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分享和交流: 高中择校, 公立vs 私立 及其他


在新西兰



选择孩子上哪一所高中,我前后纠结了差不多一年,如今尘埃落定,孩子在新学校适应得很好。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欢迎交流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经常看到论坛上有人问,A校和B校,哪一个好?热心网友回答,A好,却没有说明理由,或者理由是我认识的某某毕业于A,上了什么名大学或者某某某毕业于B很不成器,单个或几个孩子的个案显然不能说明一个学校的好坏,选学校之前需要全方面的了解才能有所比较。


如何了解一所学校?

1.      参加Open Day

无论公立还是私立的高中,每年通常都会安排一次Open Day campus tour 给潜在的家长了解学校。这是非常好的机会,通常有提问环节,有心的话你还可以跟主管招生的人交谈甚至要到他的联系方式。

参观Open Day 之前,自己心里最好有个重点,比如孩子喜欢音乐就可以着重看或提问这方面的情况。


2.      看学校网站

翻看近两年的新闻,常常能让你了解到这个学校的强项、侧重点在哪里。

了解学校的组织架构和提供的课程。如果有疑问,可以找到联系的邮箱。

网站还还会有报名的时间、步骤,公立校会有学区的详细说明,私校网站都会有收费的明细或者奖学金考试的信息。


3.      跟学生、家长或者老师交流

跟在校学生或者毕业生及其家长交流,往往能得到不少有用的第一手信息,但需要注意区分是个人意见,还是总体感受。


4.      看ERO Report

套话都略过,主要看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学校自己的推荐(强项),通常还能看到学生的种族分布,虽然不是最新的资料。


5.   教育部网站

在MOE网站上,可以下载新西兰的学校学校目录,https://www.educationcounts.govt ... /list-of-nz-schools  右手边的 school directory
包括最新的准确信息:学校的官网、地址、类型(几个年级、私立公立)、decile (社经指数)、当年的学生人数、种族比例、国际生数目等等。


了解哪些信息?每个人关心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下面是我关注的内容。

1.      学校概况

规模: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我不喜欢人数太少的高中,比如每个年级100人以下,很多活动尤其是体育根本开展不起来。好的公立通常都有400-500人以上,而私立300/年级已经算很大的了。


年级:公立高中一般是9-13年级,私立的有1-13或者7-13,如果是这样,我会问九年级新生通常有多少?新生多的话,比如接近一半,学校通常会组织露营或其他活动帮孩子互相认识,如果新生太少,或者有些人说最后两年再转私立,我认为都会增加孩子适应学校的难度。


男校/女校 还是混校?奥克兰不少名校(公立和私立)都是单一性别的,而我个人喜欢混校,主要是认为学会和异性正常交流合作(不是恋爱)是孩子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家里没有异性的兄弟姐妹的话,在高中正常接触异性非常重要。


公立还是私立?涉及银子或学区问题,下面单独讨论。


位置/交通:公立通常都在家附近。私立的话,有没有校车经过?是否方便乘搭?双职工家庭不可能五年每天亲自接送,孩子自己上、下学方便与否很重要,路上最好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太远的话,家长参加学校活动也不方便。


种族比例: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争议。作为第一代移民,我希望孩子不要仅仅局限于和华人孩子的交往,也可以多一些机会和Kiwi、韩国、印度人、或者毛岛人交往(只要人好,种族不限),所以学校里面multi-culture很重要。如果华人近一半或者是极少数(〈%3),这样的学校我不会选。


宗教信仰:我不信教,但openmind,只要学校不是必须让家长或孩子信教,每周有1-2节宗教课我可以接受。


2.      课程设置

高中前两年各校的差别不大,都是四主课(英文、数学、科学、社会学)和体育及部分选修。

后两年有IBNCEACIE之分,具体这些课程是怎么回事,能说上三天三夜。我这里不解释,不懂的参看这两个帖子启蒙。通常说,如果学校提供多一个选择,无论是IB还是CIE,总是好事。

http://China2a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86487&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306%26typeid%3D306

http://China2a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6194&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306%26typeid%3D306


