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冯仑:立场即真相、认知即能力、自由即创造、批判即进步

在澳大利亚澳洲新闻




封面图 |《风起陇西》剧照

: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现在非常多。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等,都能给我们提供信息。有人觉得,随着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会让人失去系统化阅读的能力。很好奇,冯叔怎么看这个观点,您觉得不同形式的信息获取方式有什么区别?您现在的阅读习惯是什么样的呢?

冯叔:的确,在习惯了所谓的碎片化阅读以后,坐下来耐心地完整看完一本书,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不时地看一看手机,反而变成了「常态」。我的手机里甚至建了一个专门的「收藏夹」,所有来不及看的,我都塞到那,希望有空时再看,结果「收藏夹」里边堆的东西越来越多。

而且,很多APP都有推荐功能,看过一个内容之后,它们就不断地推荐类似的东西。我觉得这种信息投喂会让我变愚蠢。这让我有些恐惧,于是我最近开始拒绝这些东西,然后选一些更「庞杂的内容」去看。

所谓「庞杂的内容」,是指这些信息可能是互相对立的,有不同的观点,也可能是信息是跳跃的,以及一些非正式的信息。

至于系统地读书和碎片化阅读的区别,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在接受大学教育期间,系统地读书更重要一些。除了考试这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知识结构,得把人类文明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先装进脑子里。毕竟,脑机接口目前还只是构想,或者说还处在试验阶段,我们不能把整本的高等数学知识、哲学概论等等一下子拷贝到脑子里。

我大学读经济系,我就得把经济学中不同流派的经典著作都读一遍。前几天,我见到了一个大学同学,他大学念的是哲学,那时候他也要把哲学不同流派的经典著作,一本接一本地读完。

也就是说,在受教育阶段,还是应该系统地读书,读经典,有些经典还应该反复读。等到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了,我倒觉得可以建立一个更宽的知识体系和判断。

走入社会以后,对一些事情的判断,跟在学校时不一样了。另外,在学校时已经把知识结构建立起来了,进入社会以后更需要的是经验。

经验是什么?是你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苦难。

比如说,我在新闻中看到,有些地方的居民在隔离时生活遇到一些困难,物流进不去,物资出现紧缺。这个时候,一方面,如果你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就能更好地面对、解决困难;另一方面,这样的生活经验,也会对你已有的系统的知识提供一些对照、校正,甚至否定你先前的一些系统性的知识和判断,所以说经验是很重要的。

此外,不同的观点、对立的观点特别重要。

对我们多数人而言,重要的不在于说对的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通人的口水话特别多,另外,情绪化、误判的话也特别多,不可能每句话都是经典,都完全正确。于是,在与人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说错话就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说错了,如果被人指出来,甚至被批判,有时候我们还为之辩论,会激发我们去思考,最后我们才能在批判、在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观点的辩论中获得智慧。

有很多人不太喜欢彼此之间的辩论,喜欢「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面子,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长期在各种面子的包裹下,我们的智慧会减少,也更难以建立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

如何获得庞杂的知识和不同甚至是互相批判的知识、观点?我觉得,在手机上胡乱地刷就很好。同样一件事,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事实侧面,这会比系统地读书来得更真实,会刺激我们的思考。

《心灵捕手》|每个人都会有困惑

最近,我也看到一些令我感到困惑的事,也刺激我去思考。

我发现这些事跟我过去形成的一些判断不一样,出现了拧巴,我就要思考为什么会如此。具体哪些事就不讲了,但由最近刷手机看到的这些信息,以及系统地读书,我得出了四个判断,或者说四句话。

第一句,立场即真相。

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东西是由立场决定的,而不是说真相本身就一定是这样。

举个例子,下雨了,你站在东山上,看到的是雨;他在西山上,看到的可能是彩虹;换一个第三方视角,在太空中,看到的可能既不是彩虹,也不是雨。

我看到一个严打时候的视频,一个女生谈恋爱的时候,可能跟人发生了性关系,然后被抓住,枪毙了。这个事,在那个时候的说法,是聚众淫乱罪。今天这还算罪吗?不算罪了。那个时候的真相就是把她枪毙了,今天这个真相就叫做冤死。

于是你会发现,你站在哪,你有什么立场,你看到的东西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句,认知即能力。

我看到有一些群里,大家天天吵架、天天较劲。为什么大家在面对很多事时会有争执,为什么很多人要较劲?我发现与认知有关,而在很多时候,能力跟认知有关。

比如,我有一个认知,跳楼会摔死。另一个人没有这个认知,他认为跳楼没事,结果他就去跳楼,然后摔死了,我不去跳楼,我就活着。

以前我们说,人很难赚到认知以外的钱,也是如此。认知决定了我们的生存能力。

第三句,自由即创造。

很多创新、创造的前提,都是心灵自由。

比如说,我是个信教的,天天都在拜,那心灵就不自由了,我被「神」控制了。我从小到老,每天都念一个经,就被经书箍住了,还怎么敢创造?不仅不敢,我压根就没有创新、创造的能力了。

第四句,批判即进步。

我的思考为什么能有改进,为什么今天的思考跟昨天的不一样?很可能是接受了别人对我的批评,或者是我们彼此之间讨论了一个话题,我批评你,你也批评我,然后我又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碰撞、激发,使得我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在解决问题时方法更多,于是我就进步了。

总而言之,最近读书、刷手机的过程中,我得到这四个判断——立场即真相、认知即能力、自由即创造、批判即进步。也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王滔编审|陈润江顾问|王淑琪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文新闻,澳洲经济,时事,华人论坛动态,悉尼本地消息,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澳洲新闻,澳大利亚华人网,澳洲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