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回复”儿子的一些经验教训“一帖,谈谈我对孩子阅读、兴趣班、成功等的一些看法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看了 LZ 提出的一些问题,想谈谈我自己的想法。先说明本贴是借题发挥,没有任何论辩的意思。其实原来那个帖子的楼主提出很多要点都十分发人深省,也是因为这些话题,也让我想了很多。我开这个贴并不是为了打擂台,相反很感激 LZ 开了个头,让我们有了发表意见的平台,重新开帖是因为觉得想说的话比较多,如果没有 LZ 理好的思路,我也不懂得从何说起。

楼主的原贴在这里 http://www..com.au/bbs/f ... read&tid=642043

1. 关于阅读的词汇量。听 LZ 和许多足友的描述,爱看书的孩子不在少数啊,包括我儿子。跟 LZ 儿子一样,他也是喜欢看书,似乎男孩子看书都有相似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是从最低级的读物开始,一年级的时候已经突飞猛进到可以看哈利波特的书了,从一年级下半年开始看没有图画的文字书包括 Space Scout, Zac Power, Boy vs Beast, Battle Boy, Beast Quest (光是 Beast Quest 整套大约80本)的系列书,其他书籍包括学校每天带回家的读物,每周学校图书馆借的书,自己买的忍者龟,乐高忍者go,trouble twisters,林林总总跟卡通电影有关的小说,杂志,不计其数。粗略估算一下,从一年级开始,每年阅读量应该达到两百本100页左右的纯文字书。随着年龄增加,阅读量呈几何级数递增。

我和老公和 LZ 夫妻一样,也没有检查儿子读书是否理解一些单词的意思。的确,孩子看书追求的是故事情节,所以他们看得快,许多单词当然是不明所以的,但不影响对故事的理解。如果家长用 OC 的阅读考试水准去测试孩子的词汇量,就会很受打击:啊啊啊,看了那么多书,原来都是不理解的呀!有看没有懂啊,看了书什么都学不到等于零!考试也同样成绩不好啊!

可是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对待这个问题。孩子看书是他的兴趣,我的考虑是,我不应该把任何检验的标准放进阅读里面去。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是一项爱好,期望从阅读里面得到的,应该仅仅就是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一旦阅读跟考试成绩挂钩、跟单词量挂钩、跟阅读理解挂钩,阅读就不再成为乐趣,家长要求孩子必须从阅读里面“得到什么”收获,本来100%的快乐(跟着故事里面的人物冒险,体验故事里描述的另一个世界,感受故事人物的内心思想,等等),因为家长布置了查字典、了解一些单词的意思、提高阅读速度等等的“额外作业”,乐趣变成了90%,80%,甚至70%,60%......阅读变成了任务,再也不是无忧无虑纯粹的娱乐活动了。就像我小时候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追求的是情节;我现在看电影,看电视剧,就是为了哈哈一笑,放松一下。如果让我看着武侠小说,同时分析作者优美的文笔,学习成语;或者看着电影电视剧的同时要学习英语表达法,那就达不到放松的目的了,有何乐趣可言呢?

当然,日常生活的身边例子中,并不排除有些人使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在寻求乐趣的同时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但是这也需要这个人本身有这样的兴趣,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对他有效果。就像有个足友在另一个帖子所说的,孩子看书看到哪个字不明白,自己主动就会去查字典,那是因为这个孩子本身有对新词汇的求知欲望。可是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吸收方式都是独特的,这个孩子这样的学习方法好,并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要像他这样学习才能“好”,并不是说为了孩子“好”,家长就一定要求孩子阅读的时候设立目标,为的是增加词汇量,所以要求孩子去查字典。我还曾经听说过有家长要孩子把学校每天要求带回家的读物背诵出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本来阅读是为了乐趣为了放松,老师让孩子带书回家,是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的做法却南辕北辙,把孩子阅读的兴趣“扼杀”在了萌芽状态下。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妈妈让他背书,其实是给他额外布置了功课,而且还不是同学们个个需要做的功课。孩子怎么可能对阅读有兴趣?简直就恨死阅读了。因为阅读=背书=枯燥无味,让他失去了玩乐的时间。