3.      分班方式 组织结构

大部分学校,都会对九年级学生进行考试后按程度编班。考试内容是英文、数学和Reasoning(类似智商测试题),各校编班方式不同,比如大名鼎鼎的AGS是按成绩一路从ABC编到MN班,而且这个班级是动态的(晕,感觉回到了中国),另一些学校可能只分出AB班,其他的随机排,喜欢哪种,见仁见智吧。

组织结构上,有些学校实行导师(tutor)制,一个导师跟随一个组的孩子五年。也有的是House制,同house的学生混龄编排在一起,或者一个班的孩子在同一个house,这部分千奇百怪,很难评价。


4.      客观看待 NCEA奖学金考试成绩和NCEA/UE(大学录取)通过率

Metro发布过这些考试成绩的各校排名,怎么解读这些排名?

先说通过率,通常公立都会低于私立,这不难理解,因为私立可以挑学生而公立不行,但有些私立挑来的运动人才也可能影响最后的通过率。绝大多数华人孩子通过这些考试根本不成问题,所以我认为不需要纠结于那些相差几个百分点的名次高低。

NCEA奖学金考试的历年成绩,是衡量一个学校高水平学生的重要指标,如果孩子成绩很好,未来有希望获得单科或综合大奖,应该去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力量投入,比如校内是否有辅导课?辅导课频度?有没有负责组织和激励这些学生的老师?奖项是每年都有(学校重视)还是偶尔有(碰巧有尖子)?通常读剑桥的学生获奖多,因为他们12年级可以提前考然后13年级再考,而IB的学生最后两年非常辛苦,时间精力上可能不易投入太多,所以有些IB牛娃反而不易在NCEA的奖学金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这同样适用于某些学科竞赛,如果孩子在数学、化学或生物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可以注意学校历年的竞赛成绩,询问学校有没有组织任何类型的拓展课程等等。


5.      课外活动

华人家长重视这个的不多,但观察下来洋人对这个方面非常重视,一个Rugby校队的队长,风头远远超过Dux(成绩第一名)。

课外活动主要是体育、音乐、文化和社会服务几类,你的孩子有兴趣的类别值得着重了解。比如爱打篮球的孩子,学校校队的成绩怎么样?有没有请有经验的教练来学校训练?训练的频率?有几支队伍?是不是想打的学生都能进到某支队伍还是之有打得好的才行?如果孩子暂时没有特别的兴趣,可以多看看学校都提供哪些活动的机会,是不是有兴趣的孩子都能参加?

这里介绍一个非常好的活动项目,Duke of Edinburghhttp://www.dofehillary.org.nz/

提供给10年级以上的学生,包括户外的各种挑战和社会服务,完成一定的任务后有铜奖、银奖和金奖,是非常好的对孩子综合素质的锻炼。学校有没有提供这个项目?是不是每个学生想参加都能参加?


6.      特殊教育

新西兰的学校讲究因材施教,但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一样的资源,如果你的孩子需要ESOL,或者读写方面的特殊帮助,记得向学校询问。

如果孩子某方面很突出,比如数学很超前?艺术方面很有天赋?可以问学校有没有特殊的Program拓展,主要包括提前跨年级学某个科目的可能性,或是特殊的按能力编班的加深内容等。有些学校有专门的优才计划(Gifted and Talented),有需要的孩子家长应该着重询问。


7.      学校侧重点

这个其实已经包含在前述内容中了,新西兰的高中各有特色,有些学校可能很重视学业成绩,有些可能某几项体育很厉害,也有的乐队、象棋见长,通常一个学校的传统强项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如果正好是你孩子的兴趣所在,那是再好不过了。


罗罗嗦嗦地写了这么多,累S了,就虎头蛇尾吧。

如果一个学校,在上面每个方面都胜出,那恭喜你,选择容易了!否则的话,有可能了解越多越难做决定,因为A学校可能这里好,B学校那里好,是的,十全十美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家长看重的东西也不同,只能权衡各项因素之后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作决定了。


举例说,一个孩子也许很有艺术、音乐或舞蹈天分,文化课一般般,那她也许适合选择一个读NCEA的学校,而不是AGS或Macleans,这些学校的传统上认为好学生都会去读剑桥只有差学生才会读NCEA,而NCEA 提供的艺术类学科远比剑桥丰富。


结论: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而不一定是众人口中的名校。




评论
私立还是公立
主要考察的两所学校,一所公立,一所私立,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再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评论
最后的结果呐? 您选择哪边了

评论

很全面,很细致的文章,相信对正在择校和准备择校的家长都有很大启发,赞!
能具体说说是哪两所学校的比较吗?

