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作为一个在奥克兰生活了十几年的华人来说,我经历了大家都经历过的事情,例如留学,找工作,移民,创业等等。突然我觉得人生如果就这样过下去还挺无聊的,于是2015年初就决定回国耍耍,结果一不小心赶上了这波互联网创业大潮..........
首先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找合伙人的哈,但是切入主题之前我还是要进行一下铺垫,我2015回国创业就一头扎到了北京,这时李克强总理刚刚逛完中关村创业大街,于是乎这里也就出名了,而我一个作为在新西兰生活了十几年的华人来说,刚回国最重要的就是人脉,便加入一家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音频自媒体团队“蛋解创业”,不知道什么是音频自媒体的同学请在手机端下载APP如:喜马拉雅,荔枝FM,凤凰FM或直接用苹果手机的播客功能。 而“蛋解创业”我加入时还是只有2个人的小团队,主要是通过音频的方式采访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苦苦支撑了1年多还没有任何收入,但是粉丝的数量已经达到10万订阅量,在13个音频自媒体平台都有播出,也采访了100多位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我加入这几个月中也受益匪浅,每周跟各种创业者接触,吸取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经历,不过我待了短短2个月后就决定出来自己创业了,在2015年11月蛋解创业经历了1年半没任何收入的前提下拿到他们的第一轮天使融资100万,现在团队发展到了10来个人,总体来说他们的创业漫长而又艰辛,不过一切努力都是有价值的。
在说说北京创业大街,其实在李克强总理去之前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口号喊出来之前,这里已经有了一家创业咖啡店“车库咖啡”,那时创业大街还叫海淀图书城,而今天之所以能叫创业大街也是因为这里林立了大大小小数十家创业咖啡馆,除了车库还有3W咖啡,并购咖啡,拓荒族,雕刻时光,言及又,京东奶茶等等,还有上百家投资机构和孵化器。我现在住的YOU+青年创业社区也是车库咖啡的老板苏菂大哥的项目,他可以说是北京创业者们的精神偶像,孵化了无数的创业项目。而在创业大街工作这半年我发现其实这里并没有太多的创业公司,大街的主要构成是以对创业者服务的机构为主。可能你也听过一个故事,当年旧金山淘金时代真正挖到金子的淘金者非常之少,而卖淘金工具和牛仔裤的商人们都发家了,这个道理同样上演在中国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到这里也该说说我自己的项目了,其实在新西兰这么多年我所累积也就是一些新西兰资源和对接其他英语国家资源的能力,我曾经一个人背包走了不少国家,也在新西兰创办过私人定制自驾旅行的公司。回国后我把自己项目写成BP开始了一段找人找钱的阶段,参加了某创业大赛并在7位投资人的现场对答中获得了4位投资人的青睐,还签了200万的投资意向协议,不过这些仅仅是开始,投资人签了也不一定就投你,目前我还是在对接资本的阶段,例如真格基金,宏泰基金,红杉资本,IDG,贝塔斯曼,AC天使加速器,天使联盟,顺为直奔等等数不胜数投资机构,总体来说项目和团队都没问题,现在阶段主要是等产品上线后的数据。
关于产品(终于到了这个环节),现在我的项目拆分成两个独立项目,主要原因也是跟资本游戏的运作有关,不详细解释了,投资机构关心的跟创业者关心的其实不是一个事儿,而项目本身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和020的深耕,现在可以说是3个月一个时代,对项目的做法一般是把控大方向的前提下进行小版本迭代,快速更新,不断根据市场动态调整方向。跟传统创业比起来,你坚持一件不一定对的事情,不如快速低成本进入市场,通过不断试错调整产品方向。
而目前我的产品主要是对接境外旅游与资源,先从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跟团游开始,同时自驾跟团游,婚纱摄影,教育旅游这些用户教育成本最低,操作相对标准化的项目开始,逐渐发展到对接其他境外项目,例如 “自愿者,义工,实习,换宿,培训,团建,保护动物”等我们华人较少接触的公益组织或体验项目。 而另外一个项目是对接海外人才的,目前还在跟投资机构洽谈中,产品还没上线,这里就不方便投入细节了。目前我们团队有从美国留学回国的,也有在韩国长大的朝鲜族技术妹子,还有90后产品经理,我最近也在拉拢一个去过30多个国家的台湾妹子,团队还在不断拓展中。而产品会在12月底进行上线内部测试,争取2016年初能够上线。
总之,新西兰的小伙伴们,如果你也有一颗跟我一样的爱折腾的心,同时你也具备例如技术方面的才能,或者拥有海外的资源,或任何你觉得可以合作的地方,欢迎跟我联系,我们一起在创业路上探索方向。
写于2015年12月18号北京YOU+国际青年创业社区
Evan Pan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chat: Evan-Pan
评论
寻求商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