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这次疫情,我们再来谈谈移民。
移民路上有好几个关口,满足签证条件是一个,攒够安家成本是一个,但最要紧的还是调整好重启的心态。没有充足的心态储备,移民路上可能就是一路崩溃。
你可能会找工作崩一次,买生姜崩一次,收快递崩一次,跟印度同事合作崩一次,儿子上不了精英学校崩一次,女儿谈了中东男朋友崩一次。
但凡移民,肯定是出于对更“高级”生活的向往。但一次次崩溃下来,可能会发现在澳洲要钱没钱,要效率没效率,要优越感没优越感,啥都不如中国高级。
这次疫情更是导致了一部分海外华人的心理大溃败。本来上半场还挺庆幸可以置身事外的,下半场形势却急转直下,眼睁睁看着母国尽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而任性傲娇一盘散沙的西方国家却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整个上半年,有些同胞就一直在上演跟病毒之间的生死时速,时而挤破头奔赴澳洲,时而下血本逃回中国。
尤其是欧美列强大规模沦陷、祖国大陆风景独好以后,已移的、在移的、想移的都会按捺不住内心深处的灵魂拷问:祖国既然如此安全,移民是否依然划算?
有人甚至觉得,移民唯一的好处也就是呼吸几口新鲜空气而已。
如果要展开,势必要回到“中国好还是澳洲好”这场华人世界古老悠久的争吵中来,势必又要涉及到好多用中文不能细谈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评判一个国家是不是真的安全,到底是该看特殊群体的优越感,还是看普罗大众的安全感?到底是该看特殊时期的爆发力,还是细水长流的耐久力?如果回顾一下近些年来各种病毒的轮回、奶粉的轮回、疫苗的轮回、消防员的轮回,我们可能依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国家,也没有永不犯错的政府。只有这一点成为社会共识,执政者才能勇于认错、虚心改错,才能避免错误的轮回。
回到这次疫情来说,澳洲政府前期应对不果断,社会各界提出批评质疑,总理看球最终未能成行,F1车赛也在最后一刻悬崖勒马。这就是体制的纠错能力,让政府不会盲目自信,让领导人不敢一意孤行。
四大移民国家中,澳洲、新西兰这次的抗疫表现我们已经有目共睹了。加拿大本来也应该是一个低调务实的国家,跟澳新是同一类的,这次是受了南边那个邻国的拖累。
美国之所以会一败涂地,除了那个不靠谱瞎指挥的总统,更是由于由来已久的强势傲慢令一大部分人都失去了居安思危的警惕心,让立场站队的情绪淹没了常识,对自由民主的崇拜覆盖了理性。
指导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依然是丛林法则,强调出人头地的野心和不惜代价的扩张,在这样的国家很容易获得大国的自豪感和个体的胜出感。
对像我这样懒散安逸、厌恶竞争的人来说,向来都不是理想的选择。当然,我依然相信美国社会的纠错能力,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别说我是在抗疫成绩卓著的澳洲,就算身在美国,涌起撤离冲动的时候我也会思虑再三:一个纠错迟缓的体制跟一个永远正确的体制相比,到底哪个更令人安心。
另外一个问题也让有些同胞隐隐不安,就是媒体宣扬的“西方国家歧视华人”论。这又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话题,我其实已经用好几篇文章谈过了,这里不妨再总结一下我的主要观点。
首先,请区分歧视和偏见。歧视是行动,偏见是心理。无论中外,偏见都是无处不在的,无法消除的。说“中国人爱吃野生动物”,这是一种偏见,不是歧视。
其次,请区分个体歧视和系统歧视。每个国家都会有一部分人对“异族人士”、“外来人口”心存敌意,但澳洲整个体制一定是保障人人平等、反对种族歧视的,这是毫不含糊的。这次有人让一个华裔司机滚回中国,不管是媒体还是政府都表示了严厉谴责。
然后,请区分反种族还是反意识形态。从政府层面看,澳洲的种种对华政策其实是意识形态的博弈,跟种族无关,我们普通华人犯不着把自己幻想成被攻击的靶子。
不管有没有这次疫情,只要把握住以上三个区分,我们华人移民就不会深陷一种受害者心理而惶惶不可终日。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某些地方的安全与某些地方的不安全,其实是不能用一次疫情的应对来粗暴划分的。虽然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要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之所以要移民到西方国家,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以获取原本在国内遍寻不得的安全感:我不想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丧失自由。
我不想让标准的考试答案控制孩子。我不想因突来的天灾人祸陷入绝境。我不想被单一的成功模式裹挟人生。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想要在一个不用想得太多的地方生活下去。除去那些不便细说的事情,如果你依然没有忘记以上这些移民初心的话,那完全可以走出“安全”的一时迷雾,破除所谓“不安”的零碎顾虑,坚持着一路走到黑的。
多元包容的澳洲,欢迎简单纯粹的你。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