刚才我说过,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对知识的吸收方式都是独特的,对别的孩子很有效的阅读训练方法,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100个孩子参加补习班,100个孩子考上精英中学,100个孩子考上大学,他们走出社会之后,人生的道路有100种不同的原因。如果说,一个孩子看了100本书,能写出文笔优美的文章,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不仅仅因为他看了这100本书。另一个孩子可能看1000本书才会达到这样的写作水平,甚至有孩子看一万本、看十万本都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永远用不到有文采的词汇。但是,能否从这些案例得出:“读书多也没有用”的结论呢?如何去界定“有用”,“没用”?读书是终身的习惯,可以是吸收知识的手段,也可以是陪伴终身的生活乐趣、生活调剂品,难道只有 OC班考试过关,或者 HSC 的英语科拿到高分,才能说明孩子多年的阅读是有用的吗?由阅读产生的、沉淀于个人性格特质里面的微观意义,是否能用简单机械的几场考试去定义呢?

相信在这个年代,孩子不玩、不接触 iPad, iPhone 游戏基本是不可能的吧?而且我身边还没看到任何一个孩子能抵制游戏的诱惑的,我儿子也是爱玩的,不过他没有上瘾,我们给他的规定是每个星期周末的时候可以玩半天的游戏机,但是只能玩一个游戏。如果想玩另一个游戏,那要等到下个星期才玩。由于他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阅读的习惯,虽然游戏他也很喜欢玩,每个周末一早起来就去拿游戏机,但是那半天时间结束之后,他觉得自己玩得尽兴了,其它时间还是用于做别的事情,比如阅读、打球、骑车等等。放假的时候,如果当天没有安排,他早上起床可以先在床上看书三四个小时再出来吃早餐。对于我来说,我不喜欢儿子沉迷游戏机,而阅读正好填补了他的时间,这样的收获已经足够了。我儿子和 LZ 提出的问题一模一样,同样词汇量不大,同样写作不好,但是我没有焦虑。阅读可以让他受益终身,无论将来他过怎么样的人生,有书为伴,他的世界将会是缤纷多彩的。



评论


评论
写的很好,喜爱阅读是一个好习惯,词汇量不是一时半会提高的,慢慢来

评论
广泛阅读不能保证写作的出色,但是,阅读是基础,没有它,是不行的。

同意楼主,阅读的乐趣会因为考试的种种而消失, 本人深有体会。



评论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大量的阅读是开拓眼界拓宽自己兴趣面对的必要条件。至于字词的意思,出现的多了,自然就明白了。读书的乐趣不在于认识单词,但是有单词不认识,会非常扫兴,这样自然就会想办法去解决了。


评论
2. 关于羊爸羊妈的孩子的兴趣。如果楼主自称羊妈,我当然很兴高采烈的把自己也归类于羊妈的一员。作为羊爸羊妈,我深刻的理解我们让孩子学习课外兴趣不是为了以后出人头地。比如学钢琴,是为了培养音乐鉴赏能力,而不是为了成为郎朗李云迪;比如学画画,是为了培养艺术细胞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不是为了成为凡高米开朗基罗;比如学习跆拳道是为了强身健体顺带有需要的时候进行自保,而不是为了成为成龙李小龙......林林总总,不一而论了。

