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经济的强劲发展,日益冲击着二战后美国保持的霸主地位,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这些资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先后出现了滞涨,严重地影响了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凯恩斯主义之后,西方主流的经济学派普遍认为,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是不可能并存的。因为,通常下,通货膨胀可以使得就业率上升。但是,上个世纪的一次经济危机中(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这个事实,而使得该理论观点被否认。
西方经济学中政府政策有几个目标即:经济高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这个观点是凯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需求增加--经济增长--失业减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给—需求减少—经济停滞—失业增加—物价下跌—通货紧缩。即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存在,但在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凯恩斯主义因此受到了质疑。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滞涨呢?学术界众说纷纭,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说法,对各个国家的具体原因也有不同的说法。笔者综合了各方说法,得出了一下几点结论:
1历史原因: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们的一片胜利声中拉下了帷幕,这次空前的世界大战给人类的历史上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亚洲和欧洲作为二战的主要战场,本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纷纷面临了百废待兴和经济萧条,而美国则远离战场,保护了国内的工业设施,从而保证了战争结束后美国得以持续繁荣和成为超级大国。1946年,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冷战正式开始,这个时期,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实行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采用了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而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则实行市场经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实施了旨在振兴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给予经济援助,在东亚,美国也帮助日本走上了民主的社会道路,同时,借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契机,日本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创造了罕见的“日本奇迹”。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主导成立了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致使美元与黄金挂钩,从而为美国进一步领导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此刻的欧洲,通过美国的经济援助,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面对着日益强势的美国,欧洲人开始思考着摆脱美国控制道路。一方面,受到凯恩斯主义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影响,欧洲国家也纷纷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对部分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业实施国有化,同时,企业纷纷以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市场的需求,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企业生产的盲目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走欧洲联合的道路,先后成立了欧洲原子能和欧洲共同体,消除了出现欧洲历史以来各国征战的局面的可能性。同时,联合也使得欧洲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大大减少,从而促进了欧洲各国的全面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1973年底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止,前后近20年。6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繁荣的十年”,从1961年1月到1969年10月,美国经济持续上升了106个月,以美国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在这个时期有了重大发展。大量科技成果在工业中的应用,不仅使得老工业部门得到技术改造,而且诞生啦电子,原子能,合成纤维,合成塑胶,宇航等一系列新部门,并使整个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产量增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可以说,这一段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为后来的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但这种干预方式和程度都是及其有限的,也是重点集中在公共领域几个方面,对国家的整个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影响有限,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传统,自由主义的风气还是影响着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和实施,资本主义的生产矛盾依然存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周期和危机发生的周期性依然对经济的发展在起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就在经济大发展的后期,就已经呈现出了危机爆发的前兆了。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西方发达国家滞涨时期的严重通货膨胀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二战后,这些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反周期”,即当私人经济出现麻烦,生产的商品不能以有利可图的价格卖掉时,生产会跌落到现有的潜力之下。此时,政府必须通过增加开支或减税来进行干预。20年代60年代,肯尼迪的经济顾问班子都是清一色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在这一点上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即在经济好转的时候会使政府的税收增加从而对经济复苏起刹车作用,这样经济复苏就难以充分实现而造成一种复苏贫血症。他们认为由此产生的实际生产和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差额应当用来扩大公共开支,减税,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来加以消灭。
为了刺激有效需求。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开支不断扩大,西方七国(美、日、西德、法、英、意、加)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967的31.6%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的35%,到了1982年达40.4%。另外,国家采用低息借款政策扩张信贷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1950年—1982年,西方7国国内信贷总额增长情况是:美国15.3倍,日本16.7倍(1953年-1982年),联邦德国35.5倍(1952年—1982年),法国71.8倍,英国12.3倍(1953年—1982年),意大利164倍,加拿大30倍。
以上两方面造成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往往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1961—1972年,西方七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普遍以较大幅度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持续上涨,不过,这个时期的物价上涨还不十分严重。属于温和的物价上涨。但在1973年—1982年这个时候,七国国民经济增长普遍处于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各国货币供给价格增长速度却以更大幅度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加上石油价格猛涨的原因,加剧啦60年代以来就已经存在的主要有通货膨胀引起的持续性物价上涨,使温和的物价上涨发展成为严重的实质恶性的物价上涨。从从而行程了低经济增长率,高失业率和高物价上涨率并存的滞涨局面。
3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其一,二战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这些因素在70年代以后已经逐渐消失。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其二,由于日本和欧盟的崛起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自1960年开始,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1947年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年下降到23.5%,1960年下降到18.2%,1970年再降到15.5%。美国从1971年首次出现了13.03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973、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另外一点,由于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流通货币量的增加,而持有钞票的投资者并没有把钱投资到制造业上,而是把钱投到了当时发展迅猛的金融服务业,因而在70年代,美国的金融服务业的年增长曾经接近20%。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资金源头,就没有了发展的活力,而此时,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都迅速发展,并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于是,来自日本和德国的商品不断冲击美国的制造业,这就严重地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对此,美国再也按捺不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实行美元的浮动汇率制标志着美国的开始调整。受到这个调整影响最大的是日本,日元的有序升值,严重打击了依赖出口且以欧美为绝对重点的日本经济,实体经济开始出现问题。大量企业出现产能过剩,销路严重受阻。这个时候也正是资本市场泡沫开始升起的时候,企业被迫大量借贷以便大规模进行投资,这逐行了投资领域的泡沫,也使得实体经济进一步受到损害。
4石油危机的打击: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累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此次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是深刻,一方面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高失业率,另一方面,也促使这些发达国家能源结构逐步发生转变,开始发展节能新技术,开源节流,同时使能源多元化。
评论
哥们,发现你每时每刻都在这个板块
评论
想知道LZ这只猫和论坛里的野猫。。。是亲戚。。。还是情侣。。。。
评论
上班无聊,玩呗 。
评论
楼主想说啥,这一波中国代替日本的角色,那新西兰呢?
评论
木有关系。。。
他在基督城。。。
我在奥克兰。。。
评论
新浪博客上看过这篇文章,原作者读了不少书。
其实关注大环境或者喜欢趋势学,可以关注下时寒冰,very牛。
评论
连对方背景都这么清楚。。。还说没关系。。。你自己信吗。。。
评论
至于你信不信 我不知道。。。
反正我是信了。。。
评论
神交,神交,哈哈~~~~
评论
还有下文没????????????
评论
Google一下,网上有。
评论
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