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对于后面的一些纯属个人的看法会有个前提,年龄40,职业是设计师,坐标悉尼,移民10年整,有老婆有小孩有房贷,情况和很多人相同。父母辈是国内最普通的退休工人。
移民就不是中国人?
很多人都会说一个拿了其他国家护照的中国人就是那个国家的人了,我觉得吧,这个哪个国家的人不是一个“护照”问题那么简单就定义了的。
比方说,将来某一天,在广州的黑人也通过合法途径或政策拿到了中国护照,大家就会认可那个黑人是中国人而不再说他是非洲某国的人?再有很多国家是允许持有几个国家的护照了,那么那群人到底属于哪国人呢?
在我看来,到底一个人属于哪个国家的人,那是看他是被哪个国家教育出来的,而不是他手里护照的签发国。
拿持有澳洲护照的中国人来说,一方面,澳洲本土的人是不会认可你是和他们一样的澳洲人的,因为你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完全不“澳洲”,你的外貌特征也完全和他们不同,和他们一样的仅仅是你手里的护照。
另一方面,拿了澳洲护照的中国人也不会认为自己就是澳洲人了,(假如真有这种人,那是比较恶心的),原因和上面的是一样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就是拿了一个澳洲的护照,仅此而已,人还是中国人,即便从政治和法律意义上来说,自己已经没有了原来中国护照,不能再是中国人了,但中国人的思维和价值观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也相信未来会有政策给我们一个海外公民身份,和印度那样。
那至于明知道会自动失去中国护照,还坚持要加入别国国籍的原因,这个就是自身情况的考虑了。谁都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过的舒心些,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快乐,平安,健康。获取一个自己家人当前生活,并且打算一辈子生活在那个国家的护照是我能做到的最保险的方式了,真心不愿意将来某一天像美国那样突然来个什么禁令,哪怕有签证,有绿卡都不能自由进出。所以,获取护照,成为合法公民是咱能做到的极致了。
还有一种人,那就是和我儿子一样的千万个ABC,他们是从小被澳洲教育系统教育出来的,有着一样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和本土人群的唯一区别就是外貌特征。这群人在心底里那是真认为自己是澳洲人的,他们就是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而已,部分第二第三代往后的移民甚至都不会中文了,对中国似乎也没什么特殊的情感,对他们而言,中国就是那几百个外国中的一个而已了。
歧视问题存不存在?
这个问题在地球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或者说是人类的一个本能,在国外可能更多的表现在种族层面上,而在我国则表现在了地域,收入,性别,家庭背景,财富多少,职业等方方面面更狭隘的地方。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假如你受过正常的教育,你至少不会在表面公开的表现出这种歧视,这就足够了。
这里插一个事情了,就是美航把亚裔乘客赶下飞机的事情。柿子要挑软的捏,亚洲人一般不太喜欢打官司,有事情也比较怕,喜欢大事化小事,小事化了,而白人,尤其是美国白人那是出了名的喜欢拿法律保护自己的,所以人家选择一个亚裔的乘客来做这件事也是很好理解的,就赌你不会咋地。假如亚洲人那天变得爱打官司出名到了全球闻名,那自然人家也不想惹你,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和种族可能没多大关系。
