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舒原创作品,我和夏天有个约会


在新西兰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1)掠过背包客的世界

暑假是新西兰学生最长的一个假期,长达七周。顺便吐槽一下这里的教育,都说西方教育好,不过对于中国家长来讲,假期太多可不是好事,一年四个假期,再加上七七八八长周末短周末的,一年里倒有五个月在假期中,急不急呀?谁的孩子谁知道。

放假了就不能让孩子堆在家里。现在这熊孩子拿起IPad就跟抽大烟似的,骂都骂不动。为了断绝后患,直接安排出游,而且专门捡着没Wi-Fi的地儿订,为的就是让熊孩子能够暂时忘掉游戏,珍惜生命,远离数码。

这次旅行本打算直接干到南岛去,怎奈时间有点不匹配,只好设计了一条北岛路线,具体是从奥克兰出发,一路往南,经罗托鲁瓦到陶波湖,然后汤加丽罗山,在奔袭惠灵顿,回程从内皮尔绕行回奥克兰。

午餐是途中小憩在TIRAU小镇上,就是吴奇隆刘诗诗他们拍电视的那个绵羊与狗的景点,其实那里面是个厕所,(嘿嘿,也不尽然,其实是I,Information Center),不过娱乐节目的效益十分明显,连旁边一家冰淇淋小店都火得不行,成了路上一景了。

罗托鲁瓦去了多次了,这次直接省略若干,单奔着一个毛利人自家开的温泉而去。由于正好路过冷泉,就在冷泉逗留了一下,反正也是要休息的,就沿着红树林步行进去,往返四十分钟,河水仍然透彻,天鹅仍然凶悍,清风仍然徐徐,泉水仍然汩汩,砂舞仍然曼妙。此处选择一笔带过。

到了毛利人的私家温泉基本算是傻了眼:一个院子里两排小房,成人8块儿童减半,票价倒是便宜得刚刚的。人是没有的,偌大的一个温泉池子水面漂浮着极为可疑的浮游物,铁锈红颜色,脚下是粗砂子的感觉,水还是半冷半热。泉眼在水塘的尽头,那边出水倒是滚烫的,随着热交换的进行到了中央就只有上层的水是热的了。除了水温不均匀外,最恐怖的是水面飞舞着无数的蠓虫,唯一的解决手段就是把身体浸到水面之下,只露出脑壳在上头,半蹲半站,甚至狼狈。卖票的毛利人似乎见怪不怪了,压根儿一点提示和建议也没有,我倒是有一点建议,那就是:这里不妥,千万别来!

考察私人温泉以失败而告终,属于出师不利,回程我恋恋不舍望着路边经过的著名的地狱之门,心想,人家贵就是有贵的理由啊!

我把车子开到了罗托鲁瓦的中心湖边,阳光正好,白云徜徉,一片祥和之色,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正睡得厉害着呢,忽听一位广东口音的大婶前来推销XX功。扰了清梦自然不爽,听说过罗托鲁瓦陶波一带是该组织的大本营,却也没想到该大婶敬业得很,怎么赶也不走。某大怒,坐起来身来威胁要报警,盗亦有道,凡事也不能用强,再好的题材用此种下品手段也已然先输了一招了,遑论其他。

睡不成了,只好从罗托鲁瓦飘过,前往陶波湖方向,第一天晚上我是找Penny订的背包客Lodge,怎么翻译比较好呢?民宿?小屋?旅舍?好像都不够专业,此处有专业人士望指点。但是觉得好像是比纯粹的背包客栈Backpacker条件还是要好一些,到底好多少呢?让我们住一住看吧。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2)我的世界你不懂

我是具备背包客潜质的,首先我有背包行的悠久历史。(咳咳,小时候离家出走的经历就不算了)。从大学开始,我就不停地寻找各种机会去玩。东北、西北和华南都遍留下咱星星点点的足迹。学生自然是不富裕的,于是要靠平时省吃俭用画饭票攒下来的钱去玩更多的地方。记得88年我只身跑到西安去也就花了两百块钱五斤全国粮票吧,从那时我就知道有YHA(Youth Hostels Association)这样的存在并且极为向往。那时候我的标准形象就是背着一个黄色双肩背,上面烫贴了一个smile字,这个是很必要的,因为我装酷不会笑,需要靠这个告诉别人我不是个坏孩子。

呃,扯远了,实际上我是在说背包客的事情。对于大部分年龄段的华人来说,这是个颇有点儿神秘的群体。也许有些人印象里就是背着高高的背包赤脚行走的年轻人,也许就是一年到头漫游打工的大学生。实际上对于国外的年轻人来说,打起行囊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早已经是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的年轻人在享受和平生活带来的宁静之余,开始思考自我价值和精神归宿。很多年轻人在朋友的建议下纷纷背起简单的私人行囊,带着问题独自上路。对于他们来说,旅行的目的地固然重要,但是旅行中的经历体验更是他们所关注的。无论是一个人独行还是众人结伴,背包客们都不是沿路看着风景,而是尝试体会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生活环境。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手持一本《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背包客指南圭皋),也许不是每个人都采用穷游的方式,但是他们共同之处就在于对于未知和自由的一种追寻,这也是此行想让孩子体验到的一种生活。

Penny的客栈规模算是不小的,二十几间房,“面包”掌柜(面包是Penny老公的名字,Brett,经常被误听为Bread;友善,幽默,能说两句汉语,喜欢吃Kiwi Local Food),客人有长住有短居。开放式的厨房与餐厅连接在一起,供大家自己下厨。桌子上放着一盆水果,表明Free,可以自行取用。喝咖啡也是自取的,也凭自愿丢个一两块钱的硬币即可。冰箱里的食物用标签贴好自己的名字以防拿混了。欧美孩子的吃饭都很简单,无非是煎蛋汉堡,意粉、烤土豆等等。开放式的区域自然给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背包客提供了认识交往的机会。对于那些羞怯不善社交的孩子来说,这种自由的氛围是了解他人和了解世界最好的方式之一。好静的人可以去娱乐室,这里电视免费,各种DVD片,书架上各种语言的书随意选看。还可以有棋牌类的游戏交流,非常舒适。

陶波湖本身并没有特别多景点可看,但是却如同南岛的瓦纳卡一样,特别适合背包客,这里一年到头都住满背包客,有的是去长途爬山的,有的则是行走几条著名的徒步路线。当然,Backpacker一定意味着经济,一般床位20-35刀左右,条件差一些的有混住甚至上下床都有。这也让背包客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基本的生活条件下玩到极致,是种非常有意思的生活体验。

暮色四垂了,我们走到夜色里的陶波中。朋友大勇说:每次来陶波都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我清楚他想表达的意思,街上人迹稀疏,灯影阑珊。可是我倒觉得比起奥克兰来,这里有种另类的舒适,恬淡,惬意,明月高挂如银子般铺洒,越孤独,越美丽。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3)但爱鳟鱼美

画风偏转一下。

一大早,面包正在收拾床单什么的,看来我们出门热情地问:whatr u 奏啥去?我说,钓鳟鱼去!状甚豪迈。面包先生大拇哥一挑:祝你们好运!看来钓鳟鱼还需要点儿运气。

清晨微雨。先来到码头这里包了船,也不贵,才一百多刀就包条小船玩俩钟头。当然船老大也不是呆在船上干等的,需要打电话约好时间。趁着还早,驱车到了阿卡希雅Bay望了望晨景。这个Bay很迷你,幽静,陶波水,浪打浪,众多的野鸭子聚集,无辜的眼神看着我,很想知道鸭子们把鸭蛋都下到哪里去了?

