止是孩子的教育。。。。。。
其实,家长们要在根本上解决焦虑的问题,不应该一味的去鸡娃,去要求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成长。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与其做空谈的说教者,不如用实际行动去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我的一个朋友,五年前,放弃了国内的高薪工作,陪着儿子一起来澳洲读高中。
一开始,从职场女性变成陪读妈妈,心里落差很大,把郁闷和焦虑都转嫁到孩子身上,母子关系很紧张。好在,她自己及时反省: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接受现实。
于是她迅速的调整好心态,把自己的业余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学烘焙,学瑜伽,学爵士舞蹈,上英语课程,教澳洲孩子中文。
看着妈妈每天都能量满满,儿子也更加乐意和母亲交流沟通,互相理解。去年,孩子高考考上了理想的专业,她也成功申请到悉尼大学的硕士课程。
现在母子俩在同一所大学里一个读本科,一个读研究生课程。“言传身教”才是最高级的育儿模式。
我深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焦虑的人无处不在。
只有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才会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更加自信,也不会轻易跟风随大流,让自己深陷在焦虑的群体里。
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作为父母,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也留给自己一些学习的时间。
我们的孩子最终要靠自己面对这个世界,而我们唯一能够给孩子最重要的规划,就是提供人生的’三行代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鼓励孩子的价值感、终身成长的心态。”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