但是羊爸羊妈有一点很困惑,为何要孩子保持那一点点兴趣那么的难呢?以钢琴为例吧,我认识的家长都让孩子学钢琴,无论男孩女孩。有些孩子坚持下来直到大学,有些孩子学了几年忍无可忍最终放弃了,但由于父母不够“虎“,手腕不够强硬,孩子长大之后绝大多数都放弃了钢琴。这是因为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泪水,对孩子来说是痛苦的回忆。可是父母很冤枉:一开始明明是孩子自己说要学的,但是学了一阵子之后,觉得练习枯燥了,不想继续了,父母觉得既然你开始了,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呢?怎么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呢?这时候父母说再坚持一下吧,不能轻言放弃,结果一坚持就很多年过去了,到了最后,父母和孩子不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去继续学。放弃,其实做远远比说困难多了。只要不是对钢琴反感到天崩地裂的孩子,往往也不是那么容易说不弹就不弹的,当孩子说放弃一样“兴趣”的培养时,他其实已经没有兴趣了,但是有一些跟兴趣无关的东西让他不能轻易放弃而一直学下去,那是他的负疚感。他内疚于自己开始表现出的兴趣,让父母花了钱让他去学习,但是马上表现出的厌学态度让父母失望,他担心他放弃了这一样,同时会失去父母对他的信任,将来他再有别的兴趣时,父母不再轻易让他去学。孩子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情绪,而且我相信不少父母常常不经意会用这句话来打消孩子想放弃的念头吧:既然已经交了钱了,再怎么样也要学完这一个学期,不然学费就浪费了,爸爸妈妈赚钱也很辛苦的。不能每件事情都怕苦,一有困难就放弃,如果学完这个学期还是不想继续,我们就不学了。但是孩子是有惯性的,需要 routine 的,如果一个学期下来,他的作息时间已经安排好了,固定了,下个学期真的就不学了吗?到时家长再问,孩子往往仍然会说:还要学。但是支持她学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其实是一种生活习惯,就是每个星期到了这个时候必定是要上绘画班的,这是他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失去了这一项,孩子觉得生活的安排空缺了,有点无所适从了。

仍然以学钢琴为例,经常碰到的另一种情形是,刚开始很有兴趣弹的,但是难度上去了,要求孩子花在练琴的时间越来越多,孩子很辛苦,有挫败感,有时候自己弹的时候只弹简单的,难的不练,琴艺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去到钢琴老师那里上课,弹不好,老师批评,孩子伤心,更影响了学钢琴的兴趣。而且这首曲子弹不好,上课还要同样的曲子反反复复地再教,父母更挫败,每次上课交钱,学不到新的东西,责备孩子回家不努力练琴,浪费时间浪费钱,为了避免浪费,回家之后每天督促练琴。在这里我仍然说的是羊爸羊妈的态度,因为羊羊们对孩子学钢琴没有要求,不需要孩子考级,不需要出成绩,但是学钢琴学到这个程度,乐趣在哪里?这种学习又能走到哪里?

也许,让孩子学习兴趣班,羊父母不是要出成绩,但是我想,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父母仍然希望自己花出去的钱是“物有所值”的。虎爸虎妈希望的物有所值是去卡耐基音乐厅表演独奏,是去悉尼歌剧院开演奏会,羊爸羊妈希望的物有所值是“孩子培养出兴趣,提高修养”,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了而已。可是兴趣班的真意——兴趣呢?似乎被忽略并且摆在了一个不甚重要的位置上,被其他许多考量给掩盖了本来的面目。可是我觉得恰恰这个兴趣,才是所有关于兴趣班学习是否要继续下去的疑问涌现出来时,要考虑的唯一因素。

这个世界上,兴趣爱好千千万万,千奇百怪,学不完,学不遍。唯有乐趣,是产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源所在。人家玩游戏都能玩出一个程式,卖给网络公司,年纪轻轻坐拥几百万身家;X-men 金刚狼的扮演者 Hugh Jackman 以前可是个酒保;今天默默无闻的街头卖艺民间艺术家,明天可能是出几十万张唱片的大明星。我们今天可能对身边的一个小人物嗤之以鼻,保不准明天他就变成大人物了。当然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我想表达的思想是,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有才华,这才华可能深藏不露,他们的兴趣有可能因人而异,他们的成就可能不能在三岁时预测,但有可能在60岁时爆发。孩子的成功,不是因为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引导了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坚持了自己的兴趣,而是在她生命的某个阶段,他顿悟了,发掘出自己对某一方面事物的激情(passion)。没有激情,在那个领域无论坚持多少年,都不可能有质的突破的。如果孩子对某样才艺感兴趣,父母怎么会需要逼他学、逼他练呢?他做这些事情本身就感受到极大的快乐,就像玩 Lego,玩 iPad 一样,你想叫他停,他都停不下来。