回到码头,船老大Nick已经在等我们了。登船寒暄后先嘚逼了几句,其实就是让我花钱再买一个Licence。新西兰钓淡水鱼是需要Licence的,据说是因为很多地方的淡水鱼都是一个组织投养的,这个组织不跟政府申请经费,但是通过销售捕捞许可证来维持运作。而陶波湖属于更特别的地方,对于外来游客需要购买短期的Licence,且每种许可都有时间和数量的限制。我们属于玩票,就买了一张成人24小时有效的,售价17块钱。Nick正式填写好了颁发给我,我这也算是有证儿的人啦!哈哈。

船开出去十来分钟,我还没从烟雨蒙蒙中泊着的水上飞机那儿收回神来呢,Nick就指示可以下杆了。原来这钓鳟鱼是极为简单的一件事,借助船上的铅坠把线下到二三十米的深度(这需要不短的时间等),剩下就没事了!连饵料都不用穿,用的是一种塑胶的仿鱼,等待的期间船是不熄火的,我琢磨是保持饵在动,吸引鳟鱼的注意力,鳟鱼性情很凶,看到小鱼也不管是真是假上去就一口……

还没五分钟,弦就在激烈地动起来,老江湖Nick说,这是条小的,不够尺寸。即便这样仍然挺让人兴奋的,快速把弦捯上来果然是条二十公分左右的,还没等细看呢,Nick就摘下来丢回湖里了。还好,不一会儿鱼弦就像Nick说的那样“疯了似的”动了起来,手忙脚乱拉回来,果然是条鳟鱼,尺寸是够的!Nick迅速取出一袋预先准备好的冰,匕首划破了铺满冰在船上的冰鲜档里,那条鳟鱼挣扎了几下就认命了,我这斗志才刚刚起呢!

儿子看出趣味来了,央求我把Licence转让给他,其实这没啥好转让的,买一个Licence就允许钓三条。他接过钓竿欢欣鼓舞,可惜鳟鱼估计是怕了他,好久都没动静,弦更没有再“疯了一般”地动了。

无聊地在湖面上飘荡着,Nick看了看深度表,觉得应该再往深处发展,于是把船往深处开了开。果然这一调整即时奏效,一条更大的上钩了!比刚才那条还肥!拉线出水时遇到了鳟鱼的强烈抵抗,Nick的网袋抄了几次才迫使其就范,附近的湖上有艘类似Hotel的正在举办Party,看到我们成功也发出了阵阵欢呼和掌声,还真是配合!

也许Nick真是老江湖了,在额定的时间正好让我们钓到了三条,不多不少,张弛有度。最后一条上来时,Nick麻利儿地用刀剖开鱼腹,摘下鱼内脏丢到湖里,调羹将鱼腔内掏洗得干干净净,装入长短正合适的塑料袋中灌上了冰块,心里暗暗喝彩其动作何其干净利落!

鳟鱼是个好东西,被喻为淡水中的三文鱼。不过论价值比起新西兰特产三文鱼那还是差不少呢,但是鳟鱼的鱼肉也是嫩红色的,非常美丽,同样也可以做刺身。湖里面这种似乎不是侧身有红色的彩虹鳟,但是肉质细嫩,小刺不多,在众多朋友的指点下,鱼头烧了豆腐,生吃了一条,红烧了一条,剩下一条被我到惠灵顿之后给侉炖了,没办法,每天抱着巨大的冰桶转战,伺候不起呀!

中国人普遍如我者众,看到鳟鱼,人家舒伯特写下千古名曲《鳟鱼》,抒发的是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普罗众生的悲悯,而我则一心向吃,见到鸭子想鸭蛋,见到鳟鱼想油煎,我们就是用自己的舌尖来爱这个美好的世界哒!



评论

你最后一張照片,我也有一張近似的,那天天气较好。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4)陶波美在骨子里

手上捧的一本日本大宝石出版社的《环游新西兰》,明显已经落伍了,就内容与深度远远不及前文提到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在此热烈鸣谢群友帆,他借给的书从来都不催我,使我得以磨磨蹭蹭地写东西而没有压迫感)。比如介绍的怀拉凯区域(WAIRAKEI)就容易让人产生失望的感觉,也许是日本人出门旅游的黄金季已经过去的缘故吧。(日本人好像并不像华人那样排斥人工景点),弄一本货真价实的红宝书也是行者必须具备的能耐呀!

我初步的计划是这样滴:

从Spa Thermal Park徒步进去,沿着怀卡托河顺流而下抵达胡卡瀑布,然后再环回来依次去怀拉凯地热公园、月球环形山公园和蜂蜜屋。后来发现这计划是不现实的,光走到胡卡瀑布就得花上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体力和时间不匹配,无奈只好分成两段进行。

Spa Thermal Park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从停车场走进去不过十分钟的样子就看到了桥下的野温泉,从高处倾泻而下的温泉水跌宕着在中间水池稍作徘徊,然后汇集起来流到怀卡托河中。很多白人脱成光猪浸泡其间。Penny提醒我说水有点浑,其实我看已经相当不赖了,尤其比起头一天我们泡的毛利人收钱的那家,好得多多了!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换衣服的地方。当然这对野人一样的男孩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带着儿子找了个拐弯的树丛这个环节就解决了。水温很热,尤其可以站在自上而下淋倾的小小瀑布下,感觉自己像那初闯水帘洞的孙悟空。

由于处在户外,凡温泉流经的石头都非常滑,表面长满苔藓。最安全的模式是坐着移动身体,重心低些比较妥当,即使这般小心,在我从高往低蹭的时候仍旧一下子滑出数米,幸好无碍。关键它不收钱呐!完全可以体会到也许古代的人就是这么个玩儿法的。

如果体力分配较好,泡完野温泉神清气爽之际恰好沿着河畔徒步,前往胡卡瀑布的方向地势越走越高,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几个Holiday Park,帐篷和车子星星点点散布着,河水巨大且温顺,在某个地方被河心一岛劈开,旋即又合于一起,缓慢而欢喜地流着,恰似一个梦境,透彻迷人。

次日,我们造访了一个上了大宝石的地方(由于评价不高,名字不提及了),这里人工恢复了1886年火山喷发时从此消失的台地地貌,其实就是白色和粉红色的硅石梯田。这还是个收费景点呢!里面还有几处毛利人的村落什么的,进来后就后悔了,后来发现洋人也知道钱是好的:有两口子把车停在栏杆旁,远焦咔咔了两张梯田和间歇泉就扬长而去了,我越发感觉这钱花得不值。

平心而论,如果是来安排泡温泉的话还是不错的,因为那样就可以免费看里面的景物,且温泉的门票也不算贵,下次记得了。

月球环形山公园里面倒是极好的,首先路程实在,走上一大圈要花上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很有点科学考察的味道,小径之外就是活跃着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坑,有的呈现着蓝绿色,估计有铜;有的是咕嘟着冒泡,可以直接煮鸡蛋;著名的几个巨坑更是骇人,真得像荒凉的外星地貌。即便有植物,也是那种怪异的紫色与蓝色居多,不知道是不是重金属超标了。

据说这里的地下还属于活火山呢,万一哪天呆着不爽了喷几下也说不定,这种感觉莫名地叫人有点刺激,我抓紧看了看逃跑路线,心想即便跑不快,找个安全的地方藏一藏总是要的。哈,听起来有点科幻了!