说回到海外华人生活里的种族歧视,就我而言,我在工作和生活里没遇到过很明显的因为是亚洲人而被歧视的情况,当然我们自己也别太敏感,啥都往种族歧视那方面靠,要知道咱们可是来自一个有着更狭隘歧视的国度的。
我自己见过的种族歧视有印象的有一个:一次在火车上一个喝的有点高的衣着潦倒的白人(这种人在哪里都是人渣,)对一个包头的阿里巴巴出言不逊,那个中东人也蛮老实,一直愣愣的看着他没说一句话,直到火车到站,那个酒鬼下车,旁边过来几个白人中年人安慰了那个中东小伙几句,还称赞他没动手是对的,这种人不用理会他,这种事情也就过去了,所以说,受过正常教育的人表面上是不会公开表现出歧视的,至于心里,管他呢。
对我来说,澳洲是很好的退路
回过头来说说自己为什么当时要选择出国。其实吧,在海外的华人里,移民的主力军就是和国内一样的普通老百姓,我们每天也是打工赚钱,房贷首付。当然也有靠商业移民来的富人群体的,不过和大部分的技术移民来说,他们真的是少数。
为什么会选择出国呢,就我来说很简单的,为了能比较轻松的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具体说来是不会为生计犯愁,但会在买房上面为钱伤脑筋,这种级别的财富就可以了,然后还有一个蛮关键的因素就是为了下一代能在一个相对压力较小,环境较好的地方生活,尽管那时候我和老婆还没结婚,但这个念头也是推动我出国的动力。
有时候我会有这样一种感叹,其实我们这些在国外的普通华人移民是被国内高强度竞争机制下淘汰的人群,对于我们这种不喜欢竞争的人来说,澳洲是个很好的退路。他不像美国那么精英化,比较适合没什么本事的人来混混小日子。我只需要拿出在国内50-70%的竞争劲头就能过上自己在国内拼出120%的气力都无法达到的日子。当然前提还是有的,那就是得英语过关。
说到英语,很多研究过出国的,尤其是移民澳洲的都知道要考雅思,我这里分享我当时的经验,希望能对和我当时情况差不多的人有所帮助。
我当时准备考雅思的时候自己已经是30岁了,由于自己的工作用不到英语,没碰过英语快10年了,但当时为了能够达到出国的目的,我重新拾起英语,开始学习新概念,这个书很多人都知道吧,我当时学的是第三册,看了一半后我就去报名新东方了,那时候这个培训机构很火,在那里第一堂课,就感觉自己的实力去考雅思,悬。单词量不够啊。
那时候正值夏天,上海的夏天是很难熬的,为了能在阅读这门考试项目上过关,我掐着时间,打着赤膊给自己每天都做一次模拟阅读考试,看自己一小时里完成的题目能否达到需要的分数。那是上班也没心思了,拿着自己抄写的单词的纸放在键盘下,有空就拉出来看看,吃饭就对着电脑看“经济学人”杂志的官网(为什么是这个网,考友们都懂的)和国家地理的官网,来提高阅读速度和正确率,耳机里也不听什么音乐了,就只听BBC的慢放新闻和雅思的一些听力材料。其实啊,当我们有一个目标,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了,自然会自觉的去要求自己,我们在学生时代就是缺乏这么一个目标和为什么。
这样准备了半年我去报名考试,家里人和亲戚都觉得我是浪费钱,这个考试好像还蛮贵的,很多人考了很多次的,不过我觉得我可以试试的,毕竟当时的目的是要移民的,年龄不等人,年龄越大,移民打分就越低,移民政策也是不断的收紧,我知道时间对我很有限,必须试试!
考试先考听力,这个我最害怕,一个听不好一串就过去了,结果考下来果然不是很有信心的,之后的阅读我虽然训练的最多但实在是太想考出来了,压力太大了,考完之后也觉得没信心,反倒是第三个写作考试,觉得自己还行,估计能过。这样上午的考试就结束了,中午休息后要考试口语的考试。那个中午的心情我一生都不会忘记,我一个人在考场外面的马路上从这头走到那头,从那头又走回这头,脑子里不断的回放听力和阅读的那些我认为没把握的题目,一次次的回忆当时到底听到了什么,读到了什么。魂不守舍就是当时最好的比喻。
口语是我最不担心的一个考试,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口语我考了7.5分。
幸运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的其他三门考试都将将达到了要求,我成功了。脑子就这四个字!