父母要做的唯一的事,就是陪着自己的孩子玩,听他告诉你他喜欢的事物,感受他尝试与你分享乐趣的心情。不要担心别人的孩子游泳能游800米而我的孩子连浮水都不会,别人的孩子钢琴八级我的孩子一样乐器不碰,别人的孩子看世界名著我的孩子只看漫画书......那是别人的孩子,你眼里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孩子就好了。只有专注于孩子,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他也许不能游泳 800米,但他仍然是你独一无二的孩子。




评论
LZ写得很对我胃口,继续继续哈

评论

好像还欠冬版浮云,还了哈

评论
写的真好

评论
说的真好, 是个好家长。 你的孩子一定是生活在轻轻松松的环境里。 向你学习,致敬。

评论
顶楼主的观点,码这么多字,辛苦了。
并祝农历新年快乐,马年吉祥。

评论
好洞東

评论
顶最后一句

希望以后孩子的配偶也能用这样包容欣赏的眼光看待TA

评论
哇!回来看一下发现被加了挺多分的,谢谢各位的鼓励,我会继续写下去

不知不觉已经是新的一年,昨天发贴的时候忘记原来是大年三十,在这里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如意,龙马精神!孩子们快高长大,身体健康!



评论
楼主真是好妈妈,我就是那种老把孩子比来比去的痛苦的妈,目前还没发现她的天赋,兴趣爱好。

评论
写的真好。

评论
“阅读可以让他受益终身,无论将来他过怎么样的人生,有书为伴,他的世界将会是缤纷多彩的。”

说的太对了。

评论
请教楼主怎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家那位就是任凭你哄劝都没用,就是不看!愁死我了。

评论
说得好

评论

家长看书吗?
家长没事的时候就抱着书看,这样孩子也会模仿的吧?

评论


家长还真是没事就抱着书看。言传身教都没用。


评论
3. 我也要说一个觉得独生子女比较难搞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情况,就是孩子特别输不起,这一点也让我很头疼。

我知道可能小孩或多或少都有竞争意识,都想自己成为那个“最好”。但是我儿子这种“要赢”的意识太强烈,经常让我产生他是不是不正常的困惑。以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就是说孩子是什么样的,都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她的,不因为他做任何事、说任何话、得出任何成绩而有所改变。

我自问在这一点上做得还算好的了,对儿子的赞扬足够多,关注也够多,孩子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其实是希望得到认同吧!但是我觉得从我们的做法里没有,或者说尽量没有表现出对他任何的不认同。可儿子在学校参加体育运动跑步又说自己跑得最快,写班级周记看同学写了两页他就非要写到三页,同学阅读的书籍比他高一个小等级,一直念念不忘,说自己其实阅读水平比他高,老师就是非不让自己升级,打球就说自己姿势最标准,最明显就是在家里,我游泳游个100米,他一定要比我多游10-20米,我们跟他玩所有的棋类游戏,输一次哭一次,无论是国际象棋、中国跳棋、扑克牌、大富翁......甚至只要发现自己开始落后就大哭(比如大富翁,他必须全程钱都要比我们多,一旦要交租或者买地买贵了就开始不爽),小的时候不觉得,大到十岁了还是这样我真的忍无可忍,以至于现在我和老公都不愿意跟他玩任何这类的游戏了,我们的说辞是:玩游戏是为了开心,如果玩了反而难过,那不如不玩。他自己还不长记性,今天闹了我们不玩了,过几天又喜滋滋地搬出来邀你跟他玩了。我和老公从来没有灌输过他“要赢”的理念,我们本身自己也是很随性的人,好胜心也不强,不知道小孩这样的好胜心是怎么来的呢?我想想自己小时候跟父母下棋,输了的时候悔棋,或者不甘心要求再玩,但是也没有说输了就要哭啊!也说了很多次道理,比如我们不需要他拿第一,参与了过程,得到了乐趣就行了,人总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没有必要每一样都比别人好,这也是不现实的,人无完人嘛!但是他都听不进去。有人跟我说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太“独”的原因,我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小时候也是尖子,长大了自然发现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很自然地就接受了有人成绩比我好,跑步比我快,长得比我漂亮......的现实。  是不是随着年龄增加人就会看开一点了呢?