陶波湖不是一个旅行团适合来的地方,这里没有什么典型的景点,她只适合休闲,适合慢慢地品味,她的美丽深藏在骨子里,有山,有水,有地热,有瀑布,(对了还有虾!),不张扬,不局促,大大方方地展现一种从容的美。这种味道,如果你没有点心平气和的劲头,还未必能Hold得住呢!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5)跨不过去的汤加里罗

陶波湖实在是太大了,面积六百多平方公里,环绕一圈差不多要两百公里,我驾车走了五十多公里,右手边仍旧是烟波浩淼的陶波湖。还有个小姿势:这陶波湖本来就是个巨大的火山口!最深的地方达到186米!真是不可思议。

离开陶波,开始下雨了,这不是个好消息,因为下一站我们本来是要穿越汤加里罗山的。还记得今年九月份我们铩羽而归的那次吧?本来想着夏天来到了,也许这次能够完成穿越,可这天气!?

今晚入住的是Holiday Park。这种宿营方式其实最适合开房车出游的亲们。比起Backpacker来,Holiday Park似乎条件更简陋一些,也许是因为位于汤加里罗山脚下的缘故,一切设施几乎都是满足基本需要为准。公共厨房、淋浴间与厕所都是很一般的,而且我忘记了很多Holiday Park是不提供寝具的,床单被子毛毯都没有,不过可以租店家的,十块钱一套。既然是体验,我们也无所谓,直接住进了小木屋。内部空间很小,还不如一个集装箱的空间大些。地毯上粘满了细草,上下床。接待我们的是位几乎快要成精的准女巫,黑瘦黑瘦的五十多岁一个洋人,热情洋溢地给我们介绍路线,看到户外桌子上落着一堆鸟粪,顺手(骨节突出且一样黑瘦)揪片叶子就拈了起来,我还以为她会直接吃掉。

女巫露出粲然的白牙告诉我们:明天爬山,仍旧没戏!

儿子差不多要疯了,倒不是仅仅因为住宿条件感觉太差没有Wi-Fi,而是凭空降来了一个教诲他的老师:刚才在院子里碰到一位华人哥,就地搭了帐篷,对了,Holiday Park可以连店家的房子都不住,只要交很少的钱,就可以搭帐篷住下,可以免费接驳水电,使用各种设施等等。这位前辈是专程来攻顶的,看来专业选手就是不一样,他们这个组织已经在这里住了七八天了,这种徒步爬山的套餐都玩遍了,就等时机成熟了登顶呢!华人哥传授了不少登山和野外游玩的知识,顺便给我儿子提供了一点正能量。比如要靠自己主动学习啥的,反正就是儿子不想听到啥他就专门捡啥教诲,可惜我儿子明显是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了。

厨房设施简陋,晚饭自然也就比较将就了,整体体验要和谐配套啊!大雨倾盆,没啥可做的,下雨天儿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还是去泡温泉吧!问到女巫说附近镇子上一家温泉甚好,大概开了十几分钟到了,正是上次与江波一起玩的时候偷火山泥的那个地方。雨大不影响泡温泉,人少更清爽。总共就三五个年轻的kiwi,不过这个温泉没什么硫磺味道,当然正宗是一定正宗的,因为后院就接着通往山上的引水管子。

温泉环节结束了,照旧还应该再去出点汗。我觉得非常应该去LakeRotoaira去拍一下落日。这个湖不算大,才十几平方公里,但是这是新西兰为数不多的私人湖泊,目前是由一家信托基金(Trust)所拥有。因此在这里垂钓或者捕捞都需要征得业主的许可。我转了半天,居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入口,眼睁睁地看着恢弘的落日迅速地下坠,只能把手机举得高高的,在灌木的缝隙中拍到了差强人意的几只鸭子。

还好附近另有一个更小的湖,名字叫做LakeRotopounamu。这里需要步行半个多小时进去,一路原始森林。太阳一落山,森林中的氛围就变得有点阴森诡异,尤其是中段时居然还平地起了雾气,不仔细的话还以为是自己眼睛花了。幸亏新西兰的步道总是那么安全让人心安,最终借助着手机的光回到路边泊车的地方,天色已经黑透了。

幽静,安详,汤加里罗山又一次以岿然的神态隐没到了云层中,无情地拒绝了我们与她亲近的梦想,山风猎猎,树影婆娑,如泣如诉。



评论
好棒的旅行加上正能量的言教身教
真心給力
好樣的!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6)风车小镇荷兰缘

从Turangi到首都惠灵顿,是一段不短的路途。不过对我们来说一点没有枯燥的感觉,一个是路上有很多小镇颇有意趣,还有就是沿途的景色恁地美丽。天气转好,右手边的雪山一改冷漠容颜,各种摆拍姿势,任我消遣。

一号公路一直向南,是广袤平坦的北帕平原,驾驶起来很轻松。没开多久有个镇子叫Waiouru,路边摆满了坦克。湛蓝的天际下显得格外突兀。仔细观察发现原来这叫做伊丽莎白二世战争纪念馆。除了纪念馆外,整个镇子就由一个警察局、两个车库(为什么?)、三个加油站和六间咖啡馆组成。数年前这里却是好几千人的大镇呢,那时候皇家装甲部队曾经在此设置了训练基地,相应配套服务的人和设施也是十分完备的,只不过随着基地的迁移,小镇的人口也锐减到了目前的八九百人。这怎么跟天津小站,就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地方有些相似啊?

行到中午,拐到了Foxton休息。(我还是很遵守交规的,驾驶一个多小时一定就找地方休息一会儿,省得疲劳驾驶不安全)。这个镇子的中心地标是一个大风车,还是真正的风车,能转动的那种呢!最奇葩的是居然镇中心悬挂着荷兰的红白蓝国旗,看了说明才知道原来这个镇子最初始的兴建得到了一个荷兰人的鼎力贡献,为了纪念他,还专门按照原尺寸复制了这个大风车,进到里面还能一窥风车磨坊的究竟呢。想当初作为欧洲移民的早期定居点,用风力磨面粉是件多么意义重大的事情。

端着杯小白咖啡,我东游西逛到处走,居然被我发现了一个公交车的废弃地,里面似乎时光停滞的。数辆老久的电车拖着辫子沉睡在院子里,似乎是一夜之间被遗弃的。壮硕的阳光下很难体会到悲凉,如果到了暗夜里,这里一定是神哭鬼嚎的。

经过探究我发现了一个悲催的故事:其实这个镇子因为有个港口,曾经也属于惠灵顿与奥克兰双城之间的交通要道(跟京沪之间的徐州差不多),本来中央政府想把北帕和该镇之间的电车线路改造升级成为国家级干线铁路,结果由于一贯的拖沓磨蹭,几个有生意头脑的商人抢先建设了惠灵顿到马纳瓦图铁路(WMR),该线路绕过了Foxton走了更为直接的路线,小镇作为一个港口的地位变得不再重要(傻眼了吧?)。1908年,当WMR并入政府国家铁路网络之后,这个位置进一步恶化,并最终在1959年关闭。这也解释了那么多的电车(很多线路很多标码)会被闲置并废弃的缘由,原来也是见证过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花了十块钱买了一本本地挂历,磨坊里的老板一下子就热情起来,拿张地图给我讲述从这里继续开车会经历到的有趣地方,其耐心好客令我叹为观止,我装模做样听懂似的又点头又感慨,配合得十分默契。能让别人高兴总是件令自己也愉快的事情啊!话说回来,根据这位大哥介绍而专程跑过去的另一个小镇子实在不咋地:找了半天就看到了一块海滨陈列的石头,据说是某一年有艘轮船沉没在附近,当地人营救了大部分船员,(这个地方是毛利人集中定居地),此石头就是船员为了感谢而赠送的,这难道是块压舱石吗?当时有些饿了,没来得及仔细研究搞懂这段历史。不过这个叫Otaki的镇子火车站倒是极为小巧别致的,呈现着种斑驳沉静的美。

补叙:再翻看了一下发现这块石头是纪念几乎连续两次海难事件的。这两次都是发生在1878年10月份,第一艘是FELIXSTOWE号,10月13日,当时船长James  Stuart Piggott和其他三名船员殒命。10月22日,仅仅时隔一个星期多一点,另一艘CITY OF AUCKLAND号的移民船也在试图闯过库克海峡的过程中把握错了方向,本来是要去往内皮尔的,结果却一头栽到了这里,还好得到了当地人的救助。看来这早期移民历史也是血迹斑斑呐!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7)首都,我们来了

在路上,如同谈恋爱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更好。当然我说的是油价。比如我兴奋滴开进了镇头儿一个加油站,加满了$1.58的91#油,开出镇子的时候发现镇尾的是$1.51!你说气人不?不过当开进大惠灵顿地区的时候这点遗憾已经变成满足了,因为眼看着油价涨到$1.8了!毕竟是大首都,连油价都贵得这么硬气!

