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近半亚洲进口食品未列出过敏原

在澳大利亚澳洲新闻




有严重食物过敏的澳洲人被警告当心从亚洲进口的视频,因为这些食品可含有未经申报的可导致致死反应的原料。

科学家们测试类购买自墨尔本6个亚洲杂货店的50样包装食品,发现46%含有没有列在标签上的过敏原。

更糟的是18%的食品还有不止一样未列出的过敏原。

测试在速泡汤,饼干,克力架和糖果中发现了鸡蛋,面筋,牛奶和花生,有的浓度还很高。

来自James Cook大学领导研究的 Andreas Lopata说这些发现对于有严重过敏的人是个警告,尤其是进口自亚洲的食品在稳步增加。

中国的食品还有最多未经列出的过敏原,其次是泰国和韩国。



Lopata 教授说食品标签在澳洲是受监管的但是在一些亚洲国家未必如此。

从亚洲到澳洲的食品贸易额每年增加约2.5%,他说消费者需要了解这些风险。

“因为食品引发的过敏而导致入院的情况从1997 到2005年增加了350%, 而在2005到2012年又进一步增加了150%。”

https://www.sbs.com.au/news/nearly-50-per-cent-of-imported-asian-food-loaded-with-undeclared-allergens

评论
的确如此。
但是有严重过敏的人都会吃确定没有过敏源成分的食品。


评论
记得之前老干妈含花生没列出来惹出过事

那就只有进口流程上规范了:
在上架前必须要有规范的列过敏源的英文商标;海关如果遇到食物报关就必须提供一份过敏源申报表
说到底,还是政府是否愿意有所作为

评论
英文标签强制要求不就好了

评论
这说明是你监管的问题,跟厂家无关
你列出各种要求和规范不就行了
符合就进来,不符合再见

评论
这明显是"有关部门"失职啊。你不能怪在亚洲食品上吧,就像你不能责怪花生酱一样。

评论
现在就开始要求列出过敏源吧,
不列出,不准上架

评论
现在澳洲对防腐剂,色素,增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过敏的人更多了,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国内人过敏的比例比这边少得多,所以没这个习惯。

评论
澳洲以前没有这个问题,现在怎么这么多亚洲食品

评论
收费吧

评论
全部禁止算了

评论
越来越习惯在WWS和COLES买东西了。

评论
刚到澳洲前几年,觉得没去华人超市买东西活不下去。

评论
进口商的问题。最坑的就是芝麻酱里绝大部分有花生成分

评论
布村的华人超市里一年见不到10个白人去买,回去买的应该也是对亚洲食品有相当了解的了

评论
主要亚洲人没有像这里很多都过敏。以前这里小孩劲量避免吃这个那个,最近新的guideline出来了,已经要求家长让小孩多吃不同的,来适应那些所谓的过敏源。

评论
标签法规不一样,你就回国拿个酸奶看看,连加了多少糖,很多牌子都看不出来。

评论

质量的事没办法说,又要便宜又要货真,碰上个把心术不正的进口商还真不愿意标明成分,监管要加强啊

评论

质量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关键是国内的花生过敏人数微乎其微就没有标注的要求,但是进口商应该负责规范进口标识让产品标识符合这边要求,所以觉得主要是进口商的责任。

评论

政府得真正落实监管,强制执行,进口商就不敢搞小动作了,芝麻酱加花生,麻油加别的油。。。标明成分了也可以排除一些假劣伪冒

评论

在 澳国 ,很多东西 都是靠 自觉 的

评论

芝麻酱加花生油还真不算伪冒,而是为了味道调匀,自家轧芝麻酱如果不是有过敏的人也应该会加花生油调味

评论

还是有比例的吧,不然芝麻酱直接买花生酱了 关键是执行和查处并行,罚多了进口商就不敢了

评论

很少的芝麻酱是纯芝麻油的,会发干和不够香。如果非要纯的可以买中东的那种Tahini酱,超市有卖的。因为纯所以会发苦,炒一下或者用微波炉打一会苦味会轻很多。

评论

多谢,我下回买一瓶试试,总觉得华商的芝麻酱吃火锅不过瘾

评论

不客气。不过味道真的不如花生油芝麻酱。如果家里有花生过敏的,如果有时间最好的选择还是买生芝麻炒熟自己榨成酱

评论

先试试,毕竟吃火锅都靠酱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文新闻,澳洲经济,时事,华人论坛动态,悉尼本地消息,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澳洲新闻,澳大利亚华人网,澳洲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