现在我和老婆说起这些,我们还是觉得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和我老婆都不是那种喜欢竞争和打拼赚钱,不断往上攀爬的类型,不过我也不是一个不求进取的,自从和我老婆当年谈朋友,我就开始算计着自己要如何来担负起将来的生活,想来想去自己当时的工资和职业都很难看到什么未来,很难达到我们都希望的比较轻松的过小日子的目标,我至今还是会不断回忆起当年一个人骑着我那辆破自行车,边骑边想边流泪的时刻。
好在一切都按照我们的计划一步一步达成了,虽然有艰难,但有惊无险。如今我们的小孩是幸福的,他出生在了一个蓝天白云,红墙绿树的国家,尽管也是从学前班要开始竞争,但总的来说比国内那是轻松了不少的。
很多年轻人现在不喜欢国外的生活,感觉很无聊,不过这种平淡的生活蛮适合我这种宅男的,我也不是那种很喜欢到处吃喝夜生活的人,周末假期带上家人去自然景点走走就蛮适合我们了。年初刚和家人去了法国管辖的一个太平洋还不知道是大西洋上的岛国,新卡里多尼亚,那里是只有做游轮才可以到的地方,旅游资源比较自然原始,亲身感受到了如挂历般的风景,也第一次潜入海里看到另一个世界里的鱼儿们,感受了在暴风雨里海中游泳的体验,还居然感受到了一个中国人在另一个国家看到能接受使用澳大利亚钱币的商店的高兴。
人口素质:澳洲开车比国内文明
很多人都会说我们国人的素质不高,我当时刚出国的时候,也曾经感叹过外国人的素质确实比国内高,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点不同了,或者说更加可观了。我个人认为人口素质和人口数量有关系,非常有关系!
拿开车来说,国内开车是不讲什么让不让的,你有本事自己挤进来,在国外开车大家非常注意“让”这个问题,可以说整个交通法规就是围绕着谁让谁来编写的,大家在平时开车的时候也非常遵守这个规则,包括看到行人过马路,在没有交通灯的小路上,那车是肯定要停下来的,急刹车都停,从你将要过马路开始一直到你越过我的车身1-2米,车就老老实实的停在那里,当然前提是行人在斑马线上过哈。也没有像国内那种蛮狠加塞,乱按喇叭的现象,在国外加塞是很礼貌的,你打灯,后面的车基本会停下来,让出一段距离让你很舒服的加进来,你呢,朝后面举个手表示感谢一下就可以了。按喇叭也是,轻易不按喇叭,只有在你等红绿灯时候走神了,变绿灯了都不走,按下喇叭提醒你,或者你开车不按照规矩来的时候会表示对你的不满,其他时候基本不按喇叭,可以说按喇叭就表示我对你不满。
这些好的文明的开车规矩在澳洲这么个人口的国家确实可以实行,你要加塞,好吧,让一下无妨,几秒钟的事情,你要过马路,也可以,让你一下,十秒钟最多了,我要转弯,好吧,等直行车过了再转,等等无妨。但假如这个车辆的数量达到中国那么饱和,我让完你,让他,让完他还有千千万万的他要让,那我还走不走了?
再说坐电梯和挤地铁,国内是一哄而上,这里是先下后上,然后大家依次进入,男士会让女士,带小孩的会有人帮你抬一下婴儿车,很和谐的样子。但同样的,你把人口变成中国那样多,你让了就别想上了,先下后上?你就别下了,和我们再一起坐多一站吧!
澳洲福利好?买房养老才是王道?
同样的,也是人口基数造成的。国外那点人口,那个高税收,能提供那种福利那是应该的,中国那么多人,税收也不是那么高,能让大家看病还能报销部分真的很了不起了,让国外那些看似高福利的国家也来试试中国的人口基数,估计他们要把上班族的收入都拿走才能维持。
反正我是不奢望自己老后能有什么福利,人口的增多福利会急剧下降,现在澳洲的福利已经开始下滑,等我老了,估计啥都指望不上,买房养老在任何地方都是王道!