陈奂生上城的心态我们是一样滴,这回又换了一个住宿模式,订的是公寓式酒店。

比起昨晚的小木屋,这个公寓式酒店让儿子开心极了:不仅有电视有音响有洗衣机大床,最主要的是有Wi-Fi!这简直是如鱼得水呀!500M流量敞开了用。原来我们最经常住的是Motel、Hotel,这回Backpacker、Holiday Park、Apartment、Lodge都挨个试了试,亲身体验啊!新西兰的住宿其实比较一般,比起发达国家差距还是不小的,而且价格也并不便宜,像从低到高正常的话人均从几十到上百纽币不等,服务也说不上特别好,真不知道这些店家都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不管咋说,跟进了北京就要去天安门一样,咱进了首都也得去国会山啊!阳光明晃晃,国旗猎猎飘。围着草地转了半晌,可惜没有碰见刚刚辞职的约翰基总理。都说总理很亲民,我们还在一个微信群里混过呢,可惜还没来得及聊两句就辞职了,小遗憾啊。

国会山是四层木制结构,名字就是Beehive——蜂巢,之所以用这种木结构是因为抗震考虑。左边是议政厅右边是图书馆,中间是办公楼,这么重要的地方连个站岗的都没有,万一有上访的咋办?看来新西兰群众觉悟还是蛮高的。除了拍照片的游客,还有在草地上卧着不起来的,这这这多影响政府的形象啊!也没人去管一管。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纪念碑,凑上去看好像又是纪念一战死亡战士的,看来土耳其那次加里波里战役重创了新西兰民族。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西兰经历中创伤最为深重的事件”,当时大约五分之一的新西兰男人被派遣保卫帝国,占总人口的10%,这次战争伤亡比率为59%,因此悲痛和创伤是深重而持久的。无怪乎每个地方都树立着弘扬主旋律的各种纪念碑,每年都要举办隆重的澳新军团纪念仪式,相比之下,中国对历史实在是太健忘了。

回到旅程里来,带着孩子又参观了国家图书馆。虽然不及中国的国图来得气派,可是仍旧透着对知识的尊重和崇尚。宽敞的厅里提供了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单人的电脑工作位,排列整齐的桌子,齐全的资料,方便的电子查阅。请注意,这个不是国会山旁边的那个图书馆,那个哥特式的建筑叫做国会图书馆。除了这些,还有惠灵顿市立图书馆等等,这都是孩子必去的地点,浸染一下学习的氛围,对成长中的孩子是大有裨益。

图书馆不远处,是一所很有历史的教堂,叫“老”圣保罗教堂,哥特式的尖顶直刺蓝天。临近圣诞节了,内部也颇有些气氛,尤其是那些彩绘的玻璃极为炫目,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这里也是来惠灵顿的“必游之地”。不过虽然沧桑感很强,空间确实有些逼仄了,门口玄关的地方窄到了有点滑稽。既然有“老”就有“新”,隔着两条街就是“新”的也就是惠灵顿圣保罗大教堂。可惜我们运气不好,由于施工暂时关闭中。施工的是临近的一座很高的板式楼,大约三四十米吧!要知道这种规模的楼房在新西兰并非很多的。巨大的挖掘机在边喷水(防扬尘)边冲掘,很多行人驻足观看,这种强拆的场面看来在这里并不多见,应该是前几日大地震造成了建筑损坏,不得已而为之吧?我也假模假式地拍了几张照片,其实心里直撇嘴:多大点儿事儿啊,还拍照!咱别的没见过,就拆迁见得多!俺有个同学就是专门往墙上喷红圈儿写那个“拆”字的,那娴熟,那功夫!力透楼背呀!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8)惠灵顿,越夜越美丽

惠灵顿位于南北岛中间,成为首都完全是出于平衡战略的考虑。1865年,由于担心南岛成为另外一个独立的殖民地,才把新西兰首都从奥克兰迁到了这里,(奥克兰也傲娇一下哈,您祖上也是阔过哒!),虽说这里的天然条件并不咋地,一个是地震,一个是大风。

最近的这次坎库拉地震(七周前)对惠灵顿影响也不小,不过咱也是经过唐山地震大风浪的,不在乎这个。倒是运气好到爆:听本地人说,这么长时间就我们来的这两天天气奇好!不仅晴天,居然没风!这是惠村人民对我们表达的最大善意了吧?

蓝天,白云,没风!行走在整洁清爽的街道上,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作为世界最南端的国家首府,面积小一点也不算毛病。谁叫城市建在山坡上了呢?为数不多的土地有一大块还是1855年大地震的时候从海里挤出来的呢!跟奥克兰都市区City比,惠灵顿更多了一点艺术氛围,不论是建筑还是设施,从街头弹唱艺人到摆放的金属雕塑,都透着那么一股子文艺范儿。行走街头的还有现在新西兰已经少见的无轨电车,拖着跟辫子不急不徐地往来着,给拍照也增添了许多素材。

边哥(无界)跟我说过,来惠灵顿如果没机会抓鲍鱼龙虾的话,最好玩的就是去逛酒吧了。也对,本来新西兰的电影业就很发达,有个彼得杰克逊的《魔戒》系列就已经奠定了在世界电影局面上的重要地位,遑论维塔工作室和新近维大搞的动漫项目等等。《钢琴课》、《鲸骑士》、《纳尼亚传奇》、《霍比特人系列》、《第九区》都是影迷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再加上新西兰灵秀的风光十分适合电影取景,惠灵顿已经成为了南半球事实上的电影之都。南北半球的差异使得在每年圣诞节前后许多欧美的电影人飞到惠灵顿来度假玩乐,因为对于很多影星来说,能在冬天穿上花了好多心思配好的夏日衣服和首饰是多开森和重要的一件事情啊!所以在酒吧里就经常汇集着各色人等,不经意间看到电影巨星也是常有的了。我不是追星族,也不认识啥巨星,可是对于这种际遇还是感觉很有趣。住下之后拿着地图就去问公寓的管理员,这哥们儿看到我的喜好眼睛也是亮亮的,用碳素笔在一个位置很肯定地划了个圈,就是这儿了!我顺便请教了吃海鲜哪里好?哥们儿贴心地问我要高档还是低端?我说居于中间的吧,于是就给我推荐了在海湾边上的一家,叫做The Crab Shack。这服务使得俺心里暗暗称道。

考特尼区(Courtenay Place),惠灵顿的酒吧和夜店汇集之所。

我穿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红绿灯(吐槽一下,惠灵顿是我见过的红绿灯最密集的城市,没有之一。密集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已经活活把遵守规则的Kiwi逼成了比我还能“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群体而毫不知羞耻),途经风格各异的街边建筑,在灯火辉煌的圣詹姆斯剧院前逡巡了一会儿,(奥克兰的St James剧院已经改成公寓了),然后出现的就是一家挨一家的酒吧夜店了。

暮色已经很深了,灯红酒绿的酒吧外坐满了人,很像三里屯的氛围,当然家庭单位的看起来也并不少见,呼朋唤友的就更多些。我仔细辨识着看其中有没有什么演过电影的熟面孔,可惜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我压根儿就不认识,反正一个也没找到,倒是引起了每一家店铺驻唱保安的警惕与不安,肥硕的身子一直转向我,我不就是举着手机一通乱拍嘛,又不是弓箭,慌个啥?!