记得前一阵子看《爸爸去哪儿》,有一期石头被代理村长问道“觉得爸爸爱不爱你?”石头就说:“也许有时候爱我吧......” 那种不确定的态度让郭涛震动不少,虽然“偷窥”完之后郭涛也亡羊补牢地跟石头表达自己的爱意:爸爸当然爱你啊!但是光是言语怎么能抚平孩子内心的创伤呢?在节目里,郭涛不止一次对石头的教育表现得很“拙”,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被子上被说成“你怎么老是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比如大家玩游戏的时候石头不爱参与,郭涛当着众人的面去叱喝惩罚石头,没有给小孩面子。所以孩子不确定自己爸爸是否爱自己,因为爱意的表达方式出现了问题。由此想到,如果自己平时对小孩恶行恶状,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喝骂,甚至打孩子,转过头对孩子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是爱你的表现,孩子怎么会不困惑呢?

这么久以来我一直在为做到这个“无条件的爱”而努力,希望给儿子传达一个信息,无论你怎么样父母都爱你,所以你不需要按照我们的期望(事实上我们对他是没有任何期望),做任何讨好我们的事,但是品德方面的教育不能忽略了。可是就是这个输不起的问题,我不知道要怎么教了。











评论

他也许不爱阅读,但他仍然是你独一无二的孩子。

不是每个孩子每个阶段都爱阅读的

评论

请问您的孩子几岁了呢?没发现天赋和兴趣爱好也没什么啊,有时候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爱好不是靠父母去发现的,有些是自己在人生中领悟出来的,有些是“伯乐”发现的,也许你不是她的伯乐,但你还是爱孩子的好妈妈啊!

这样想来,我们当妈的是不是对自己要求苛刻了一点呢?不但要爱孩子,还要成为孩子的伯乐,发现她的天赋、特长、爱好,可是伯乐的眼光并不是人人都会有,因为我们爱得深,反而一叶蔽目,不见森林,因为往往我们没有以客观理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啊!

我们花了时间,陪伴孩子度过愉快的童年岁月,孩子成年了、离家了,也许仍然没有发现到自己孩子的天赋,但是陪伴孩子成长的美好时光并不因此而消失或虚度,反而会成为父母和孩子永恒且珍贵的回忆。我曾经无聊地计算过,人一辈子可以跟自己的伴侣、孩子相处的时光有多少?假如从现在开始,还能再活50年,每天10小时,除掉睡觉的时间,我还能跟老公相处20年;如果算孩子生下来到18岁成年,每天10小时,我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是7年。但是现代社会,我们有可能跟伴侣和孩子每天相处10个小时吗?没几个人做得到吧?从早上出门上班、上学,到下午晚上下班、放学回家,加上孩子的兴趣活动班,每天有两个小时就不错了,这么说,缩短五倍的时间,我们跟伴侣相处的时间其实只有四年整,而跟孩子相处的时间竟然只有一年多!这样的少!是不是很可怕?我们是不是应该更珍惜?


评论

这话没错,他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有他的喜好他的优点,当然还有不足。做父母对孩子的包容心还是有的。

我一点都不在意他考不考得上OC,Selective,只希望他能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在我看来,好的阅读习惯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评论