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事情,当年《非诚勿扰》这个节目做过一次澳洲的专场,参加的女孩里面很多都是会计,来的男孩里也有会计,当时主持人还打趣说这次是会计专场,其实在澳洲的华人都知道其中的道理,那和移民政策有关系:会计是所有技术类移民当时比较火的,很多人都是在这里读了会计专业而拿到绿卡的,当时读会计的人数很多很多,应届出来的学生都得到了倒给老板钱去上班赚工作经验的程度。
再来说说人,尤其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女孩子
我个人感觉白人女孩子普遍比较单纯善良,没国内女孩那么有心机和势利,不论漂亮与否,与人交往也比较和善没什么架子和戒备心理。另外背后美女现象比较少见,通常背影不错的女孩正面也不赖,很多还蛮有明星气质的,她们的蓝色或绿色或灰色的眼睛却是蛮好看,瞳孔里的颜色很丰富,五官比例很好,两眼之间的距离没超过一个眼睛的,而且都是巴掌脸,有美术感和立体感,不过外国人会觉得我们的黑色瞳孔和相对平面的脸型更具古典魅力,这可能就是审美疲劳和新鲜感,喜欢看自己不太看到的东西。
然后说说同性恋人士,有些人会歧视同性恋,不过我倒是觉得男同性恋的人至少在个人卫生和衣着打扮上比较讲究,收拾的都比较干净。或许有人问你咋知道人家是同志呢,这个你看多了自然就分辨的出,这群人是有自己的穿着特色和举手投足的。
中国人取英文名?恶心死了!
来自欧洲,非洲,和亚洲大部分国家的移民(印度,中东等)甚至包括日韩,在这里都会采用自己的名字的字母拼法来作为在这里的正式名字,但中国人这一点很不同,不管英文水平高低,大部分都会取一个英文名,对这一点我蛮反感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其他国家的移民那样,使用我们的拼音呢?中国名字那么博大精深,含义丰富,虽然采用拼音了没什么意义了,但也不至于完全舍弃叫一个别人国家的名字吧,我在这里坚持使用自己名字的拼音,老外就按照他们的读音规则来叫,挺好的,对他们来说,中国人的名字简单,基本都是单音节的。
以前在国内上班的时候,公司里也没外国人,但同事之间居然都用英文名来称呼,于是乎办公室里一堆tom和jerry,恶心死人。临走了都不知道对方叫啥名字。
澳洲房子:小心中介的这些阴招
澳洲的房子和国内的不同,不讲单价,只讲总价,也有楼花,很多华人投资客和人在中国的投资客会大量买进楼花,对于华人来说原因是退税,对于中国投资客来说原因是政策规定只能买楼花,不过价格肯定会被中介忽悠,因为楼花的中介很多都是中国人,就是忽悠在国内的投资客的。
这里的中介也会玩些手段和猫腻,不过都是在合理范围内的,比如你看中了某个房子出了一个价格,他会稍后告诉你有人比你出的高,你还愿意再高些吗?另一个买家下午来付款,你还能在高些并且及时付款吗之类的,当然也有真的有人出价的,所以很难讲,我的经验里真正假假都遇到过。
价格上,假如你不嫌弃郊区,大概离市中心坐地铁45分钟的地段,那里的独栋基本价格就是在500万RMB上下,可以买到不错的,假如你喜欢华人区,那价格会稍微再高些,一栋看着不错的公寓可能在400万RBM,我这里的价格都是工薪阶层价,有钱人的价格那就翻倍了。
这里买房的过程我觉得还是比较简单的,在网上看房,每个房子都有很多照片,每个房间的照片,独栋的话会有前后院的照片,平面图等,一般在周末会开放半小时给买家参观,这样连续几周,搜集一批报价来选择,你的报价在前几位的话,那就会受到中介的电话来试探你。房事好的时候会大多采用拍卖,我参加过几次拍卖,投资客居多的公寓房拍卖和自主的独栋拍卖会很不同,公寓拍卖可能会最终拍不到那个指导价,大家都还蛮理性,但自主的独栋都是抱着破釜沉舟心态来的买家,买下来我们家就有了,这样的心态下价格会高出指导价不少,房价就这么一点一点被我们自己抬高了。交易过程都是通过律师搞定的,这里的律师不是刑事的,都是民事律师,他们不具备出庭的资格,但可以为老百姓搞定一些诸如买卖,离婚什么的事情。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