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前些日子子发帖子,谈一个建筑师对奥克兰的想法,年轻气盛,惹了不少人生气。
今天平心静气,谈谈城市,找一衡量建筑的基本杠杆,以作建筑评价的坐标。
观人处事,知其价值观。观其价值观,知其人生观。观其人生观,知其世界观。
建筑同理,看一地方之建筑,先要有城市观。看懂一城市,则知此人文,晓此地理,明政府之纲领,懂大众之民意。
我来说说我对城市的理解,也整理一些新西兰城建例子加以讨论。
观察一个城市,主要是看“公”与“私”的关系。
公-属于国家政府的
私-属于个人的
这个关系大可以延伸至国家,小可以浓缩到一个小商铺。公往往是私的框架,在完善的框架下,私可以发挥到极致。就好像唐诗的五言七言,和宋词的词牌,眨一看仿佛枷锁让人伸展不开,其实有了规则,潜能才能发挥到极致。到了极致之后就又有新的规则出台,如元曲和小说。
一个有足够国力的青年大都市,如纽约,“公”总是走在“私”的前头。“公”包括城市软件,如城市规划,建筑规范。。。城市硬件如交通,基础建设网络。。。当如此规模而又完善的城市构架在资本家的帮助下完成后,私人就可以在框架内尽情发挥了。纽约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他像是一个资金雄厚的开发商,参考了全世界最好的开发经验,老天爷给了他一块宝地,他又找到了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建筑师,和一堆排队要买楼的人。
photo from:www.airpano.com
公与私关系没搞清楚的大都市也有不少,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典型的拉丁城市,公搞公的,私弄私的,等“公”发现自己根本摸不到“私”已经晚了,大片自建贫民窟就在CBD旁边,倒也成了里约一景。不知道最后是哪个聪明人把缆车网络放到了贫民窟里面,“公”才基本上能抅的着“私”。
photo from:www.airpano.com
当然,“公”设计的再完善,也经不住时间的消耗,因为当年强悍的国力终有一天会衰弱,跟不上“私”的步伐。这时候就要看“私”自身的觉悟高低了。去过欧洲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有时候看到意大利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几百年前画里的小镇跟现在的小镇没什么分别,除了画上的马车变成了法拉利而已。那个凯撒大帝的罗马现在还原封不动的呆在那里,新的罗马在旁边互不侵犯。
photo from:www.airpano.com
最有趣还是中国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城市。你如果站在景山上俯视整个北京城,就一阵心痛。五四后的北平千疮百孔,解放后的北京城设计,采纳了不少苏联人的意见。文革时候好东西变成牛鬼蛇神统统废掉,就剩个中轴线跟环线还看的清楚。改革开放后一味西化,要向国际大都市看齐,能拆的都拆掉。现如今,国际上都讲究保护老东西,北京就把有些胡同圈一圈先不拆,也就是所谓的保护了。“公”摸着石头过河,“私”就趁你迷茫的时候使劲钻空子。
摄于去年景山摄于去年北京电视台顶
这些话太概括,也不完全正确,不过多少接触到了思考城市观的方法。有了城市观,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可以把城市放大,来作细微的观察。
新西兰在有“城市”之前是毛利人的地盘,他们有自己的建筑艺术。房子沿海而建,木结构(就地取材,轻便),30度左屋顶(雨水不会积屋顶),地板凌空(防潮湿)。这种原始建筑是对应新西兰自然环境而形成,有着现在普通房子的所有基本特点。不久,英国人开船来了,奥克兰在1840年左右有了点城市的样子,那时候queen st还是一条小溪,一直往海边流。当时的城市规划师还是坐在albert park的草地上,画着奥克兰的港口。 港口越来越繁荣,沿海一带越来越值钱,大的贸易公司都在离港口进的地方买地,建房。如果开车经过Customs st, Britomart的那些1900建的老楼在当时可是奥克兰最大的贸易公司。
那么什么奥克兰这个城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远的不说,可以从城市近10年的一败笔入手。
10年前,如果有人问我奥克兰CBD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会带他站在Princess street, 奥克兰大学钟楼的正前方,然后告诉他:city的右手一半是大学,左手方向是城中心山顶的公共花园(Albert Park),花园旁边是美术馆,远处是商业区。身后是火山(mt Eden),正前方,路向下延伸而去消失在一片绿地里(Emily place),绿地远处是爬满了车的港口,巨船停码头边蓝色的海里,再远处就是太平洋咯。火山,大学,公园,港口,这些景象只属于这个城市,公,私,自然,不分你我的城市,很美。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核心价值。
