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来新西兰带孩子的老人与儿女关系怎么样啊?是


在新西兰



父母感觉没有办法与儿女沟通,儿女非常自我,父母心情常常很沮丧,又孤独,还不能说出来,

评论
楼主,你是说来新西兰带孙子辈的老人,没法和自己的儿女沟通?还是说带自己孩子的父母没法子和自己孩子沟通呀

评论
俺妈来给我坐月子的时候也偷偷流泪了几次。可能是我说话太冲太直太不顾她感受。但是我心里也不好受,给她道过歉了。我想她能明白吧,毕竟是亲妈!我妈也不和我计较。父母也可以出去多走走,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星期天去教会,多认识点朋友,这样不会那么孤独。又可以跟朋友说说,不用憋在心里对身体也没好处。

评论

我说的是带孙子辈的老人。我们老人感觉子女好像对父母怀有仇恨。因为父母年轻的时候对子女要求很严格,经常打骂过子女,现在发现子女记仇,帮助带孙子也好像感化不过来,说话浓气冲冲,反感帮父母做事情。这样的话,父母好像都不愿意移民了。父母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办?

评论
楼主还不知道吧,现在网上流行一种叫“父母是祸害党”

评论
父母刚来时都不习惯,没有其他的亲人朋友可说话,做啥都得靠自己的儿女,走也走不远,喜欢啥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购买,确实不自在,觉得自己好像成了累赘。其实当儿女在这创业也不容易,工作压力大,语言障碍,在外受排挤。因此父母与子女之间矛盾也就多了,因为大家都有着想发泄的一面,孝顺父母在这就体现不了了。其实做父母的也别太难过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有了社交圈,有朋友走动走动,聊聊天散散心,慢慢的会习惯起来的。做子女的也尽量为父母着想一下,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全心全意的为我们付出,不远万里人生地不熟的来这里为子女们分忧解难,他们毕竟已老了,还能有多少个10年我们能与父母一起生活。老人是个宝啊,家有老人的,子女们才能安安心心的去工作,因为一切老人在家都为我们打理好了。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吧!这也是我们给以后受了西化的子女们所做的一种榜样啊!

评论
杯具。。。。。。。。。。。。

评论
ajleota,说的真好啊,不知道你是站在父母还是子女的角度,也就是不了解这边,想发帖寻求解脱啊

评论
其实两面都难呀,就要多沟通啦

评论

我是作为子女的,我们来了15年了,所以我完全了解我父母当初来的想法,作为子女我当时也只有尽量去满足父母,空闲时带他们出去逛逛玩玩,为父母找社交圈。如今我父母在这已有了他们的朋友,我们也觉得省力了很多。我想说的是大家都互相理解对方吧!

评论
这是双方的问题。如果有一方愿意让步的话事情就好办了。
不过不能让老人带孩子太久。不然更容易产生分歧。

评论
我以前比较不会做乖女儿,经常惹爸爸妈妈生气,但是自从怀孕开始,我就开始了解为人父母的辛苦,生孩子我爸妈过来照顾我,我就觉得好感动,好多谢他们,只有自己的父母才能为了孩子做那么多,反而自己为父母做的却少之又少.

评论
当初我妈妈来的时候,因为我还在待产中,脾气那个差啊,我妈妈还被我气哭了几回,但是当我生完宝宝后脾气又变好了,突然就后悔起来还不断的和我妈妈道歉,,我妈妈都能谅解,毕竟是亲妈,坐月子也多亏我妈妈帮我,想起妈妈当初为了我大老远的来这里替我分担,真的好感激,我想也只有自己的妈妈才可以做的这样,比起我婆婆,强多了,我婆婆来这里忙帮不上,还搞的我们家务宁日,不提了,提起来就是一把眼泪,(所以不知道lz是婆婆还是妈妈?)呵呵

评论
怎么说呢 父母永远是对子女最好的 可能方式方法不对 可出发点都是好的 但是子女有时候不能体会父母的用心

评论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矛盾 我没有让我妈妈来帮我带孩子 虽然自己累一些 但是我觉得这样更好

评论

我以前小的时候,也是被父母“严格照顾”过来的啊,但是我没有记恨阿,自己的父母啊,怎么做都是想为了我们好啊,而且国内都传了几千年的原则---硬棍棒下出孝子啊

评论
我是妈妈,不是婆婆。楼上说的,让我认识提高不少啊,交流一下是有好处的

评论

编辑。。。我理解错了。。。

评论
楼主妈妈,先代表所有女儿像您致敬!

