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不是有些人其实可以买得起 但是还是要腰斩了
在新西兰
公司有个东南亚的同事,都两年了一直都在抱怨房价太贵,说他们这种双职工家庭收入都不错,买不起房真的是太不合理了。 正常一个国家,双职工家庭应该很容易买的起房才对。说在他们国家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最后聊了聊才发现,他们每年出国玩两趟,明年去美国的行程都已经安排好了,存了大半年的钱,一趟trip可能就花完了。我就纳闷哪里去攒钱付首付呢?并且他只愿意买新房,南区不愿意去,西区只愿意买在hobsonville,觉得那里的新房应该是60万才是正常。不过他说墨尔本的新房才60万,是这样的么?
像极了我一个华人前同事,卖了上海的房,手握100万,抱怨房价贵,说要腰斩才合理,后来发现原来人家想买学区豪宅,不是DGZ不买,不是6房不买,不是新房不买,嗯最后还是没买。
可能真的是每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lifestyle 不同,手握100万现金继续租房的事情,我肯定受不了啊。
评论
多了去了,10年前就抱怨房价太高,要等腰斩再买的,到现在还在等,已经买不起了。现金我再手里贬值了,房价上去了,买不起了。。。哈哈
评论
想起来小时候老师讲的故事, 制定一个小目标,跳一下就可以达到。你同事属于给一个杆子做撑杆跳也够不到,还抱怨的。。。。
评论
嗯,他是那种最后一定要替大家付房贷的人,这样的好人不多了
他不懂骑驴找马的道理,也绝对不能将就,必须一步到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评论
个人生活方式和期望的不同。
所以说,根本不是房价的问题,就算现在放假20万,还是有人买不起的。
什么都没有就要买豪宅的,这种人就是一辈子没有房子,老了要靠养老金生活的那种
评论
这俩口最后应该会去澳洲。
评论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看了17年(十七年)的房子了,都一直嫌贵。要等下跌再买,一直当租客呢。
评论
东南亚什么国家每个人都买得起房啊?
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房东也需要这样的人。
评论
租我房子的那个菲律宾夫妇也是这样,夫妻都有工作,在dunedin这种小地方买房应该很容易,但是来了十来年了一直租房!
租我放之前说要准备买房,我看够呛!
交租到是很准时,可以看出来是设成自动转账那种了!我倒是希望他们一直租下去
评论
因为人家字典里没有“刚需”两个字
评论
所以说不是房价不可负担,主要还是期望和收入不符。都想50万买大房新房好区然后3-5年还清贷款。只有吃福利的最幸福不用为这些事烦心,否则不管你挣10万还是100万总觉得买不到"可负担“的房子因为永远看的都是自己能力所不及的。
评论
说得太好了,这位坛友。
有了这种好人,租赁市场才稳定啊。中介有生意,房主有收入,租赁服务署有活干,搬屋公司有生意,清洁公司有生意。这种人带动经济发展,真正为社会作贡献啊!
评论
刚从墨尔本回来,那边相当于奥克兰manukau地段的房子,400-500米的地,4房2卫浴,全新房, 60-80万澳币大把的选
评论
最主要他告诉我40万买地 25万造一套全新4房2卫, 25万在新西兰应该就只能造一个两房吧。
评论
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吧,说不定人家喜欢这种没压力又有很多余钱的生活,像我们大部分华人肯定都愿意勒紧裤腰带赶紧把房买了,但有没有想过买了之后生活质量肯定就降低了,有多少个是根本不需要房客的,身边买了三房还要租出去两间的比比皆是,这样住在所谓自己的房子还不如整租呢,生活追求不一样没有可比性。
评论
澳洲的建筑成本是比NZ低很多,大约是NZ成本的70%吧。
评论
人都是贪婪的,谁不是拿着60万想买80万的房啊.有些人市场上转了一圈下来接受现实上了车.有些人就固执等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等到腰斩吧不是说快来了么
评论
新西兰的成本就是高,同样的房子在澳洲造起来就便宜很多,在中国造起来恐怕1/5的价格就够了
评论
最傻的是那些谈论抄底的,好像他们拿着现金这几年就能挣多少钱一样。可笑又可怜。
评论
我家没有房客,从来也没有过。
其实开始的时候,根据自己能力买小一点是正常的。
那些第一个房子就要豪宅的太不现实了。
评论
我的老师讲定一个大目标,一直努力,哪怕最后没达到那个大目标,也是top 1%的富人。他不是定的目标有问题,是根本攥着100万没努力,没动静
评论
他们最能说了,他们觉得一百万攥手里,就可以像大富翁一样靠这一百万钱生钱。都是些眼高手低的主。
评论
没钱 没安全感。。。。。。。。
评论
眼高手低,谁年轻的时候不是呢?只是那几个老空军都应该30,40大几了吧?
评论
到了澳洲还是买不成
评论
还是澳洲好啊
评论
主要是他们不懂造假骗贷款 也不懂房租还贷款 活该租房 还是论坛上的精英们牛啊 全是借鸡生蛋 智商高的 不愧是纽西兰引进的技术精英移民。
评论
错了,应该多是创业,投资类精英移民,真正技术移民的,多是苦哈哈的码农和踏踏实实干活的人,没有原始资本和眼界,哪里懂资本的运作
评论
認識有人去年賣房了,等腰斬
現在在租房,看看到甚麼時候了。。
评论
身为技术移民的码农,森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