不少店里音乐声动,人影憧憧,估计也有舞娘相伴,也有的相对静一些,演奏着舒缓轻慢的背景乐曲。更多地就是人们端着啤酒吃鱼薯,唉,就这伙食,白瞎了这良辰美景。各种主题馆子的都有,不乏浓郁的拉美风情和东方风味的。不过独自一个人逛,究竟是缺少了探险的意趣,连喝杯啤酒都意兴阑珊,看来夜生活也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啊!我这充其量也就是个假装好龙的叶公。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9)书香氤氲的城市

昨天跨年时,跟KIWI朋友在一起,说起他想去中国玩,感觉很恐惧,除了雾霾之外,还有语言一点不通。我张了张嘴又闭上了,其实我很想跟他说没必要恐惧,你只需要走进一座城市,其他中国的城市就都差不离。是的呀,中国城市已经被建设的都一样,外面有个环,中心有个广场,可大可小但CBD是一定有一个的,还有新区,有老区,有个开发区。这感觉就像站在两面镜子间切菜,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同样的影像在忠实地执行着,去了一座城市就相当于去了好多个了。

还好这一点在新西兰完全不用担心,这里的城市从气质上就完全不一样,如果说奥克兰显现的是一种包容文化,那惠灵顿,就浸润着一股氤氲的书香。

按下已经说过的各大图书馆不表,鳞次栉比的商铺间总能看到不大不小的书店,即便到了傍晚仍旧在营业中,也许惠灵顿的学生数量太多的缘故,不少人站在书架旁阅读着,全然没有被喧嚣和吵闹的外界所打扰。街头上时不时看到的雕像很多也是诗人和作家,彷佛从书里走出来的,抖落一下满身的不合时宜,淡然看着这个优美的城市。

安排孩子去趟Weta Cave是一定要的。作为全球视觉效果最领先的Workshop,这趟行程也需要提前预约。走进彼得杰克逊的世界,在阿凡达、金刚和指环王的魔怪间探一个究竟,这是孩子们都喜欢的一次历险。趁着这半天的闲暇时间,我要去找找可以采摘的樱桃园。时近年尾,正是新西兰樱桃收获的季节。费劲跟公寓管理员咨询了半天,没想到倒是做卫生的洋妞说起早晨上班路上看到格林摩尔街上有人在卖不错的樱桃,看起来很新鲜的样子。找不到采摘的买一些也是好的。于是按图索骥开了过去,结果啥也没找到,倒是发现了惠灵顿植物园。这个植物园比奥克兰南区的植物园要小巧精致,山顶上还有古旧的缆车,另有一个卡特天文台。这里显然也是中国人比较喜欢来的地方,因此还能拿到中文旅游指南。

从植物园走了一圈,继续开车倒是意外地在路边找到了卖樱桃的姑娘,还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红车红布红标牌,为了搭配这红色的樱桃,姑娘也是蛮拼的。不过买来尝试一下显然樱桃还远没有到那种完美的季节,热情地配合我拍照的请求也算是姑娘对我们释放的善意吧!

午餐后(就是推荐的The Crab Shack,里面螃蟹做的确实不错),又是一个孩子必去的地方:蒂帕帕博物馆(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这投资32亿兴建的综合建筑是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当然与我们昨天参观的惠灵顿市立博物馆不可同日而语。国家提供这种文化传承和基础科学教育的投资也算是不遗余力的。与很多地方一样,国立博物馆参观也是免费的,停车也不贵,四块钱一小时,比中午吃饭的地方趴车便宜多了。其实博物馆教育真是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新西兰做一种博物馆游对于带着适龄孩子的家庭来说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博物馆外一群孩子脱光衣服爬到高台上去,从几米的高处跳到下面水池中去,旁边驻足击掌的看客与见怪不怪匆匆而去的行人相映成趣。

来了惠灵顿,当然不能少了去维多利亚大学徜徉一番。恰好在假期中,维大里很安静,我们去的是山上的Kelburn校区,很多功能模块还是开放的,我随意推开一个房间,里面端坐的一个女孩也只是微笑一下,意思是敬请随意。拍照也行,看视频展览也行,百无禁忌。我们停下有点酸痛的双足坐下来看了一会儿估计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影像视频,等出来的时候那姑娘仍然是一袭清澈的微笑,宛如夏日里的清风。在走进一间学校小剧院,里面的一个大男孩正在排练,看到我们也报以微笑,似乎对他没有任何打扰那般淡然,一切都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正像惠灵顿这座城市给我的整体感觉一样。

惠灵顿很小,人也不多,可那种浓郁的艺术范儿,却令人阅之难忘。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10)行路自有风情万种

傍晚,我们投宿到上哈特去。

惠灵顿、下哈特(Lower hutt)、上哈特(Upper Hutt)其实都不远,不过由于当初订酒店时没想好在惠灵顿逗留几天,本着住着看的态度结果把惠灵顿的住宿给耽误没了!不过这也无所谓,本来我们的旅程就是兴之所至,可紧可松,于是就在上哈特选择了一间Motel,这里距离我们的下一站目的地——内皮尔也是顺路的事情。

上哈特也许是距离惠灵顿太近,基本上乏善可陈。倒是Check-In的时候出了点意外:管钥匙的老太太把4号房的钥匙给了我,我还很谨慎地敲过了门然后旋开门锁,结果骇然发现一对青年男女正躺在床上看电视,呼,吓死本宝宝了!还好只是躺在各自的床上。这样二百五的事情上回在但尼丁也赶上过一次。发钥匙的老太太臊得脸跟红布似的,一个劲儿说对不起,我心想,你还是应该去跟那两位说对不起吧!

次日清晨,我们就离开了上哈特奔赴内皮尔。边哥早就提醒过我,地震以后,从上哈特往内皮尔的公路还是有些小危险的,主要是集中在一段山路上,因为地震导致山体松动,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滑坡,严重的甚至阻塞交通,因此建议我尽快离开这个路段。果然在开出来不久路况就变得复杂起来,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车子排成排。我不敢松懈,警醒地提防着右手边的山坡,注意到确实有些路段已经变窄,还好有惊无险,没多久就驶离了这个地段,穿过了Featherston之后的2号公路就是一马平川了。

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喜欢赶集。基本属于逢集必进的那种。其实也不图买啥,就是好奇看那么多摆摊设点的凑在一起感觉很神秘,想想现在资讯发达了,有了微信推特脸书啥的,要隔原来在资讯的化石年代,大家怎么能记得住是哪天不约而同地把东西都端出来卖啊?这种约定俗成的事情总是让我充满神秘感。这不,车开到了一个叫做Greytown的小镇子上还就被我赶上了。

其实新西兰这些小镇子定期都有一些Farmer Market的市集,一般是在周末举办。东西不一定便宜,但是基本上都是当地人手工制作或者种植的一些产品。我儿子当然对各种饮料最感兴趣,看中了一款叫做Kombucha的瓶装饮料,金黄色泽暖洋洋地好似蜂蜜一般,自然是买来一瓶尝尝鲜,后来发现这就是红茶菌,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祖国大陆盛行这玩意儿,属于一种自家可以酿造的发酵饮料,酸酸甜甜的据说还能强身健体而风靡一时,没想到在这南端一隅还有它的踪迹呢!