评论
谢谢分享丰富的信息和经验,非常棒的文字!

评论

我最后选了私立。

评论

Macleans vs Saint Kentigern

评论

有好几个朋友的小孩在St Ken,都挺满意,也极力推荐。东区纠结于这两所学校的家长很多哟~~

评论
读过2所不错的公立,3年级时转到私立。觉得,转对了。交的学费,还是值的。

评论
楼主的动作好快呀,这么快就看到你当初选择学校的全面考虑了。我的孩子还没到高中阶段,看到楼主对学校的分析真是收益不少,择校的学问真大呀。特别对学校的了解也很重要,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不同,还有相关的拓展课程和课外的活动开展项目都考虑到了。楼主的视野果然不同,非常感谢经验分享!

评论

楼主继续,写得太好了,把当时考察两个学校的优缺点写出来,是什么原因让楼主做出了抉择。

评论
恭喜樓主。
另外,提個醒。每次小孩參加完課後活動,接小孩的時候,我們盡量進左邊和右邊的停車場,要小孩在那裡上車。
今年多了許多家長停在劃有黃線的迴旋處路邊pick up。我們華人一起做好榜樣。

评论
谢谢。是有人贪图方便在黄线那里停车接孩子,尤其是五点左右。每个人都该自律守规则。
你的孩子是已经毕业了,还是在读的?

评论

私立还是公立,似乎一直是坛子上的热门话题。先来说说我认为的关于私校最常见的几种误解。

1.私校=贵族学校,父母们非富即贵,咱平民百姓去了被人瞧不起。
私校里,肯定有些富贵的家长,但也绝对不是个个都是名门望族或大公司CEO、高管什么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专业人士(律师、医生、Builder、电工、水工)、小生意主,中到高收入的工薪阶层能占一半以上。
至于会不会被人瞧不起,涉及到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我看来,辛勤工作、诚实有教养的人都值得尊敬,都是平等的。如果有人喜欢因为经济或社会地位低来瞧不起我,我只能说我真的不在乎被这样的人瞧的起。

2.私校的学生爱攀比,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去了容易受欺负。爹妈开个二手日本车会让孩子很没面子。
无论私校、公校,想要攀比的人总能攀比。如果你觉得自己开日本车很没面子,比开奔驰的人低了一等,那就难怪你的孩子有同样的想法了。我相信父母的人生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从不对孩子隐瞒家里的经济状况,我们不是多有钱的人,只不过父母都努力工作,让他们衣食无忧,如果他们羡慕别人家的豪宅名车,那么自己以后努力去挣,攀比老子的钱和地位算什么本事呢?
至于假设可能发生的 没钱的同学受欺负,我觉得如果孩子有了正确的价值观,这根本不成为问题,无论是语言或行为上的bully,NZ任何的学校都有严格的指引和处理程序。

3.私校除了学费,还有很多隐藏费用,动不动海外旅游,受不了。
私校的网站上,都会清楚地列明收费细则。Field Trip 市内的,真心没几个钱。三天的野营,全包价$235块,我看跟公立差不多。海外旅游有,但绝对不是每年都针对每个年级,而且通常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比如学西班牙语的学生,隔几年可能会组织一次高年级学生的旅行,费用是不低,但绝对是自愿报名,如果我碰到这样的情况,会针对孩子的需要和家里的经济安排来做决定,去和不去我都会坦率地告诉孩子原因,如果他很想去,我甚至会建议他是不是考虑用自己的零花钱或者打零工挣钱来支付一部分费用。

4.私校的老师好,教学质量高,所以家长可以省点儿心管孩子。
每个学校都有负责的老师,也会有混混的老师,碰上什么样的老师,这事儿纯粹是运气。私校收了高额学费,通常会比公校多一点服务意识,所以如果碰上混混老师,沟通解决问题甚至投诉到校长那里,被重视的可能性高一点而已。
学校教育永远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永远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指望学校多管自己省点心的家长,我猜很可能会失望。

