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物流迟缓影响,澳洲一众中概零售公司业绩惨淡,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的保健品企业Blackmores(ASX:BKL),以及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西兰婴幼儿奶粉企业A2(ASX:A2M),他们不约而同把业绩不佳的矛头指向代购。
在较早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到,尽管海外旅客无法进入澳洲,使得部分代购无法正常购入商品。然而那些原本就扎根在澳洲本土的企业型代购,理应在获得更多“货源”的情况下,填补销售的空缺。因此,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人员流动。
以澳洲物流为例,受防疫政策规定影响,货运船只在离开出发地后必须在海上漂14天才能进入澳洲港口,而很多从中国出发的船只仅需12、13天就到港,无法满足防疫要求,因此只能选择放弃停靠,转道新西兰。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澳洲,当前全球船期较为混乱,集装箱“有去无回”,以贸易为生的企业甚至无法确保物流时长以及确切的运输成本。
在如此艰难的贸易大环境下,今天的主角Wisetech(ASX:WTC)却逆势而行,在全球疫情最严重的上半财年,仍然录得高达16%同比增长的“优异”表现。这是否意味着这个与全球贸易息息相关的科技巨头“抗疫”成功,并且仍然具有投资的潜力呢?
公司真实表现不如“数字”亮眼
从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公司主营业务CargoWise在上半财年的收入达到1.5亿澳元,同比增长19%,收购收入为8870万澳元,同比增长12%,总收入达到约2.49亿澳元。除此之外,公司毛利润为2.03亿澳元同比增长20%,毛利率与上一财年几乎持平。在扣除运营成本后,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比增长43%。
乍一看公司基本面表现优异,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把线拉长到2019上半财年,公司同期增长达到68%,而2020上半财年增长则为33.4%。可以发现公司增速有明显放缓的迹象。
分析公司收费模式可以发现,除去年费型用户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收入,CargoWise业务有75%收入来自按需收费(On-Demand Licensing),该部分商业模式除了月费和“人头”费用(Fee per User)外,还会根据每笔货运交易收取服务费。尽管在进入2020年第4季度以来,海运集装箱数量已经回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但由于港口拥堵的问题,实际订单出现或多或少的延误。由此可以推断出公司从每笔交易收取的服务费用被“延后”,本轮收入增长更多是来自月费和直接收取的年费。
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维持在85%左右的水平,而在EBITDA利润层面却发生了明显的增长,可以认为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运营支出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员工补贴Jobkeeper以及市场营销费用下降。因此盈利层面上的增长并不是完全有机。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