我也是妈妈过来帮我的,和妈妈在一起这一年多,感情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开始也是有些别扭的时候,不过很快就过去了。现在我能体会她在这边的心情,不像在国内自己家里那么自在,毕竟是女儿的家,就好像这里是我做主她是客一样。我真的希望她这种感觉少一点! 所以现在我们都特别支持妈妈参加社区的活动,还有尽量让妈妈有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经济支配。

您说的子女反感给父母办事,这可能也是交流的问题,某些问题上确有代沟,也不是大问题。我妈妈经常让我给她用的电脑弄这个那个,她不太懂电脑,每次要解释或者她的问题我没法解释,这种时候如果我态度不好妈妈就很生气。我只能尽量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希望妈妈早日把电脑操练到您这水平,这问题也就解决了。您遇到的问题说不定也类似,我觉得子女不会是不愿意为父母办事,只不过口气上不耐烦吧。如果您和子女关系有点僵,需要的时间慢慢改善,也是相互适应的过程。

评论
我想您现在的心情肯定我妈妈当时一样的,父母和子女很久时间不在一起生活肯定生活方式上有很多不同和分歧,尤其我们在国外生活了那么久,思想肯定和以前幼小时候在父母身边的已经不一样了,需要磨合期的,相互谅解,老人也可以多出去参加些活动,认识下新朋友,就会有新的见解,毕竟来这里和您同龄的人都会有一定的经历,现在我妈妈回国了,虽然之前妈妈在这里也很不开心,但是她还是会很想我和我的宝宝,还想出来和我一起生活替我分担,真的很感激,想替天下所有的做子女对所有的父母说声,无论如何,我们都爱您们~

评论
理解搂主,我也是做女儿的,年底生。我父母已经过来挺久了,在等移民。
也像大部分家庭一样,我和我妈也为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吵过,吵完之后就后悔。
我们和大部分家庭父母和儿女都不会是什么本质矛盾,无非就是生活习惯的不同,处理事情方法不同,我觉得只要相互都不要太把自己的方式方法强加给别人,多给对方空间。比如说您帮着带孩子很辛苦,其实您女儿肯定能感觉到的,但可能有时候您认为对小孩好的方法不被您女儿认同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她反而因为小事生气表达不出对您的那种感激,而让您误解她是太自我,同时矛盾也导致了你们的疏远,让您觉得被冷落而孤独,如果您儿女知道你们这种感觉一定很过意不去的。可能有时候你放宽心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关系还会好一些。尤其是在带小孩事情上,不论他们带得好还是不好,对于我们第一次做父母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就像我们第一次自己上学,第一次出国,如果所有事情都被一手包办了,对于您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失落。
但每个家庭都有具体情况,如果和儿女沟通不好,或者他们确实不够通情达理,那我觉得您应该多为自己活着,我知道这样说对于您这一代人很难接受,不过有些洋人老人的生活方式还是值得借鉴的,儿女成家立业了,他们就开始享受晚年生活,到处旅游,参加各种俱乐部,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充实。华人的传统就是一辈子为了孩子,这样累倒自己,遇到不懂事的孩子还伤心。其实你们奋斗了一辈子,把儿女供出来有在国外过上好生活,也是该自己享享福的时候了,而这个享福不只包括天伦之乐,更多的快乐是可以从其他事情中找到的。现在华人社会有很多社团为父母提供了交友,娱乐,学习的平台,您不妨去试试。东区得好象比较全,有些华人教会每个周末几百个人。我父母去的那间还免费教英语,普通话,大家经常一起聚餐。看他们的生活那么充实,我也放心。
还有父母子女之间没有隔夜仇的,多沟通,您的儿女肯定像大家一样对父母为我们做出的一切感激,只是有时候没有表达出来。不要让一些小事影响了这种亲情。
祝您在这里健康开心