市场里还有各种有趣的东西,有手工自制的蜡烛和香皂,有自己编织的垫子和围巾、帽子,有漂亮的宠物筐等,我们自然是在食物摊位前逗留的时间最多,半生不熟的英语跟一位女主探讨了半天坚果,最后买了一袋榛子仁。关键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运气有多么好:这个市集是今年的最后一次,这不奇怪,因为马上就到圣诞节了嘛,关键是这个小镇每一年只举办六次!两个月才一次!万一阴天下雨还会取消,你看这就被我们赶上了,显然还真是缘分呐!

小镇上也有个教堂,正在响起钟声,好奇地步入观看一番,迎接我们的都是张张淳朴的笑脸。

车子开进了霍克斯湾,(Hawke's Bay),路边果园开始逐渐多了起来,很多还挂着牌子招收采摘的临时工,看来收获的季节就要到啦!霍克斯湾是新西兰最古老的葡萄产地,气候极为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这里有很多知名的酒庄。当然这里的樱桃也是绝对不容错过的,这不,随便一开,我们就来到了一家敞开式的果园在卖水果,樱桃、李子、黄桃,销售形势一派喜人,征得主人同意后我走进后面的果园里,一个工人正站在高车上采摘桃子,这可是弼马温的最爱呀!忍不住从树上拧了两个最红的,一口下去,香气四溢,齿颊生津。不由得从心里暗喜:吃货的好日子开始啦!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11)最佳宿点评比出炉

鸣谢:内皮尔诗人John Chen,未曾谋面,却惺惺相惜,John Chen为了提供了详细的内皮尔攻略,其中最棒的当属毛公山!

当然,新西兰没有毛公,这座山叫做Te Mata,是个很大的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叫做北哈维诺。车停在路边,远处的山势恰似一个人沉睡的侧影,经意则甚肖。我没有崇拜领袖的习惯,但是对于这自然界的造化仍旧是充满好奇。驱车继续往上,可以深入山中进行登临或徒步。徒步路线分为五条,用红黄蓝紫绿区分。我们选择了最短的绿色路线,时至中午,鸟鸣山更幽,莽苍苍的临海在岚风中摇摆,微汗状态,恰是神清气爽。

其实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山顶一览众小,俯瞰霍克斯湾,不过我们有点失误,临近山顶就回返了,留下个小小的遗憾。当然这跟我有直接关系,因为我那时念念不忘的是去那著名的Mission酒庄品酒呢!

Mission Estate Winery,1851年开窖,到如今也是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当初这是一帮法国传教士搞起来的,是新西兰最古老的酒庄。很多慕名而来的人会选择在此进餐或者举办婚礼、Party等。也许由于声名日赫的原因,品酒还需要花钱,五块钱八种。不过我体会这个酒庄的酒并不是传说中那么好,至少不是特别符合华人的口味,华人一般喜欢口感偏甜的酒,而这个酒庄的酒酸度都感觉略高,当然总体上还是不会失望的,因为在这里还可以信步来到地下室,里面陈列着各种发酵过滤的古老设备,还有橡木桶一排排整齐码放着,如果英语不错,还会有人不厌其烦地给你讲解历史文化,反正就是叫你觉着不买几瓶走都不好意思的。

微醺后离开了漂亮的酒庄,去见暗夜和蓝天。

别误会,这是两只鹦鹉的名字。

内皮尔我们选择了一个Motel住下,并不在市中心,但是这里却是此行感觉最棒的一个宿点,各种舒适,各种惊喜。

一反新西兰住宿接待洋人的慵懒,这个负责接待的姑娘透着干练,说加床,OK,几分钟不到把床就加好了,安置得整整齐齐,打咖啡机器不会用,OK,两下子教会你。想去哪儿玩,OK,几笔在地图上勾勒出精确的行军路线图,一下子就平添了对内皮尔的好感。

整个Motel为上下两层。每个楼梯转角处都摆放着精心挑选的饰品架,上面花盆、巧石、盆景、贝壳,走廊里也别出心裁地放置了老式打字机、老式缝纫机、老式管风琴等,墙上的装饰画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复古怀旧风,但并不浓郁和刻意。厨房整洁如新,墙上则刮着墨菲定律,提醒大家小心操作。

最可意的是休闲区,这里的老式留声机并不是摆设,把唱针稍微挪动,机器就转动起来,旁边一摞黑胶唱片,基本上也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或者更早一些的乐队,保罗西蒙和加封凯尔,卡朋特兄妹,爸爸妈妈乐队,握住一杯滚烫的咖啡,坐在懒人椅里,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闲书,聆听着留声机里的沙沙声,细微袅娜,音韵不绝。

所有这些都折射着女性的元素,果然,女主是位六十多岁的本地人,叼着烟卷有点象《功夫》中德包租婆,身着一袭纯棉套衣,言及产业是自己父亲的,并不看重赚钱,就是做着玩儿。看到我对两只鹦鹉感兴趣,立即有了话头,告诉我她们的名字分别是“暗夜”和“蓝天”,因为这两种的蓝色是不一样的,话里透着一股子喜爱,她身边还有一条小狗,在理论上晃悠着尾巴,哦,对了,之所以说是理论上晃,是因为它压根儿没尾巴,女主说她把它捡回来就是没尾巴的,于是狗狗表示亲昵的基本动作只能靠意会了。

夕照的余韵斜射在屋子的角落里,温暖和煦,让人慵懒,我喜欢这间Motel,它让我感到舒适安逸。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12)内皮尔的气质

其实内皮尔(Napier)还不如十公里外的黑斯廷(Hastings)人口多呢,她的出名,源自1931年的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大火。后来有卓有远见的政府以装饰风格浓郁的风格重建了整座城市。1930年代末,重建的内皮尔变成了世界上最新的城市。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会有这么多1930年代风格的建筑,从古典线条式到西班牙教会式和装饰艺术式,全集中在同一个地方。这也使得世界上的装饰艺术爱好者对这里给予高度评价,与美国的迈阿密南海滩一起被评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装饰艺术城镇。在桥牌俱乐部偶一提起我刚从内皮尔回来,马上就有牌友告诉我:每年的二月份在那里会举办盛大的装饰艺术周末,届时还有大型的音乐节和霍克斯酒庄葡萄酒收获周末等等活动,Nice,So Nice!


