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关于最新的Maclean 高中学区划片,有什么内幕吗?
在新西兰
最新的划片还没出,但我发现一些处于MacLean高中学区边缘的房子,像32 Britannia pl, halfmoon bay, relab,上的估计远远低于one roof 和homes 。而通常,relab应该是高的那一个。我发现类似处于边缘区域的房子估计貌似都比较反常。根据relab在房屋估值上的表现,我怀疑这是不是因为relab从政府,或者咨询咨询公司那里得到了关于学校分区的最新消息吗?
评论
Pakuranga College 不到2100学生,Macleans College2600学生,Howick2100学生,从学生数量上看,调整是肯定的。就是看是调哪里了。
评论
不要忘记,macleans 有300多个是海外学生,还有那些out of zone 的学生。如没有海外学生又政府不许收out of zone 学生. Macleans 可能要扩大校区才可有足夠学生!
评论
没错。。。。 我之前有个帖分析过
评论
这么多年Macleans 根本存在收生不足的问题!
评论
多谢,我刚刚拜读了您2013年的帖子“(9月3日更新完毕)我所了解的东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信息”,很有利帮助,十分感谢!
评论
Maclean 的房子不愁卖- - 这个东区Agents普遍的口头禅
评论
中区名校都很多out of zone. 经济不错的家庭,一般送孩子去私校了。
评论
我都没回头看了。。。。。多谢捧场啊哈哈 我也得回去看看
评论
真的 华人家长再穷不能穷教育 私校这个东西不是咬咬牙就能送的 担心孩子受刺激攀比
更不用说学费交了就没了 房子保值 还不如买校区房
评论
真有钱的人考虑的跟我们一样吗,保值不是他们考虑的东西,体面才是,圈子才是
评论
我觉得有钱人发展社交圈和老百姓不一样。老百姓咬咬牙,送私校,然后这就是我们唯一的破圈的机会了,但有钱人有的是社交平台,各种club,高效的多,根本不在会学校这个圈子。
评论
愿意写这么对东西无偿分享给大家的,都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
评论
三面都是海,学区再缩就没了,新留学生这3,5年都没戏了,可见的未来华人移民的热潮也断档,等这波过去10-15年的亚洲移民的孩子上完学包括中区的“名校”的光芒就要逐渐褪色,avondale,lynnfield,mt roskilll grammar都是如此,没生源继续追这个噱头自然就没有卖点,未来奥克兰市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印度移民的天下。当然学区房要跌也不至于,未来最低工资40,一杯咖啡20,房价地价怎么“跌”都有限了
评论
大概率感觉会缩校区的,那些说不会缩的或者生源不足肯定最近没有去过那附近,一条街,五分之一的房子都在开发,,,,推掉盖联排……或者分割搞TOWNHOUSE,看着学区不大,但是,这么一玩,校区内的房子数量就爆表了………………那么,校区内的学生数量就太多了……………………
评论
我是在说真有钱的么????我说的是工薪阶层想要孩子上好学校的
你理解错了
评论
没错 你想挤破头让孩子进去 但是那个圈子不是你想孩子挤进去就能挤进去的 人家课后都说家里庄园游艇老爸的生意啥的 刚去了哪里玩怎么怎么样 最后搞得自己的孩子反而自卑了 何必呢
评论
自卑就没可能成为动力吗?
评论
非常同意。
送孩子上私校不像买名包名表名车一样,咬咬牙,花几个月的工资买一个LV, 然后在聊天中不经意的说出来,我孩子在私校。
宝宝和包包不一样,是有自尊心的。 而这种自卑会跟着孩子一辈子。
有句话说的好:但凡辛苦,便是强求.
评论
校区这个东西吧,见仁见智。大概率送去校区了,出来也还是那样,找工作,买房,还贷款。其实走的还是父母这辈的老路。最蠢的是那种家庭条件一般甚至偏下的还要硬挤进私校的,不是那个圈子非要浪费钱。私校毕业了,就算你去了悉尼大学,美国大学,毕业了,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这才是开始而已啊。后面还要费劲巴力买房还贷,再努力吧自己的孩子再送去校区,去鸡娃,最后出来和爷爷辈和父母辈一样啊。。。按现在躺平的思路看, 这些人是新时代的奴隶啊,累死累活几代人为鸡地屁做贡献啊哈哈。
中产,哪怕是偏上的中产,千万别浪费钱培育孩子,特别是两个孩子或者以上那种。走正常的路就行。出来后,还能分你这辈和上一辈四个老人的基业,否则很可能就在孩子这代人把家业散尽了。等再下一代,就啥都没了可能。这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特别大概率的事件。当然如果这代人有钱,自然要给孩子最好的,无可厚非。条件一般的偏下的,一般也不追求这些,反而孩子将来带来的回报可能更大。就是中间这群人,有点财力又不大,咬牙坚持也行但是没富余的,真的要对教育问题慎重,大概率是投资无回报,最后孩子过得可能还不如你这代人。与其这样不如拿有限的资金投点资,买个房,将来再差孩子不用为了还房贷活着,生活质量绝对杠杠的。
评论
你只能做腥腥叫兽。
评论
猩猩绝对练达通透。别人的智慧人家肯分享是旁观者的福气。
评论
我觉得猩猩都教授很有想法,很通透。当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他的观点。有不同观点也很正常。
评论
对,听他的没错,下次买投资房一定买pakuranga,不买farm cove。而且还要买pakuranga plaza这边的
评论
哈哈哈哈哈 对对对
评论
谢谢分享,十分受用。
我的理解是,与其鸡娃,还不如鸡自己。自己出息了,娃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自己没成功,娃依然有可能给别人打一辈子工。
评论
很有道理,自己一辈子没做到的
指望着把孩子送到私立花个几十万就做到
成功要是这么简单,现在满大街都是贝索斯了
评论
因为身边听过,看过这样的有一些,不敢说是大多数人这样,但是相当一部分是。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不惜成本的投入,又练琴又报美术班的,不顾自己工作去陪娃,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钱,没给孩子留下, 孩子也没混出来。最后还要啃老,过得还不如父母这代人。我想谁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例子。
倒不是说教育无用。而是现在的教育过头了。以后很多行业都有自己行业系统内部的认证了,可能就是个几周几个月的课程(类似中介证书),拿到了,就可能能在行业内找到工作,不需要大学教育了都,都是向专业化专科化发展。美术音乐这些,确实陶冶情操,但是能当饭吃的没几个最后。一般家庭培养孩子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他们将来生活的好点吗,归根结底还是money talk啊。中产有点基业,外加上祖父母辈的,结合适当投资,等孩子大点,只要思想健全身体健康,不为生计发愁,没准又能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或者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这个可能比通过上学实现阶级跨越的希望大些哈哈),真的没必要再走上父母奋斗这条路了。
评论
假如Macleans 没有300个海外学生和百多个out of zone 的学生。那400 多个学生不见了,他只可以在校区內找学生,那代表校区內要新建三至四百间房子才足夠有新的学生。如没有足夠的学生或房子,就要扩校区!現在不只校区內很多发展,校区外的pakuranga 的联排更多,Macleans 校区內一地大部只可分三房,但pakuranga 可分五至七房或apartment。 pakuranga college 以后接收学生的压力更大!你想想Macleans 不夠学生但pakuranga 太多学生,你是政府会怎样做!问题是Macleans 校区那有足夠地可建四百间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