5.想读医科、法律,或准备海外留学的孩子,应该去私校,其它的在哪儿读书都行。
想读什么专业,能读到什么样的大学,说到底还是看孩子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跟私校还是公校真心没有多大关系。我的观点依然是,多多了解,选择适合孩子和自己家庭经济情况的学校,而不是纠结到底选私立还是公立。

单纯地对比私立和公立,意义不大。能对比的是,确定的某一所或几所学校,我着重对比的是Macleans 和 Saint Kentigern.
(待续)

评论

你把这个回帖单独发一个帖子吧!又是一篇精品文章啊!

谢谢楼主,学习到很多

评论
谢谢LZ分享,好贴顶一记。

评论

看名字是陶波的?

评论

原因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我有空会把这个帖子写完。
Maclean 开设剑桥和NCEA, 我们最后选择的SKC开设IB和NCEA课程。

评论

楼主加油!

评论

谢谢,好的,等我写完两个学校的对比,再单发一个贴。

评论

SKC  VS  Macleans
这两个学校,应该是东区最代表性的名校,一个私立一个公立,都是男女混校,规模都不小,孩子上学交通都很方便,都开设除NCEA以外的课程,所以成为考察的重点。
我尽量客观地写,但有些内容纯属个人感受,或者是与我交流的人的个人感受,可能不一定全面,欢迎熟悉情况的人交流补充。
一、开放日Open Day
SKC 的Open Day在每年的三月初,然后Term1的最后一天举行奖学金考试,Term2开始进行奖学金面试,面试后通常1-2周内就要做决定是否接受奖学金。Macleans在六月份的某个晚上。所以我们是在孩子七年级的时候,就参加了两个学校的Open Day。
从开放日的规模和观感上,SKC肯定胜出。这不奇怪,私校的设施肯定很吸引人,对待潜在的客户群肯定是高度重视,所有校领导和系领导全部出席,随时热情回答家长的问题,课室、运动馆、音乐、图书馆、艺术、科技中心全部开放,因为是上午,你可以看到学生正常上课的情况。Macleans在晚上,校、系领导也出席了,但貌似仅止于介绍情况,热情有限,这也难怪,赫赫有名的学校,无数人挤破头都想进,不需要更多的宣传推广。
开放日的校长讲话,充分说明了两间学校的特点。SKC最主要强调的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印证了它的广告语“A world of opportunities”,当然也提及了不俗的学业成绩和基督教服务他人的精神。Macleans的重中之重是傲人的学术成绩,尤其是NCEA的奖学金考试成绩,以及剑桥考试的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其它方面当然也有所涉及,但辉煌的成绩绝对占据重点。

评论

二、网站内容
我把两个学校的网站的角角落落、新闻旧闻看了个遍。两个学校的相同之处在于,学业成绩都很优秀,校园活动都很丰富,不愧都是名校。不同之处很明显:
SKC非常非常重视体育运动,成绩斐然,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橄榄球、足球、板球、网球、划船、自行车、铁三、曲棍球等等不是奥克兰冠军,就是全国乃至世界冠军,因此被我戏称为“体校”。另外,每年的world vision募捐等等,该校也总是名列前茅。
相比而言,Macleans的强项在于学习方面,尤其是华裔学生,在学业方面大放异彩,看每年的奖学金得主,校内prizegiving的各科第一第二名,从姓氏看绝大多数都是华裔,甚至是奥林匹克数学、化学、生物竞赛新西兰代表队的成员。
作为一个亚裔家长,这一回合肯定是倾向于Macleans无疑。

评论
好学校的竞争也很激烈, 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行,在好学校更加吃力。。

评论

所以说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而不是只看学校的名气。
另外,也要看竞争是否良性,我个人很不喜欢grammer那种排名分班的方式,感觉回到了中国,而且还是根据考试成绩动态的。