(回头再看看我们大唐山地震之后,重建的时候忽然涌出了一帮专家,有的说得抓紧快建设,让人民早点住回去;有的说虽然是重建,可也不能超过现有城市的标准,比如新华道就绝对不能超过长安街的宽度;有的说不能盖高了,怕万一地震了还得倒呢!就这么一扯蛋,失去了重建一个世界新城的机会,最后就造成了唐山遍地都是公寓盒子矮板楼的局面,唉,要是骂人不犯法,我就去。。。天舒是唐山人,地震幸存者,想了解更多,可加天舒微信订阅号jeffery0064


诗人John Chen告诉我,说今天有大船来,城里很热闹。我们收拾了一下赶紧跑过去,结果正看到大船扬长而去,喊了半天也没停下来的意思,无奈只好逛逛城景吧。著名的海滨大道上基本也是空荡荡的,海滩上喷水池旁边便是著名的帕尼亚像(Pania Of The Reef),这又是一个毛利传说,可以媲美丹麦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像,故事情节类似海的女儿,说美丽的海洋少女帕尼亚上岸爱上了一个人类:长得很帅的Karitoki,不过她还是每天都要回到海里的。结婚生子后,丈夫严重怀疑她的来历,结果导致她带着儿子离开了彻底回到海洋里面去了。儿子变成了外形像鲨鱼的一种海中猛兽Taniwha,而帕尼亚变成了海湾里的珊瑚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门当户对是多么重要啊!结婚之前看一看新娘的身份证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啊!(听说前几天国内有个小伙子娶了个姑娘,一兴奋忘记看身份证了,结果还没出蜜月呢,新娘就当上外婆了,小伙子,你长儿点心吧!)


虽然到了晚上人已经很稀疏了,我们仍旧很运气地赶上了教堂的牧师,听说我们来自奥克兰,牧师很开心,因为他是在Three King上的高中(看起来是个很整洁的四十多岁的男人)。他带着我们在空无一人的教堂里浏览了一圈,毫无嫌弃之意,等我们主动告辞后,才彬彬有礼地道别,然后驾上SUV车绝尘而去了,看起来更像一个成功的白领精英。


教堂旁有座小山,本想爬高一点远眺整个城市,结果到小山顶上发现好视角都是私宅,惦着脚尖都看不着外面,算了,谁叫人家花了钱呢,还是去逛逛免费的街吧!


时近圣诞节,主街上缀着各种装饰品,多少凸显了一点过节的气氛。可惜我也不懂建筑学,除了特征明显的哥特式建筑外,我连洛可可和巴洛克的概念都分不清楚(老白你应该科普我一下),反正就是觉着这些建筑挺好的,精致但不繁复,大气而不做作,有点怀旧的意思,但又不是特别古老,颜色鲜艳,线条流畅,听说属于一种Art Deco。街上还有很多创意不错的雕塑作品,不过我倒是挺喜欢墙面上那些涂鸦画的,视觉冲击力很强,造型奇特夸张,看了就难忘。


内皮尔,是彩色的,他的气质明亮,简约,充满质朴的美感,像希腊,像西班牙,像迈阿密,像我喜爱的爸爸妈妈乐队(The Mamas and the Papas)那首永听不厌的歌曲《CaliforniaDreaming》,麻烦自己哼哼。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13)铩羽拐子角

写到了现在,还没有决定是就此收笔还是继续得瑟两篇,因为我也不喜欢就停在13这个数字上,它是个奇数,总是让人感觉到不安。


其实在私人感觉上,游历在内皮尔的时光是最好的。因为我们遇到的每个人都是那样质朴可爱,包括问路打探消息、从事各类交易等等,接触到的人都是热情有嘉,这真是比什么景色都感染人心。


按照诗人John Chen的介绍,我们清晨就奔赴鸟岛。根据John Chen给的地址一路开下去,距离内皮尔并不远,穿过了一个很小的镇子,(我猜这个镇子连一百人都不会有),目的地居然就在一个Holiday Park里。


Holiday Park门口有个老式升降的栏杆,里面几个孩子在玩球,需要塞一块钱进去栏杆就可以抬起来,视野内很随意地停着一些房车,怎么看怎么像个难民营。正疑惑期间,对面驶出一部老爷车,上面一个老爷爷探出身子跟我交流。我说要去看鸟,他说你看不到!然后又巴拉巴拉说了一通,听出个大概是因为潮汐的缘故,要等到下午一点钟才行。


地方是对的,时间不对!看看表才早晨九点多钟,不死心又去问其他人,旁边有Reception,进门铃一响,这才注意到墙上很体贴地有最近的潮汐时间表,才搞明白原来这里面去看鸟是要步行的,等潮水处在低位的时候,沿着海滩步行六七公里进去,看完鸟之后再趁着潮水还没涨起来步行回来。我去,这对体力要求很高啊!关键下午一点往里面走俩钟头,看完了塘鹅再往回走俩钟头,这一来一回就是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完全跟我们的行程安排匹配不上,看来这次就只能放弃了。


也罢,看不看鸟无所谓,海景总是很美的,于是我们就下车拍照,很多海鸟飞过来吃我带的面包,还有野兔傍地走,野鸭眼迷离等等。待我翻看拍的照片时,惊奇地发现原来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拐子角!是打高尔夫球的人都知道,拐子角高尔夫球场是世界顶级的球场,建于2004年,是由美国著名高尔夫建筑师 Tom Doak 设计的十八洞球场。(Cape Kidnappers Golf Course)


查看一下资料,居然发现有如下非常感性的语言来形容这个球场:


签名球洞

被称作海盗普兰克的第 5 杆的 15 洞, 该洞在海平面以上800英尺(约合243.8米), 两岸边波涛汹涌。 你打出的球将会穿过草地航行约 14 秒后投入太平洋的怀抱。


拐子角高尔夫球场是高尔夫球发烧友梦寐以求之地,号称是世界顶级球场排名第33位,不知道这个排名会不会变化,如果会的话我相信只会上升,因为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完全不可复制的。当然这里打球也不便宜,好像不是本地人来打球的话一场要五百纽币左右,当然,这个价格只是针对新西兰境内算贵的,跟世界其他地方简直便宜得跟白捡一样,谁叫新西兰的高尔夫球就是这么豪奢任性且价格实惠呢!


再四外张望一下周围美丽的景色,我完全相信高尔夫球场被誉为高球界的奇迹的确是名至实归。看来这次来的准备不足,应该查看好潮汐的时间,拿好长焦的镜头准备拍鸟,顺便扛着我的破旧的7号杆到拐子角球场门前摆拍一张。


拐子角之所以得名据说在历史上还跟库克船长(CaptainCook)有关。说当时有毛利人试图绑架库克船长的一名船员,库克船长便把这里命名为拐子角。那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原居地应该叫什么呢?


当然我也完全没有白来,就冲着海滩上的风景,那滚动的云彩,那远处探出半岛的岬,那颜色各异的海水,那猎猎作响的来自塔斯曼海的海风,都说,“不到拐子角,枉来新西兰”,此言不虚。




评论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14)总有一些美好,让我们历久难忘

聊聊泡吧的事儿。

在惠灵顿独自一个人没办法泡吧,在内皮尔中心看到了一家酒吧,是爱尔兰风格的。屋外夕阳正好,屋内音乐弥漫,于是决定进去嗨一嗨。别误会,不需要打码的。

卖酒的小伙子没有想象出来的那种见惯市面的高冷,热心地跟我们交流,忍受着我对酒吧的无知,最后选了两杯啤酒一杯饮料,才二十块钱,便宜得出乎意料有没有,一下子拉近了我跟夜店之间的距离(Sorry,其实纯洁的我不懂夜店是啥)。

驻场的乐队堪称豪华,我掰着指头数了数,有八个人之多!其中核心大概是那个扒拉吉他的瘦男人跟旁边有点富态的吹长笛的女人。其他大约都是配搭吧。他们也用谱子的,基本上都是视瘦男人的马首是瞻。先弄了首舒缓一些的,然后就搞首欢快的。坐在邻桌的一家人一定也是非常相熟,因为两个小女孩立刻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跳舞,非常质朴的爱尔兰风格,不知道为啥让我想起秀兰邓波来,那个踢踏舞不是美国的吗?(后来好奇查了一下度娘,居然踢踏舞还真是有爱尔兰血统的!)看来舞蹈在这个民族的血液里已经充分浸润了,不会放过任何合适的节奏与场合。

另外一个小男孩对东方人很好奇,一直冲着我眨眼睛做鬼脸,这家伙的脸上涂满了黑色的条纹,过一会又去骚扰他跳完了舞继续写作业的姐姐。乐队又开始其他风格的曲子,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首长笛的独奏,哀而不怨,悠扬动人。另外则是旁边那个毫不起眼的老人,看着一副受气相,站立起来歌唱了一首风格迥异的独唱,显然不是英国或者爱尔兰的style,曲调也是忧伤的,还很高亢,类似咱大中华的陕北风吧?我忍不住拽了拽背对着我的另一个乐手请教,他告诉我原来是苏格兰民谣。我怀疑这有点象一个日本人在唱阿里郎,不过确实那种忧伤特别能够穿透内心,我环顾了一下周围,发现好几个孤身一人的家伙也顿时显得忧郁起来,这音乐的魅力不分国界呀!