几年前,有几层高层公寓建在了码头(scene apartment 1,2.3)。现在在从Princess street向北望,再也看不到海港,换来的是水泥铸成的高层公寓。这个公寓把大学生洞察奥克兰核心价价值的观景台挡住了,观景台变成了私人的,人们很容易忘掉自己离海水有多么近。在Albert street仍能看到海,但是旁边没有草地,没有大学,没有。。。。
建筑,百年大计,一旦失误,晚矣。
photo from google street view
奥克兰有成熟的建筑规范,城市规划,数不过来的法规,但是执行这些法规的人是打工的,很多连建筑常识都没有,所以不怪他们。在开发商符合了规范的所有要求,打赢了该打赢的官司后,也没什么能够阻止此类建筑拔地而起。对这种案例,Auckland Urban Design Panel应检讨。
那么这样的一个国家,有如此健全的城市建筑规范系统,但让人看不过去的建筑仍屡见不鲜,那么一个好的城市规模的建筑群又怎样才能出现呢?说难也不是很难,city里面,如果有一大片的地段,只属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landlord),这个landlord有着很好的建筑认知,手下有着很好的建筑师,任何在这个地段的新建筑不但要通过国家的建筑规范,也要通过landlord 自己committee的审批,以确定任何新开发都符合这个landlord的城市观,乃至世界观,好的建筑出现就不远了。
这两年奥克兰这种好的例子很多。
- Britomart
- Wynyard quarter
- Imperial Lane
- City Work Depot
- Federal Street
- ponsonby central
这几个例子中我对wynyard quarter最不以为然,因为这个开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跟auckland art gallery一样,砸了很多钱自然效果就好。其他几个则都是私人的开销,没有可比性。这些项目里面我对Britomart最有感情,不光是因为大部分项目都是我们做的,而是因为我已经快记不起来他以前的样子了。
闭上眼睛回忆,三年前britomart那里还是大片的parking,除了偶尔经过些坐火车的路人,和一堆连玻璃都没有的百年老楼,几乎只有鸟来拉屎。
photo from:britomart transportblog.co.nz
十年前的britomart,还记得那个到处是流浪汉的bus总站么,那时候天黑了我基本就不敢在britomart混了。不怕别的,只怕哪里出来个喝多了的毛哥,找我说话还不让我走。
photo from:britomart transportblog.co.nz
现在呢,boom! 这里是奥克兰第一个研究城市细节的地方。白天黑夜一样热闹,如果晚上2,3点走在britomart,满街都是帅哥美女,以前什么样子,不仔细想还真记不得了。
摄于去年冬天
这些日子经过 Symonds Street,发现奥大建筑系对面的Sciencebuilding残废了。一个水泥巨人如今少了半边。那幢楼是奥克兰最丑,因为他的建筑风格叫做Brutalism,中文叫野兽派。这种风格主要特点是诚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现浇水泥,不求完美,只求诚实,没有修饰,只有质感。这栋楼是丑中的经典,我记得建筑系的学生都爱他,大学作品都想模仿他。想当年被称作the gate of university,现如今残废了,这个不修边幅的大叔要被整容成玻璃做的小白脸。 一个城市的发展,这种事情难免,这个时代已经容他不下。今天文章就写到这,也算是为心目中的烈士致敬了。
摄于前两天
photo from:http://www.topboxdesign.com
评论
果断沙发........
强帖留名........
自有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不知可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评论
文科生很强大!太长,没看完。
评论
前排留名~~~
评论
DJ YOU ROCK……
评论
有道理,不知能不能成为现实啊。
评论
干草根的活,操市长的心
评论
瞎jb扯淡扯到新西兰来了。
评论
那哥们儿你想聊点啥,咱们聊聊啊
我帖子发错地方了么?这不是谈房说地么?我应该发在fml里是不?
这东西看了不长肉,但以后泡妞的时候也可以聊聊啊
你喜欢进到一个论坛里,满眼都是销售传单么。论坛不就是找个话题论论么。
你这个回复我没法跟你论啊。
评论
才华横溢的书生--加油!