评论

三、跟学生和家长交流的信息。
这部分内容主观感受居多,每个家长、每个孩子的经历不同,对学校的期望值不同,难免会有偏颇之处,我尽量挑我认为客观的信息来写。
SKC每个年级大概只有30多人选择IB,大部分还是读NCEA的,选IB的学生11年级的成绩至少要达到中等偏上,否则不一定允许你选读IB;也有不少好学生弃IB选读NCEA。Macleans几乎一半人读剑桥课程,尤其是亚裔大部分选读亚洲五科(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校园文化中,读NCEA的都是“学习差的”。
SKC的IB课程,基本都是小班授课,10几个人甚至几个人一个班,教IB的老师通常都是比较好比较有经验的。Macleans的剑桥课程,亚洲五科每个班基本都是25人以上,尤其一些所谓的好班,一半以上华人,加上印度人、韩国人,黄头发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NCEA的奖学金考试,两个学校都有辅导课,但似乎Macleans的频度更高。而且很多读剑桥的好学生12年级就参加考试,13年级可以再考一次,所以获奖无数。尤其是数学加强班,最后半年ALevel已经考完,基本就是准备NCEA的两科数学奖学金考试了。所以Macleans的考试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绝对不是偶然的。反观SKC的学生,尤其是IB的学生,最后两年的六门课程都要考试、论文、社会服务等等非常辛苦,想再抽出时间准备NCEA奖学金考试,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可想而知。
九年级的学生,两个学校都会根据入学考试的成绩分班,SKC的A班有四个,两男两女,大概100人左右。Macleans的A班,一个是全面加强的,一个是加强数学和科学的,一共50- 80人,所以相对竞争更激烈。但SKC有专门的部门,组织Gifted and Talented的活动,会针对每个GAT学生,做个体的学习计划。
SKC作为私校,资源相对丰富。无论是球队、乐队,还是其它的一些活动,比如Duke of Edinburgh,只要是孩子报名,都能参加。 而Macleans如果想要入选校队通常要么孩子水平比较高,要么需要经过老师挑选,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100%保证安排所有有兴趣的学生。
校园文化上,SKC的主流是洋人文化,没有那么在乎成绩,球队队长、乐团领袖、戏剧明星、演讲高手各领风骚,而且学校非常强调社会服务,会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服务类活动贡献社区,各种募捐活动,不是要孩子捐钱,很多时候是学生付出劳动或某种形式挑战自己(比如world vision)来找人募集善款。相对而言,Macleans也有类似的活动,但可能因为亚裔众多吧,学习好的可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对英语不是母语的学生,Macleans提供级别丰富的ESOL课程,因为华人众多,留学生刚来英文不行的话,有很多中国学生可以提供帮助。SKC对语言的入学要求较高,通常要学生具有听课所需的英语,虽也提供ESOL课,但规模和级别都不同于Macleans。
最后讲的,是一位洋人老师(不是Macleans的)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她的儿子和女儿都是(曾经是)MacleansA班的学生。她说Macleans对A班很重视,会提供不少机会,比如出去听讲座或其他活动给Gifted and Talented的学生,这是非常好的资源。但另一面,作为公立名校,它们非常自信于自己的课程设置和其它安排,不太会为个别家长或学生的特殊要求作出安排,她举例是说希望孩子参加某个只能通过学校安排的考试,但Macleans说不能安排。而这方面,私校的服务意识要强很多,对于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孩子,跨年级选课甚至为1-2个人开设某门课程都是有可能的(不是说一定会满足所有家长的要求)。

评论

四、ERO上的有关学生种族比例的信息。
SKC  2009年
NZ European/Pākehā 71%, Māori 2%,
Chinese 9%, other European 5%, Indian 3%,
British/Irish 2%, Korean 2%, Australian 1%,
Samoan 1%, Taiwanese 1%, other 1%,
other Asian 1%, other Pacific 1%

总结:79%欧裔;10%华裔;6%其它亚裔

Macleans 2010年
NZ European/Pākehā 32%,
Māori 3%,
Chinese 25%,
Indian 8%,
South East Asian 2%,
Pacific 1%,
other European 17%,
other Asian 9%,
other 3%

总结:49%欧裔、华人25%、其它亚裔(可能也包括比如东南亚华裔)19%
估计四年后的今天,华人和亚裔的比例是有增无减。放学时间去那里看看就知道了。
在MOE网站上,发现可以下载新西兰的学校学校目录,https://www.educationcounts.govt ... /list-of-nz-schools  右手边的 school directory
2015年这两个学校的人数和种族比例如下:
Macleans:
总数: 2549, 其中欧裔 824,亚裔 1242,国际学生 321
SKC:
总数: 1872, 其中欧裔 1357,亚裔 315,国际学生 32





评论
五、经济上的考量

待续。

评论

是的,照你以上的两项内容,通常家长都会选择Mcleans学校。最后你选择SKC一定会有你的原因。帖子里把两个学校的不同特点介绍得非常详细了,楼主很有心,而且毫不保留把观点和体会分享给大家,非常感谢!

