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几乎将六年中的每一分钟的闲时间都用于学习医学学位。
2017年,她毕业了。在某乡镇开始实习生涯。麻烦开始了。
有时她需要工作15小时。病人数不断攀升,但并没有足够的支持。
创伤事件比如她第二周就遭遇一名孩子的死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她心情尚未修复就不得不面对下一个任务,或许又是一例创伤事件。
深入骨髓的耗竭,随着时间不断累积。Alex发现,她对见下一个病人,很难再提起兴致。
她意识到周围的人也处于倦怠的状态。
Lauren是一名膳食师。她发现在竞争性很强的行业中,每天工作时间长。她开始有睡眠问题,不能自如应付日常生活。
‘我发现我在加班或者在拼搏以使自己鹤立鸡群,’她说。
倦怠的一代
千禧一代面临双重压力:就业市场紧缩和保持在线的完美形象——增强抗逆性不是答案。
最后,Alex在社交媒体提出‘倦怠’这个问题,收到潮水般的回应。
很多同龄人也是从学生过渡到全职工作,然后意识到TA们不快乐。
‘悲哀的是,我并不觉得惊奇,’Alex说。
‘部分是因为工作量,部分则是因为文化。’
’倦怠‘现象无处不在?
就为啥这个现象无处不在,澳广电台咨询了一名知名研究员、一位职场专家和一名组织心理学家。
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概念出现在70年代,用来描述人类服务工作者所出现的严重的、持续的应激,但这个概念已经泛化。现在也包括其他职业所出现的无法摆脱的压力,也包括非工作倦怠。
最近的一些著作指向千禧年一代的职业倦怠,TA们超负荷的工作、有限的控制能力、没有回报的劳作、工作上的不公平、与价值观相左的工作、工作场所缺乏社区感都是原因所在。
一些调查提示劳动力很大一部分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感觉生活中没有啥值得乐呵呵。但人际间的联接对情感是一种促进作用,你需要这种联接来活下来。Michael Leiter教授认为准确发病率应该在5-7%之间。
他识别出诊断该综合征的三个关键特征:慢性精疲力竭、愤世嫉俗和无处不在的沮丧感。
‘这更像是一种生活危机而不是一种病,’这位迪肯大学学者说。
‘你毫无成就,你感到效率低下,你进入到死胡同里了,你的智慧随着时日没有增长,你每天去上班只觉得变得越来越蠢。’
职业倦怠在那些强度高、价值观驱使的行业颇为流行——医护类、创造性和独立工作类,这些要求全身心地投入的工作容易让人精疲力竭,因为工作人员竭力想表现出一流水平。
这个综合征也可能是由于工作时长大于八小时,主要因为很多人对工作投进了巨量的时间。
‘这确实让人沮丧,TA们将工作上的事卷进个人生活,这下麻烦大了,’该教授说。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Leiter教授的研究表明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与你的团队建立有力的相互支持的关系。
职场可以是各式各样——比如在线工作或在家工作——但每种形式都对决定与他人的相互关系起到作用。

开放式办公和轮流桌椅制并不是适合每个人
邦德大学组织行为方面的学者/副教授 Libby Sander举例开放式办公来说明职场怎么或好或坏地影响我们。
起初,这种办公是作为增加同事间的相互关系和创新的一种方式来推广的,但屡次研究表明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包括我自己研究的大量研究表明,如果不专注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完成工作,’她说。
‘如果不断被打断,如果隔音差,如果周围环境嘈杂——人们会变得有敌意而不是相互合作。
长久累积下来则产生对工作的失控感,这种感觉又反过来滋生‘职业倦怠’。
类似的还有办公桌轮流制,一些研究显示这种制度可减少对监督性支持的察觉。
那些高度流动和外向的人可能享受这种工作模式,但这种模式则让那些喜欢按部就班和个人化空间的人感到脆弱。
但还有一点要注意。
‘重要的是,办公室设计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众口难调,’Sander教授说。
‘所以,开放式办公室可能有效果,但我们真的需要从一开始就要注意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完成、机构内哪些类型的人做这项工作——工作场所的类型需要考虑进员工。
组织心理学家
Peter Doyle的工作就是深入到工作场所中对其进行改良。他说,职业倦怠就是在个体层次上,累积的神经生化效应对身体的影响。
举例来说,甲和乙,进入同一家单位工作,工作难度相当;两者会以增加劳动时间来应对工作初期的压力。
’在一定时间内,人们可以通过意志的力量、自律和专注从而工作地更努力、时间更长,‘Doyle先生说。
接下来发生什么取决于TA们对情景如何反应。

工作环境中提供支持有助于减少精疲力竭
积极心理VS消极自我对话
乙屹立于不断来临的挑战之中,Doyle称之为积极心理。
甲则经历着平台期、衰退期,TA们的思想则随着消极自我对话而自由落体坠入深渊。
’故事在头脑内部持续发酵,‘我没有希望,我没有价值,我感到技不如人,我感到崩溃,我害怕,我担心,我脆弱,我焦虑,’‘Doyle先生说。
最后,大脑开始释放神经递质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物质让人体保持高度唤醒状态——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思维过程变得不稳定、情绪上易激惹和激烈。
Doyle先生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职业倦怠可以用积极心理来应对。
预后如何?
这三个专家都认为:现今工作中的一些改变会增加职业倦怠——工作稳定性降低、工作量增加、没有资源来处理这些工作量、工作-生活平衡破坏等。
Doyle先生对这些趋势在语言上毫无保留,他相信需要马上解决问题,悬崖勒马。
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则是个复杂的任务。
‘职业倦怠现象实际上愈演愈烈,因为现代生活节奏意味着人们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都能有效工作,不能慢下来、不能重新充电和不能重新校准,’Doyle先生说。
‘让我们或多或少地接受这个事实:很多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都在跟着社会和文化创造的曲调前进,归根结底,这曲调最终对人类的幸福是种疯狂。’
https://www.abc.net.au/news/2019 ... ice-expert/10743726
评论
不要选择太专业的职业,比如医生。
律师的就业面就广了很多。
评论
政客估计是最好的职业
评论
很简单,不上班我就痊愈了,上班就是为了钱,不要跟我谈理想,理想就是不上班
也千万别劝我说不上班会无聊会跟社会脱节,我又不爱追剧,不上班也太多事情可以做了,每天健身画画烘焙搞花园,还能多花点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摄影和室内设计这种事情上,别提多爽了,上班了回家只想躺平,再有兴趣的事情都懒得去碰,就是倦怠啊
评论
期用机器人
评论
我也是,一想起上班就头疼
评论
要不是为了快点还房贷好退休,真不想上班
评论
选择职业不能纯看钱途,多少要有点喜欢
评论
同不想上班的路过
评论
多放假旅游
随时调节工作量和节奏
善于投资,早日实现经济自由
评论
选的图片是哪种职业啊?
别说坐在里面上班了,看一眼就已经很难受,氧气都不够啊
评论
据说facebook就是这种开放式办公。Mark Zuckberg也不例外。



评论
看見也頭痛,亂七八糟的辦公室。
评论
大公司大机构都在不断不断的改成这种开放式的办公环境,据说提高效率。
连看看也不方便了,不倦怠才怪呢
评论
这种反倒我能接受,乱七八糟很生活化 看上去可以自由呼吸
主楼那种太干净整齐了,压抑的不行
评论
解决办法?
涨涨工资试试
评论
小札是不是忙得没空健身的,第一张照片脸庞浮肿
评论
我没有职业倦怠
我只是单纯的不想上班
评论
哈哈哈,我也是!
评论
大佬请受我一拜
评论
两拜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