你爱孩子,你也爱读书,能做的都做了,其他只能认命了。阅读不是生活必需品。



评论



请问您的孩子今年几岁了?我感觉阅读的兴趣不需要刻意“培养”,就跟我有一楼谈到培养兴趣爱好一样的道理,孩子觉得有趣就会去做,没有兴趣怎么培养也是没兴趣。

但是阅读的重要性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无论阅读多少,有阅读总比没有阅读好这是肯定的。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每星期带孩子去图书馆,他自己在儿童书随便翻,找喜欢的书借走(通常孩子找的都是图画好看的),我自己再随意挑一堆,回到家之后每天都找时间跟孩子一起看,可以睡觉前念一本,或者吃饭前念一本,当做讲故事一样。这样孩子慢慢地每次听故事的时候就能静下心来,然后会发展出专注力,慢慢大起来之后,加上学校里面的阅读,孩子需要大人念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看书也越来越快,去图书馆就变成主动找自己想看的书,而不需要大人为他挑选了。当然有时候除了借他自己挑好的书,我也会有意无意地借些别的类型的,希望拓展他看书的范畴,有些他会有兴趣翻翻,有些根本不看。有时我故意说这是我自己要看的,因为我儿子为人特别好胜,见到我或者老公看某些书,有时也会拿来翻阅一下,但并不是每次都成。现在孩子大了,有时候还是会拿着书过来让我念给他听,但是似乎只是为了那种“与父母一起看书”的温馨感觉。

阅读需要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要让孩子爱书的话,家长要把去图书馆形成一项经常性的家庭活动,就跟带着孩子去公园一样平常。我每次去图书馆都会借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回家,其实澳洲有一个很好的社区人文环境,从小孩子在一排一排的书架之间穿行,轻松的浏览各类的图书,这种经历让阅读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孩子本身就不会排斥阅读。

就我跟许多孩子相处的经历,我的感受是无论是父母嘴巴里说的多顽皮、多坐不住的孩子,他们小一点的时候(3-5岁)只要大人给讲故事,他们都很喜欢坐在你身边听。分别是有一些孩子可以静静坐好久,有一些听了一个故事就跑开了,有些一边听还要在一边翻来滚去,但是没有孩子会讨厌大人的陪伴。由于每个孩子不一样,对于那些坐不住的孩子,我念书的时间就会短一些,一旦孩子出现不耐烦的情绪就会停止。我只想跟孩子营造“愉快阅读”的气氛,对孩子因为阅读而得到的“收获”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提起当然也绝对不会强调的。如果孩子坐不住,一起阅读的时间不宜长,但是每天都要坚持,追求的是“一起阅读”的快乐,所以在阅读之后我也不会问故事大纲是什么?主要人物是什么?有什么新单词?之类的问题,我相信这些精读范畴的问题,学校老师估计也没少问过,我就不要在家里再重复了吧?这也太枯燥无味了。

如果孩子已经七八岁了,坐在一起念图画书这么幼稚的做法估计提不起孩子兴趣了。但是宗旨就是让孩子接受阅读=愉快的理念,或者可以从孩子的爱好入手,孩子最喜欢谈论什么,如果是游戏,可以借和游戏相关的书籍,大家一起研究;喜欢卡通片,可以一起看完卡通片之后再找同名的故事书或者小说看。喜欢车子,找各种车子的图鉴......我儿子在四五岁的时候曾经非常喜欢恐龙,我就一直借一堆一堆跟恐龙有关的书回家跟他一起看;曾经很喜欢喜羊羊,我们就买了一堆中文的喜羊羊书;后来一段时间喜欢玩乐高的 Ninjago,我们就一直看 Ninjago 的故事。有一段时间喜欢玩超级马里奥,我们还借了一本马里奥通关宝典回家研究。其实只要多观察,孩子总有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东西总有相关的书籍,把喜爱连接在一起,孩子应该是不会排斥的。

当然,D妈说的我也很赞同,这些都做了,也不保证孩子一定就爱阅读。如果家长该做得都做了,孩子还是不爱阅读,那就没办法,顺其自然吧,阅读的确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尝试把它也归类于一种兴趣爱好吧。看书重要、游泳重要、钢琴小提琴重要、画画重要、跆拳道重要、足球重要......很多兴趣爱好对人的性格塑造、身体强健都重要,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爱看书、爱游泳、爱弹琴、爱画画、爱踢球......对不对?所以我们就把阅读也作为一项爱好去对待,不需要培养,孩子喜欢就陪他一起喜欢,孩子不喜欢也不勉强。


评论

前一阵子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王朔接受记者采访,谈论对女儿的期待和何谓成功。觉得他最后那一句:什么叫成功?不就是赚点钱,然后让 SB 们知道吗?简直是碉堡了,以下是全文。

王朔谈女儿:我不要她成功 我最恨这词儿了

  记者:您女儿从小就送去美国读书了?