评论

原来选校的学问这么大,照之前的想法只要是好学校就可以了,不去了解学校的侧重点,以及每个学校传统强项,通过你的系列文章,对我们孩子还在小学阶段的家长很有教育意义,对于将来的选择可以运用你的经验作为标尺,再次感谢!

楼主文笔很好,条理清晰,内容全面,等待后续亮点。

新西兰子女教育

求北岸可以out zone申请的学校

新西兰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学区房在oteha valley school.想了解北岸有哪些学校可以out zone申请 评论 建議LZ直接上學校關方網站找比較快,資料也正確 评论 现在生源都在减少,小学基本都开放 ...

新西兰子女教育

求宝妈推荐个教动漫的美术老师

新西兰我孩子12岁,非常喜欢画动漫,一直苦于找不到不错的动漫美术老师,有谁认识这方面的老师可以推荐个吗?不胜感激。 或者帮忙推荐一名名校美术老师也可以,不专门教动漫也可以。 ...

新西兰子女教育

Rangitoto college的华人家长群

新西兰孩子马上要在这里上学,想多了解一些信息,请问有在群里的小伙伴吗?求拉 评论 也拉兄弟我一把 评论 我也想了解让孩子转去,请加我微信NZ0225801100 评论 我孩子明年去,请加我微信 ...

新西兰子女教育

Vivian Duan 助产师

新西兰请问妈妈们,有没有和助产师 Vivian Duan 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她ok吗?谢谢! 评论 很好很有经验,也是老牌助产士,人也很nice,可以电话聊一下,互相了解一下 评论 好的!听了至少放 ...

新西兰子女教育

请问一下year0和year1的区别

新西兰请问一下各位year0和year1的区别,我的孩子生日是2月份需要上year0还是year1啊谢谢 评论 二月份的生日可以直接上year1比较好。 year0就是幼儿园大班。 话说这种问题为啥还得分个妈妈们还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学校咨询

新西兰请问有了解东区Sancta Maria college 学校的吗?或者有在那里上学的宝妈能咨询一下吗?谢谢 评论 這是一所天主教學校學生幾乎就是都是教徒。課程安排上也有 Religious Education (RE)。若樓主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双校网排名越来越后 怎么回事啊

新西兰最近双校网的教学质量是不是在走下坡路啊怎么排名比如其它学校了。还是crimson 乱排的? 评论 还好吧,名校长盛不衰一靠学风,二靠师资,最关键还是靠生源质量。mt roskill grammar十几 ...

新西兰子女教育

St Cuth, Dio, and ACG

新西兰St Cuth, Dio, and ACG 这三个学校各有各的好,但又没有特别好.有没有家长来分享一下. 评论 你选择新西兰,就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与教育环境的吗? 那你来错地方了…… 评论 有啥好问 ...

新西兰子女教育

生日场地

新西兰请问大家奥克兰有没有适合给孩子过生日的地方,想要那种有的玩,还有地方吃东西切蛋糕的地方,谢谢 评论 几乎所有小孩玩的地方都有,看你住哪个区,比如indoor游乐场,动物园,蝴 ...

新西兰子女教育

diocesan vs St Kentigern

新西兰各位父母,我女儿同时收到了dio和st kent两家的offer,不知道选哪家好。能有做过研究的讲一讲吗?感谢 评论 各位父母,我女儿同时收到了dio和st kent两家的offer,不知道选哪家好。能有做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关于孩子衣服

新西兰想请问一下,家里孩子不穿的衣服妈妈们都是怎么处理的? 评论 品相不错的收好 再下一个崽 评论 舍不得扔的如果能送给认识的人最好,污渍洗不出来的我是当抹布擦擦厨房厕所什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