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统计是面照妖镜
在新西兰
我觉得我们很多人在评论问题时缺少统计观点。大概在我们中国教育里,社会统计学是一门尴尬的学问。没用或者没真正用。既然没用则不关心。
其实统计是我们判断事物,决定投资,判断我们自身价值的最重要工具。当你看到隔壁房子价格暴跌,你肯定心理不爽,但是是否意味着你的地价也就暴跌了呢,以统计的观点来看,未必。只有样本数量达到一定量,结果才有意义。而新西兰是个小国家,房屋市场是个小市场,特别是现在成交量萎靡,一个房的意向客户极少。因此这个时候的房价,在统计的观点来看对隔壁房价没有比较的意义。当一个人把一个区一个房子成交例子拿出来当整个区的代表,这毫无意义,甚至同一区域条件完全一样的另一套房都不能代表。因为样本数量不够。但是整个区域或者城市的统计还是有意义的。这能够看到房市整体状况。
评论
但是统计并不能影响真正的成交价,因为买家卖家都看不到,如果你隔壁房子跟你差不多,然后暴跌了,那过来买你房子的人,你自己,你邻居一切的人都能看得到,买你房子的人心理价位不可能不参考你隔壁的房子成交价,最后你成交价也就是隔壁成交价的附近
评论
前两天那个经济学家说南方人都喜欢湿,是陋习,不知道她见过多少个南方人
评论
statistics is not enough here...
评论
统计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你收集到的数据都不是最新的,也很难反映未来的趋势
评论
有经济学家了?
评论
看看主流新闻就知道了,同一套统计数据,全靠断章取义的解释。在政治家手里数据是可以翻云覆雨滴。大部分民众搞不清中间价平均价指数和剔除通胀因素是啥意思!
就是一个房价或物价指数上涨越变越陡的图往那一摆就可以引发群情激愤了。可是哪个指数生长都图不是弯曲向上越来越陡呢?不管1%还是10%,改改坐标和区间画出来一样吓人。难道报纸上要登个对数图表吗??不说那些高中就没选过数学课的kiwi,本群数学好的中国人几个看得懂?
不要过高估计大众的悟性,说多少道理都没有用。别看不起那些搞不清统计数据的芸芸众生,正是他们的理解甚至是误解真正决定了价值和你家房子到底卖多少钱。太认真太学术你就输了,市场长期理性短期感性,保持清醒的人永远是少数,所以赚到钱的也是少数。
放平心态慢慢看
评论
数据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补充内容 (2022-7-12 11:26):
而且数据都是滞后的,第一时间的一手数据我们是看不到的,看到了也是很久以前的数据
评论
你说的是那个首席分析师吗?那个傻逼你管他干嘛?
评论
不是,是经济专家f n 甲,记得她说当年以经济专家办移民的哦
评论
嗯,这就是你不对了,你跟一个家庭主妇计较啥。
评论
家庭主妇就可以豁免?
评论
不是豁免,也不是歧视她们,只是她们时间太多,很多没事干就喜欢胡思乱想。
评论
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例子我给大家举几个:
中医治疗癌症,中国人炒高新西兰房价和温州炒房团炒高中国房价一个味。华人把父母移民过来吃福利自己都去澳洲赚钱了。新西兰医疗水平差,医疗条件差,有病排队耽误治疗。中国人都开始回国啦或者换护照都去澳洲啦。凡此等等,当你用数据说话往往发现不是这样。
评论
这时卖家恰恰不能认为隔壁价格就是市场价,隔壁卖家和你经济状况不同,而你碰到的买家和隔壁哪家的经济状况也不同,不要以为暴跌后你就只能卖这个价,而买家也不要以为别人捡了漏,你也一定要捡到漏。这样的情况新西兰市场十分常见。
评论
我觉得你这个描述,说得倒是很像“steroetype" --A stereotype is a widely held, simplified, and essentialist belief about a specific group. Groups are often stereotyped on the basis of sex, gender identity, race and ethnicity, nationality, age, socioeconomic status, language, and so forth. Stereotypes are deeply embedded within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wider culture.
评论
但是问题是,如果房子根本不一样那肯定没法这么比,但是如果地一样大房子也差不多的情况下,隔壁房价绝对会起一个很大的参考作用,下跌市场没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买,而上升市场没人会愿意低于这个价格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