  王朔:没有。她是念到中考的时候,我说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你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我送她去了美国念书。

  记者:您觉得美国的那种教育方式更好?

  王朔:当然。在美国,打小孩是犯法的。说实在的,全社会最普遍的暴力就是家庭暴力,打老婆都是其次,打小孩很常见。而且有人居然非常无耻地认为,这是正常的,说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我打死你这叫爱吗?你要是爱我就表现出来,让我感觉到你在爱我。你把我往死里打,这叫爱?如果这叫爱,这爱就是罪恶滔天。

  记者:您对您女儿的美国老师满意吗?

  王朔:当然。她在中国是不爱学习的人,是个跟着大家混日子的学生。我跟她说,你不要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功课做得差不多就行了。有时候老师找我开家长会,那些老师到现在还这样告状,说某某同学品质不好,让我女儿不要跟那人来往。小时候老师就爱挑拨小孩关系。小孩哪有品质不好的?我听了都懒得搭理。我说上学你就是为自尊心学习,你学习不好,老师会当场奚落你,你会很没面子。有些老师就会这一套,打击小孩的自尊心。所以我女儿在这不爱学习,到了美国,变成一特别爱学习的人。你有兴趣学就去学,你没兴趣学你就当普通人。当个普通人不丢人。美国法律保护所有普通人,再有钱也不能欺负普通人。

  记者:您教育女儿的方式,有点另类。

  王朔:一点都不另类,我觉得很自然。我是她父亲,我要不包容她,谁包容她?她要在我这里都没安全感,她在哪儿能有安全感?这是做父亲的责任,她有多大的错误,我都替她担了。

  记者:是不是因为您小时候受到的那种教育……

  王朔:对,我小时候,我父亲打我一直打到他打不动为止。每次我都想,我以后有孩子了,我绝对不打他一下。我认为打小孩太可耻了。这叫欺负,欺负比你弱小的东西,你可耻不可耻?我跟我女儿说,我将来不要你养。说实在的,你给我的快乐,早就超出我养你花的这点钱了。你做什么我都包容你,你在我这里没有错误,你就是一孩子。但你要注意,不要侵犯别人利益就是了。我说你最差的下场,就是回家来跟我一起住。

  记者:这是不是太溺爱女儿了?

  王朔:我干吗不对她宽容?我干吗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吗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评论

楼主写的很好,加精华了。

是不是把题目修改为对于小孩阅读的看法?

评论

谢冬版加精!太鼓舞了,我把题目改了一下,希望不会显得过长吧!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考完精英娃们都在干吗?

澳大利亚我记得老大那个时候老公给买了个IPAD,每天打游戏。现在是老二。 老二呢现在每天问我她该干啥?周日把我惹毛了,说,你最喜欢干啥,最想干啥你就干啥?还说不知道自己该干啥。 ...

小学教育

有考完精英想一起学奥数的孩子吗?

澳大利亚有个特别好的老师,想组个小班,还差两个学生,可以先试一次课。 评论 你不是“读书无用论”吗? 评论 国内读的文科,到澳洲的确没啥用 评论 小学生的奥数,自己买些书做就行了 ...

小学教育

考的全会 矇的全对 哦耶

澳大利亚祝今天考试的小朋友超水平发挥,心想事成考上心仪学校。 评论 耶 终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 评论 To all year 6 , good luck. 评论 Good Luck 评论 Best luck to all:) 评论 接好运! 评论 接好运 评论 ...

小学教育

求助:关于MGS的waiting时长

澳大利亚各位前辈大家好,先简单自我介绍下,我们目前居住于香港,计划2025年底前往墨尔本定居,有一儿(2015)一女(2017),目前就读于香港的IB体系国际学校。 去年(2023年)年中开始为孩 ...

小学教育

Year 6 下半年干点啥好呢?

澳大利亚普娃一只,考完selective 基本上就躺平了。家门口的高中,不好不坏。读个大学应该不是问题,医法想都不想。 请问大家这六年级下半年有什么好安排,娃不至于太荒废? 学习上查漏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