评论
去年我妈也来了两个月,而且只有两个月,到最后我和我妈都是数日子过的,有过两次争吵,我妈说早知道当初我就不该让你出国,变得这么不听话,我就晕倒了,我都快30的人了,干嘛还听话不听话的,很多时候争吵其实都是我跟我妈在讲理,后来发现根本讲不通,没有谁的错,就都是误会,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只是当时都别不开那个劲儿,所以就开始争吵,过后也就过去了,不过心里还是有疙瘩

我都是尽量满足我妈的愿望,不说要求是因为我妈怕我有负担,所以没什么要求,但我总是观察她的愿望,然后想尽量满足她,带她下饭店怕她说乱花钱,不去饭店看我妈做饭又觉得辛苦,而且这边各式美食又多,怕她没吃到,周末我跟老公像苍蝇一样忙着带着我妈到处玩,有时候她觉得很开心,她开心的时候我们也特开心,但有些时候我妈觉得没什么意思,平时她在家太闷,年纪大了又睡不好觉,常常5点起床,自己又不敢出去散步,于是整天在家上网斗地主,电脑这个东西,年轻人玩久了精神都不好,何况是上年纪的,哎,总是来了这么久就宅了这么久,我到最后实在没什么节目了,又赶着写作业,以前还能带她出去买个菜,后来写作业了根本顾不上她,于是整天看她闲得难受我心里真是也不好受,于是天天心情都很差,到最后都是熬着日子,我妈盼着回国,我其实也盼着早点走,不过走的前一天晚上我还是哭了很久,但是没办法,对双方都好,现在我妈在国内,我们每周通电话还是很开心,总之吧,新西兰这个地方父母来了就是很闷,之前觉得东区住不方便,现在想想,如果她们长期过来居住,100%要在东区买房子,因为那边的华人社区相对多一些,不然他们真的会很难熬,哎,明年我妈又过来帮坐月子,不知道那个时候会怎样,希望有了小孩子调剂一下不会那么闷!!!

评论
我觉得在父母的眼里,我们不管多大都是孩子。

之前我公公过来,我觉得相处的很不错啊,后来我怀孕了,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

下个月,我公公婆婆应该会一起过来,希望能好好相处。

我也想好了,大不了就一个字嘛:忍!~~

要是真的处不好,我也不想老公家在夹在中间不好做人,老人家嘛,很多事情说的是比较在理的!~

评论
我觉得   有时候父母管得太多了  连我手指甲什么样子都要管   我都快30的人了  下个月我妈就要来了  我这个害怕呀  就怕她管太多

带孩子还是父母自己干比较好  祖父母还是不要干预  尤其不要再孩子面前发生争执  帮忙我们很感谢  不过带孩子的方法由我们决定

评论
看了上面的帖子,真的很感激,孩子们也不容易,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谢谢你们!说实在的,中国的父母很传统,养儿防老,为儿女活着,一切为子女着想,宁愿自己不吃不穿,也要满足子女。所以自己付出的很多,并不要求子女经济上的孝敬,就想要尊重。子女态度不好,心里就不痛快,看来要试着理解孩子们了!总之,在国外这么多年,你们确实也有些西化了。

评论
怀孕的时候我爸来这里我跟他吵过架 我被气哭了  因为觉得生活习惯不一样了 吃也吃不到一起了  但是他走我也舍不得 哭的 很伤心

评论
真羡慕你儿女有个会上网, 出现问题, 会自己寻求解决方法的妈妈.

我妈连很多字都不认识, 性格又暴躁, 一开口就像吵架骂人一样. 朋友少, 不懂社交. 我从小也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 我现在每星期和她通电话, 都老不开心. 什么东西都说不到一起. 她现在就等着我给她办移民, 按她的原话就是, "生儿为什么?就是老了有个依靠".  我也知道这种依靠并不是指经济上的. 如果是经济上能满足的话, 就太好了. 这种精神依靠, 是苦了父母,也累了儿女. 为了哄她开心, 只能给她办移民. 以后真来了,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 我妈一早就说等我有了孩子,她来带. 其实我真得不愿意. 但是说不出口呀.