忧伤之后会欢快,也许是知道炸鱼薯条马上就要端上来了吧,乐队演奏起了最后一首曲子,大家随着欢快的节奏跺着脚,用手掌击打着桌子,乐队中有位专门用一根棍子戳地板的,棍子上嵌满了啤酒瓶子盖什么的,反正一戳一哗啦,屋顶都要掀翻了,一曲终了,主场优雅地跟大家做了个手势,收工吃饭了。

次日,我们离开内皮尔,踏上回奥克兰的路程。并没开多久,我看到一个男人在路边插牌子,上面写着樱桃字样,我急掉车头转回来,那男人还没走呢,看我的意思,就开车在前面指引,一直把我们导到了一个樱桃园里。

听说我们想买白樱桃,老板马上打电话,然后做了个鬼脸说咱运气不错,她的儿子正在采摘,估计能摘到一些。

我还从没进过樱桃园里面,都知道樱桃好吃树难栽,果然这家伙被遮盖的密密实实的,细细的网子包裹起来,从外面啥也看不到。应该是怕鸟偷吃吧!(新西兰的鸟极为狡猾,我家种的西红柿青着的时候鸟都不搭理的,就在变红的一刹那,鸟就飞来如约把它啄了吃掉,简直如有特异功能一般),我正从空隙里想办法呢,一个大男孩端着樱桃从里面出来了,打开了门让我进去随意拍,这才见到了樱桃挂在树上的全貌,真诱人呢!

这老板给我们称了两个包装就不再给称了,说着白樱桃产量不大,我们应该也留着给其他人一些机会呀!有东西不卖,要与他人分享,这一点也已经见怪不怪了,反正看到从园子里采摘下来的新鲜樱桃,心里已经很开心啦!当即告辞踏上归程。

又是一段美好的旅程结束了,天舒(订阅号Jeffery0064)又将开始繁忙的导游日子啦!下一次去哪里玩,还要有朋友们建议,或许你也想拥有独属于自己的“私游记”,那就找天舒吧!天舒带你,玩转新西兰!



评论
十四期连载结束,谢谢大家!

新西兰生活信息

大小型狗,猫宠物寄养

新西兰本人就是猫狗奴,有长达15年以上宠物饲养经验,大中小型狗和猫寄养,可提供接送服务。 2 P- ]6 b" M: ~! Y9 } 寄养时间安排灵活。% q5 `0 R% U5 Z( }: R% P' e0 J 有需要的请联系:02040095672 1 [3 ...

新西兰生活信息

买完,请删。

新西兰East Tamaki 自取 9 p) r: G- t# n $ ?4 t! d. i+ Qnbsp; vx: wojialuyi % z+ X7 n' F: R; [+ W % G2 R1 }+ L' X2 Z6 p- ~ 还剩4只 4 g5 Z3 H0 D/ k' O nbsp;^" `5 S$ ` - @% t, \; b: g! M2 h 评论 Dddddddddddddddd ...

新西兰生活信息

出豆腐猫砂 好用价廉

新西兰出猫砂,原价$12一包的,现在一箱出$70(8包)纯豆腐猫砂,可以冲厕所。一包2.38kg吸水量6L。; h- g6 j$ _1 k# P' h9 R" H 奥克兰地区包邮6 H4 @) u8 H# Z* d0 k# w8 F 联系vx:lilithzhong ( M$ L( u; J# F0 Q) ...

新西兰生活信息

奥克兰猫猫找新家

新西兰有偿领养希望找个好人家0 s, @! Z0 d) |, ?) q9 b# Y 猫猫六周大了都断奶了猫猫性格都非常好特别乖随便摸 感兴趣➕v(x13_0523CG)) U4 S1 Q8 u' i7 \ 或者短信联系02102969881 . m4 {+ q$ t4 Z: l0 U3 ~ " i9 ...

新西兰生活信息

宠物尿垫

新西兰本帖最后由 mzzzzzb 于 2024-12-8 23:48 编辑 : N# m0 g# L2 B+ J3 V 8 u: U: [) O4 B" n( Q 给宠物用最好的,才是真正的爱!% I/ T2 r3 b: U. i* R 这款宠物尿垫,吸水量远超普通产品,500ml液体瞬间吸收,表 ...

新西兰生活信息

有会玩无人机的吗?

新西兰买了无人机,不会玩,想交流下。 大疆的avatar, 有兴趣的可以一起交流学习。 评论 厉害,我只有air2s 评论 一起交流下,加我 评论 sunbrotalk 评论 我也玩无人机,请加我微信yepinhong 评论 ...

新西兰生活信息

走马观花看北欧 ( 多图 )

新西兰六月中旬,跟欧洲当地旅行团在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转了一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上团,同一地点离团,一共九天时间,旅行团嘛,水过鸭背地走了一遍,哥本哈根的鱼美人,安 ...

新西兰生活信息

纯种东德工作系德牧预售

新西兰纯种东德工作系小狼狗预售通知。我们的纯种东德工作系狼狗夏季的小狗将在明年初出生。提前通知计划购买东德工作系纯种狼狗的朋友们,请联系我咨询有关我们狼狗的繁殖情况。保 ...

新西兰生活信息

猫咪 小猫 小橘猫

新西兰6只小橘猫(3只猫弟弟3只猫妹) 神兽出笼 可甜可咸暖糯拿捏 奥克兰东南区flat bush 取 联系电话0211343683 微信ruandonghaileon) {' ~9 {; y4 k* p / Q7 c8 t9 m9 g! P. b; O1 r 1 Knbsp;d$ B : ?) g! m9 xW; X: F) E / ...

新西兰生活信息

每张$40

新西兰8月23日週五,紐航,奧克蘭飛基督城,晚上8點40分起飛。 9月1日週日,Jetstar,基督城飛奧克蘭,中午1點50分起飛。 來回程都是4張票,每程帶2件托運行李。 價格低於市場價,請詢問。 ...

新西兰生活信息

有没有 钓鱼群?潜水群?

新西兰一起 潜水 捉龙虾鲍鱼哈 求拉进群 评论 潜水 是指自由潜 还是水肺啊 评论 我有出海钓鱼群,加我微信hammeronboat 拉你进去 评论 thanks.................. 评论 JUST.M奥克兰全域割草,砍树,花园 ...

新西兰生活信息

更换铁皮瓦屋顶 求报价

新西兰90平房子更换房顶铁皮瓦求报价 评论 铁皮瓦能只换部分吗 评论 请联系我看货报价0212941639 评论 还有需要吗? 评论 六千左右 评论 曾经看过华人、洋人家换铁皮瓦房顶的,质量差别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