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半数以上公寓居民不会邀请邻居上门

在澳大利亚澳洲新闻




大流行加深了公寓居民的孤独感,超过1/3的人表示大楼里没有一个人和自己相熟到可以聊天。

麦觉理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57%居住在高层公寓的人没有可以请求帮助或相邀上门的邻居。

这份在Macquarie Park,Chatswood,Epping,Bankstown 和Parramatta的公寓里进行的调查发现,64%的人希望可以和邻居有更多互动。

50岁以上的人更可能和邻居每天或每周进行交流,50岁以下的人中61%没有一个相熟到可以请求帮助的邻居。

领导调查的麦觉理大学地理和规划讲师Miriam Williams还发现,租客更不可能和其他居民讲话。

但是她又说:“不是每一个受访者都对和邻居有更多互动感兴趣。”

Williams说居住在大楼里有娃家长更可能和邻居产生更多联系:“儿童玩耍对产生互动起关键作用,因为他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存在性。”

公寓居民也表示他们在疫情中和邻居的互动更少了,即便因为封锁在家的时间更长了。

但是尽管互动有限,大多数居民对和邻居的关系感到积极,58%感觉自己被大楼其他住户接受,59%说大楼居民相处友好。

Williams说灵活的公共区域和带有流通空间设计的公寓大楼赋予居民参与社交互动的选择。

她说进入公用室外区域,花园和公共空间对高密度地区的居民福祉很重要。


http://www.smh.com.au/national/ ... 0210910-p58qj1.html


评论
跟住在house还是公寓应该没有太大关系了。我记得我刚刚结婚的时候和我老公两个人天天上班,周末不是去买菜就是出去玩,周围邻居一个都不认识。后来我爸妈来探亲3个月,就给我介绍了一堆住附近的邻居 。现在搬离那里10几年了,但是我们的一直都还是朋友,常常一起玩,连我们的孩子都是朋友了

评论
另外一半请打电话000,自我举报!

评论

是的,很多父母是公关天才

评论
华人区吧

评论
都是靠老人和孩子公关了

评论

真的,我妈来一年认识的朋友比我来十年认识的都多。

评论
其实也看邻居。我家前后的邻居都是鬼佬,封城期间整理院子、居家DIY。天天在外面忙得不亦乐乎,我每次一出门都能碰见,所以多少会聊会天。但是左右附近的华人邻居真的就是深居简出。有时候2-3个月都看不见人出来。估计就是团购+网购,家里追剧上网打游戏。

评论
远亲不如近邻

评论
普遍现象

评论

哈哈是这样的。我爸妈那时每天遛弯儿。都会认识个新朋友

评论
对呀,看人,老在外面转悠的就认识的多,跟年龄其实关系也不是很大
同样的年龄,像住公寓家有小孩子需要楼下玩的年轻夫妇,认识的邻居就比住House的丁克夫妇认识的多
住需要门口做开放式花园的House住户,要比门口高栅栏+水泥固化前院的认识的邻居多

评论

这些年,澳洲人比以前冷漠多了。
十多年前,我们的高楼公寓,逢年过节,相互送卡片,就从门缝下塞进去,门口放礼物,见面打招呼聊几句。我们生老大,在那一层的电梯出口放了很多糖,巧克力,每一个见到我们的人都祝贺,糖很快就吃光了。

这几年,澳洲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越来越少,是真的。

评论
对不喜欢社交的人来说,无互动相当不错。

评论
疫情期间再在公共区域互动不是还会传染吗如果这楼里有阳性的?一下整幢楼都要封

评论
This is what apartment does. “Apart” you from the rest of world.

评论
引狼入室?

评论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特别是covid期间更加剧了这个状况, 我们住在一个很白的区, 也是深居简出, 和邻居的互动也不多就和挨着的两户有点头之交, 推垃圾桶会打一声招呼仅此而已, 我们也希望和他们多互动但种族和语言还有文化的关系, 一直没什么机会也聊不到什么.

评论
封锁期间是好事

评论
禁止串门

评论
为什么要串门?我邻居来我家串门我没开门,打电话跟她说抱歉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文新闻,澳洲经济,时事,华人论坛动态,悉尼本地消息,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澳洲新闻,澳大利亚华人网,澳洲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