看上去, 您是个有文化, 有学识, 有教养的父母. 活着多为自己一点, 儿女长大了, 由他们去吧.

评论
WARU,看来你是一个好孩子,只是从小没有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可能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但是她照样爱你呀,其实老人就是“哄”下就可以了呀

评论
我就很喜欢和老人住在一起,也喜欢和老人聊天,学习他们的经验。估计是因为从小总是住姥姥姥爷家的缘故,不过有时候也是会为了一些小分歧心烦的,但我崇尚沟通,而且我是个十分有耐心的人,有大把的耐心去和家长沟通的。还好我父母十分的开明,他们以前就出过国,比我去的国家可是要多多了,很多新的理念他们都能够理解。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体谅父母,父母也可以多多尝试理解孩子,毕竟都是相爱的

新西兰子女教育

求北岸可以out zone申请的学校

新西兰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学区房在oteha valley school.想了解北岸有哪些学校可以out zone申请 评论 建議LZ直接上學校關方網站找比較快,資料也正確 评论 现在生源都在减少,小学基本都开放 ...

新西兰子女教育

求宝妈推荐个教动漫的美术老师

新西兰我孩子12岁,非常喜欢画动漫,一直苦于找不到不错的动漫美术老师,有谁认识这方面的老师可以推荐个吗?不胜感激。 或者帮忙推荐一名名校美术老师也可以,不专门教动漫也可以。 ...

新西兰子女教育

Rangitoto college的华人家长群

新西兰孩子马上要在这里上学,想多了解一些信息,请问有在群里的小伙伴吗?求拉 评论 也拉兄弟我一把 评论 我也想了解让孩子转去,请加我微信NZ0225801100 评论 我孩子明年去,请加我微信 ...

新西兰子女教育

Vivian Duan 助产师

新西兰请问妈妈们,有没有和助产师 Vivian Duan 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她ok吗?谢谢! 评论 很好很有经验,也是老牌助产士,人也很nice,可以电话聊一下,互相了解一下 评论 好的!听了至少放 ...

新西兰子女教育

请问一下year0和year1的区别

新西兰请问一下各位year0和year1的区别,我的孩子生日是2月份需要上year0还是year1啊谢谢 评论 二月份的生日可以直接上year1比较好。 year0就是幼儿园大班。 话说这种问题为啥还得分个妈妈们还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学校咨询

新西兰请问有了解东区Sancta Maria college 学校的吗?或者有在那里上学的宝妈能咨询一下吗?谢谢 评论 這是一所天主教學校學生幾乎就是都是教徒。課程安排上也有 Religious Education (RE)。若樓主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双校网排名越来越后 怎么回事啊

新西兰最近双校网的教学质量是不是在走下坡路啊怎么排名比如其它学校了。还是crimson 乱排的? 评论 还好吧,名校长盛不衰一靠学风,二靠师资,最关键还是靠生源质量。mt roskill grammar十几 ...

新西兰子女教育

St Cuth, Dio, and ACG

新西兰St Cuth, Dio, and ACG 这三个学校各有各的好,但又没有特别好.有没有家长来分享一下. 评论 你选择新西兰,就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与教育环境的吗? 那你来错地方了…… 评论 有啥好问 ...

新西兰子女教育

生日场地

新西兰请问大家奥克兰有没有适合给孩子过生日的地方,想要那种有的玩,还有地方吃东西切蛋糕的地方,谢谢 评论 几乎所有小孩玩的地方都有,看你住哪个区,比如indoor游乐场,动物园,蝴 ...

新西兰子女教育

diocesan vs St Kentigern

新西兰各位父母,我女儿同时收到了dio和st kent两家的offer,不知道选哪家好。能有做过研究的讲一讲吗?感谢 评论 各位父母,我女儿同时收到了dio和st kent两家的offer,不知道选哪家好。能有做 ...

新西兰子女教育

关于孩子衣服

新西兰想请问一下,家里孩子不穿的衣服妈妈们都是怎么处理的? 评论 品相不错的收好 再下一个崽 评论 舍不得扔的如果能送给认识的人最好,污渍洗不出来的我是当抹布擦擦厨房厕所什么的 ...