评论
俗人就关心xxx 房卖了多少,什么什么,你懂的。艺术,规划那是一点都不在意的。
评论
樓主又來新的大作 拜讀了 不過 覺得樓主好像又只是有點無病呻吟的在強調他以為自己的美感的追求 而忽略了政治和不同參與者(雖然他提到了所謂公與私 ) 在一個城市在規劃建設中的角色和作用 例如他對City 一個apartment 檔著奧克蘭港景觀而感嘆 (這就好像今日老有人希望將奧克蘭港口搬到其他地方一樣的道理)卻沒有提到這個錯可能不是在這個建築物本身 更和美感不美感無關 而是可能由於CBD 的Central Area District Plan 根本就沒有就這塊地對保護海港景觀立下特別的高度限制 又或者當初由於沒有人反對而得而通過 還有 假設樓主的公司是這個apartment 的建築設計公司 他們會因為覺得要保護公眾的海港景觀而在Council 沒有相關規定的情況下自我約束叫他的老闆/客戶不要建得那麼高? 看來是不會的
樓主提到了 公與私 在城市發展的角色 但有點太籠統 除了某些極權國家 (像50/60年代的中國 蘇聯和北韓)政府在城市建設的角色通常都只是提供規劃/建築法規 執法 公共建築的建造 和建築物中間的城市交通系統和綠地規劃 樓主提到的各個城市的例子來說明他的公私觀點 卻沒有很清楚和仔細的提供證據來證明他說的就是原因 - 例如為什麼說巴西會是”公搞公的,私弄私的,等“公”发现自己根本摸不到“私”已经晚了“ - 是因為他們索性不管 完全沒有土地利用的法規? 還是財政上不能負擔執法取締非法建貧民窟的作用 又還是因為實在太多貧民窟了 為了社會政治穩定的因素不可能隨便要他們離開? - 這都遠遠不只是建築上研究的範圍/課題 和樓主說的什麼美感更是兩碼子事 覺得樓主這樣的例子和結論實在將問題過於簡單化和太主觀了
另外 一方面用外國城市從宏觀方面做例子 在說到奧克蘭卻只用CBD 比喻會否有失偏頗 ? 據聞Sydney 的CBD好像也沒有高度管制呢 恐怕只會更多像樓主所言的apartment 出現....
以下再就樓主文章中某些句段再說兩句:
当如此规模而又完善的城市构架在资本家的帮助下完成后,私人就可以在框架内尽情发挥了。- 沒有研究過紐約的城市規劃制度 不過相信他們的和大部分英語國家一樣 都是強調公民在規劃過程的參與和對發展的反對權 然而樓主又為什麼會覺得紐約的城市建設就是完美呢? 怎樣知道紐約沒有那種ugly building 和恐怖的public open space 呢? 出名的是曼哈頓的火車站更是罪案的溫床呢
只属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landlord),这个landlord有着很好的建筑认知 - 嗯 這個可能要建築師自己做了大地主才有可能實現吧
也没什么能够阻止此类建筑拔地而起。对这种案例,Auckland Urban Design Panel应检讨 - 之前都說過 他們只是管那些大型發展 對華人參與的小型住宅大概管不到太多 而Panel的意見也不一定有法律效力 要檢討的應該是整個新西蘭城市規劃法規 Resource Management Act 看看其如何授權地方政府對不符合 urban design 原則的發展作出更大的限制
隨便的就說一些 明白樓主作為建築師有他對城市的獨特看法 但一個城市的發展其實是個非常複雜和由各種不同利益團體和公私機構的互動過程 當中涉及不少歷史 文化 經濟甚至政治因素 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 更不能事事只從建築美感角度來看 學某些女同胞最愛說的 “漂亮不能當飯吃啊 ”.....
评论
作为一个强烈艺术气息的大师,我完全没读懂楼主想说什么
还以为是 Ieoh Ming Pei的儿子来了奥克兰在给我们看一本
European Architectural History 课本
评论
对那个公车站有点印象,好像99年还在那坐公车去过missionbay
评论
一个大题材被你这么以分析实在显的叫真儿。 每个城市都举出你这么细节的例子来说的话哪个都不好喽, 每个城市都有好于坏,美于丑,如果你不是将心比心,compare apple to apple 你怎么justify成功于失败。
你说的掐掐相反,谈建筑,漂亮不能当饭吃,这样形容未免太肤浅了。美是一种luxury, foundation扎实了才可以要求美,像这个城市一样很多人都还在往扎实的一面奋斗,追求美感还很遥远, 又是一个话题。
我觉得这几个example很经典,他说的这些城市都是有很多layer的,他们都是经过岁月一层一层拨开才有今天的结果, 起码在这里让人认识到了这个世界有多diverse, 奥克兰一个这么年轻旺盛的城市不应该去学习那些好的东西吗?做为一个urban planner不应该给这个正在发展的城市提一些可贵的意见么?
评论
哈哈哈哈哈
评论
很值得拜读
评论
看樓主那麼認真 我才也認真從我自己的角度詳細的評論一下 我很敬佩樓主對城市的熱心 但只是覺得他的論據有時有些流於片面和有點專業的局限性 難道就不能提出不同意見好使其他網友也從其他角度思考問題嗎
其實奧克蘭是那麼年輕的一個城市 人口也不多 樓主有些例子其實並不太恰當 例如巴西和意大利的 這些城市人口太多或者又歷史太悠久 又例如紐約 雖然它是國際第一大都會 但城市規劃界倒很少覺得它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 反而在美國西部大Portland 和加拿大的溫哥華則經常被引用為宜居城市 (雖然 我也不覺得Vancouver 其實怎麼樣 就算是好的也只是City 部分 其suburb 例如華人最多的Richmond 和奧克蘭的其實差不多 有些街道甚至沒有行人路)
最後 樓主這個帖是關於城市 不是建築 當然建築是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 也是城市的衣裝 但建築不是城市的唯一部分 一個城市的成功與否 不只是只能看建築 還有其他方面 交通 房屋 環境 各種基建的合理性 安全程度 人們的lifestyle 和快樂指數 如果城市和其設施真的只能單以建築的/景觀的美感來衡量 那返回剛才奧克蘭港的例子(也由於樓主引City aparemtnt 檔著海港視野做例子) 那大概奧克蘭港真的需要從現址搬了 對很多人/建築師/城市設計師來說 這個貨櫃碼頭對漂亮的奧克蘭港簡直是大煞風景 很多人甚至說它是eye sore (雖然我倒覺得它挺漂亮) 最好將它搬走到遠遠 然後又在原碼頭舊址設些cafe 呀 landscaping 呀 弄一個 promanade 加一些酒吧之類就是最perfect的waterfront了 但究竟碼頭應該搬到什麼地方才對社會有最大效益呢 哪裡有這樣的一個地方可以造一個深水港代替現在的港口以容納世界各地的大貨輪同時最有效率 環境影響最小 對工業運輸成本最少呢? - 這顯然是一個貨活生生的城市規劃課題 卻大概不太會是只以審美觀為第一要務的建築師們會關心到的問題
评论
见山见水, 见仁见智, 楼主加油.
评论
谢谢主席
我没想到还有人会用这诗评价我
评论
老兄,你来了啊。
一会没看,这里还挺热闹
我觉得你说的对,但是你说的跟我文章本意有点出入
我的确很表面的去谈一个城市,因为没必要深度谈,因为这不是个建筑专业论坛。城市是个大课题,我只不过想开一窗户,让他家往里望一望,也想一想。越多的人想,就会多少有点考虑。这点我觉得是好事儿,也是在这一个奥克兰房产的大时代,我们这些人应该做的一些事情不是么。
至于建筑师,审美什么的,跟这篇文章也没太大干系。但如果说没关系他也有关系。漂亮不能当饭吃,但大家都在整容。要不然science building也不会变成小白脸了不是。。。哈哈哈
评论
力挺楼主,唐诗宋词,古今中外,太强了!!有才!!
评论
有了法规然后再有个懂建筑或者美感的公司来控制发展这个说法有点意思,很多也确实如此
比如我想造一栋房子,很漂亮但或多或少会档了后面人家的view. 只要满足规定,我才不会操心它的具体view是怎么会事
但如果我和我后面的房子都由一个大开发商来批准,它就会考虑到这个。它可能不负责设计,但会具体要求我的设计如何如何,会多一些要求,但对整个社区有利
评论
一篇文章 讀者各取所需
或受益匪浅 或一文不值
再正常不過了
如果每層樓 樓主都要回覆 那你就輸了 o(∩_∩)o
新年快樂
评论
商业发展和让城市保持原貌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的东西。LZ对AKL的印象和核心价值观真的能代表多少人?难道奥克兰家家户户小宅大院,市中心无高楼保持1800年原貌就是好的规划?城市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历史在消逝,活在当下,计在千秋才是真理!
评论
没有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